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生

作品数:2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小说
  • 5篇文学
  • 4篇许地山
  • 3篇叙事
  • 3篇意象
  • 2篇中国文学
  • 2篇诗意
  • 2篇作家
  • 2篇文化
  • 2篇文学作品
  • 2篇现代作家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孔乙己
  • 2篇教学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孔乙己》
  • 1篇代文
  • 1篇地域文化

机构

  • 22篇牡丹江师范学...

作者

  • 22篇孙玉生
  • 1篇姜丽梅
  • 1篇刘冰杰

传媒

  • 5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作家
  • 2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北方论丛
  • 1篇语文建设
  • 1篇写作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商丘职业技术...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绚丽斑斓的“女儿国”——对许地山“女性题材”作品的探讨被引量:2
2001年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风格独具的作家。爱妻的早逝所带来的创伤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创作个性.这正是其“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动因,而这种动因与作家的思想情感又是互动的.
孙玉生
关键词:许地山女性题材内在美
论知青戏剧政治话语的强化与消解被引量:1
2014年
知青戏剧具有较强的政治话语功能。其政治功能的强化、消解与时代语境下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不无关系。在文本内涵方面体现为由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向人性悲歌、边疆风情的书写转变。
孙玉生姜丽梅
关键词:政治话语消解
胡天胡地胡骚——论阿成小说的地域文化
2012年
阿成的随笔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阿成在编织故事时总是有意地突显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具体表现在对宗教文化、风物习俗、北国人格的书写上。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类生存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发现以及对东北这片热土的眷恋和挚爱。
孙玉生
关键词:小说文化
试论艾芜小说《山峡中》叙事的边缘化状态被引量:2
2007年
《山峡中》是艾芜三十年代最具艺术魅力的小说之一。这篇小说的神奇性就在于故事的叙事方式存在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即小说的叙述时间、场所以及行为者等故事素材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事物或人处于非中心地位的,或非主导地位的状态。
孙玉生
关键词:《山峡中》叙事方式边缘化小说艺术魅力
爱情·伤痕·乡土——论刘亚舟小说的三层维度
2024年
刘亚舟是一位颇具探索精神的黑龙江作家,其作品浸润着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深沉思考。刘亚舟的小说包含着三重维度:以“爱情”为窗,管窥人心的流变与现实的苦痛;以“伤痕”为书,记录时代浪潮中的温情或苦难;以“乡土”为镜,映照作家心灵世界的复杂图式。深入这些维度,逐层剖析刘亚舟小说的精神特质,我们得以体会作家心中热诚的生命愿景,并感受其文本中斑驳的人生哲学。
陈逸飞孙玉生
关键词:爱情伤痕乡土
《孔乙己》的主题新探被引量:1
2002年
本文立足于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文本,对《孔乙己》的主题进行了客观的挖掘和探讨,其结论是作品具有双重主题。即:既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而不是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又揭示了旧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凉薄。而要想改变封建的教育制度,必须改革人吃人的社会关系,这正是作品主题的深刻性所在.
孙玉生
关键词:《孔乙己》主题封建教育制度社会关系小说知识分子
1920—1930年代中国文学作品中“夜”意象考察被引量:4
2007年
在1920—193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文本中,“夜”意象具有独特的生成原因、表现特征以及审美构成。这一文学现象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形态、作家的心理构成以及创作的思维机制有主要关系。“夜”作为复杂的审美客体给人以无尽的体验,死亡和恐惧、沉迷与罪恶、自省与思索、孤独与绝望以及温柔与慰藉,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意象群。“夜”意象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较高的社会价值批判色彩。
孙玉生
关键词:审美
曹征路《那儿》中的“狗”意象探析
2022年
曹征路的《那儿》设置多重隐喻,最见笔力当属义狗罗蒂与“小舅”命运的同构性。“狗”意象则是小说构思的核心部分,笔调上温情而理想化,精神层面上赋予狗与人同等地位,人向狗移情。此意象象征着三个方面:一是性压抑与冲动;二是“堂·吉诃德”式骑士精神;三是被压迫与反抗人格。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观照分析并探讨“人即狗,狗即人”艺术手法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从别样角度关注人性世界,扩大主人公的情感空间,达到追求情感冲击力的艺术效果。
孙信信孙玉生
关键词:性欲骑士精神人格
王立纯小说的民间立场
2020年
王光东在谈到“知识分子的民间想象”时指出:“这一类的叙事文本更侧重个人化的精神和审美构造,他们在现实感受的基础上,对民间日常生活进行新的整合……在这类作家和作品中,民间更多地具有了精神象征的品格,是作家个体精神建构方式在民间客体上的观念投射和伦理化的关怀姿态。”①王立纯的小说为现实民间注入浪漫哀伤的诗意化色彩,借民间来表达自己的自由追求。
孙玉生刘冰杰
关键词:民间立场叙事文本诗意化伦理化
典型理论视域下《青春的荒草地》人物形象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常新港作为优秀的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作家,其长篇小说《青春的荒草地》从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三个维度着眼,刻划了一系列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富有真情实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典型人物塑造再现了特殊的历史时期下真实的社会面貌,多维度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多变,对儿童在特殊环境下成长的艰难处境和独特的生命体悟进行观照,引发社会、学校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马欢孙玉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