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程成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影像
  • 3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研究
  • 2篇树突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细胞
  • 2篇小动物
  • 2篇内耳
  • 2篇耳蜗
  • 2篇X线
  • 2篇成像
  • 1篇树突细胞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听觉
  • 1篇听觉通路
  • 1篇通路
  • 1篇豚鼠耳蜗
  • 1篇颞骨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孙程成
  • 6篇蒋子栋
  • 2篇张凯
  • 1篇孙劲旅
  • 1篇高帆
  • 1篇高志强
  • 1篇张凯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croCT在内耳微结构无损显像应用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耳解剖结构的完整是听觉形成的物理基础,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耳部的组织损伤和结构改变。目前临床上对耳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赖影像学CT,但临床CT受到X光源和设备分辨率的影响,在动物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缺陷,导致部分耳科疾病...
蒋子栋孙程成张凯高志强
文献传递
粉尘螨及小动物颞骨的显微无损影像学研究
第一部分,目的:螨是一种重要的室内过敏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均有存在,可引发多种过敏性疾病。多年来螨的形态学研究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本实验探索性的使用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纳米CT技术观察粉尘螨的形态结构,探讨这种影像学...
孙程成
关键词:粉尘螨过敏性鼻炎树突状细胞
文献传递
小鼠听泡Micro—CT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应用基于相位衬度成像技术的显微CT(Micro-CT)对小鼠听泡进行形态学观察,建立中耳、内耳的3D模型,探讨Micro-CT在耳科影像学上的应用。方法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剥离听泡,苦味酸固定后行Micro-CT扫描,获得2D图像,应用Amira-5.4建模重构获得3D模型。结果获得了空间视觉良好的3D模型,鼓膜、中耳听骨链及其局部结构清晰,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形态完整,内部微结构显像;听泡模型整体立体透视良好,可做任意的轴向旋转,得到所需目标图像。结论应用Micro-CT对小鼠听泡进行无损成像,可同时获得标本的外部形貌和内部细节特征,所获图像分辨率高,建模重构所获3D模型空间视觉较好。Micro-CT样本制备过程简单,操作便捷,设备占用空间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孙程成蒋子栋张凯
关键词:成像小鼠
树突状细胞与变应性鼻炎被引量:1
2013年
树突状细胞是生物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它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活化初始T细胞以桥接的作用连接了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先天性免疫应答.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和变应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变应性鼻炎中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关系及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做一综述.
孙程成蒋子栋孙劲旅
不同方法构建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动物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目标建模的有效方法。方法 80只豚鼠分成四组,每组20只,包括手术单耳建模,手术双耳建模,注射醛固酮组,注射血管加压素组。1月后,取存活的豚鼠的颞骨,分别进行火棉胶和冰冻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建模状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组间动物的成活率、建模的成功率、耳蜗积水特点、以及制片因素对成像效果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的方法可以分别建立单耳模型和双耳模型,成功率100%(22/22),死亡率分别为15%(3/20),75%(15/2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的方法建立双耳模型,醛固酮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89.4%(17/19);血管加压素组死亡率为5%(1/20),成功率73.7%(14/19),成功率在药物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总死亡率为45%(18/40),药物组总死亡率为5%(2/40),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90.9%(20/22),中度18.1%(4/22);药物组耳蜗积水程度重度21%(8/38),中度47.3%(18/38),轻度31.5%(12/38)。火棉胶和冰冻切片的选择不影响组织切片结果。结论根据实验目标进行选择建模方法,可以节约动物成本,提高建模效率。
蒋子栋高帆孙程成
关键词:膜迷路积水
小动物内耳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内耳又称为迷路,内部结构复杂,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内耳解剖结构的完整是听觉形成的物理基础。耳蜗是内耳的重要结构之一,耳蜗对声音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高度选择性,任何引起耳蜗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蜗中最重要的是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Corti氏器由听毛细胞支持细胞和和盖膜所组成[1]。耳蜗内有听觉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的树突始于Corti氏器听毛细胞的基底,轴突延伸成为耳蜗神经,传导冲动产生听觉。耳蜗是听觉形成的转导器,精确地掌握内耳的超微解剖结构和各种内耳病变的病变特征对了解听觉的生理和病理过程都大有裨益,对进一步构建听觉疾病模型、探讨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过程,和治疗方式都有所帮助。
孙程成蒋子栋
关键词:耳影像学小动物耳蜗神经听觉通路内耳病变
豚鼠耳蜗的显微CT技术影像学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使用显微CT(micro-CT)设备研究耳蜗的无损三维成像,探讨该技术在内耳形态学方面的应用。方法戊巴比妥钠麻醉豚鼠,处死后剥离耳蜗,戊二醛固定后使用micro—CT扫描,获得2D图像并3D建模重构。结果获得了清晰的2D图像,耳蜗前庭阶、中阶、鼓阶形态完整,前庭膜、盖膜、Corti器、螺旋神经节等内耳微结构显像,3D图像立体透视良好,可做任意轴旋转。结论使用micro—CT成像设备对豚鼠耳蜗进行无损成像,相较于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不但节省了标本,而且所获图像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比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无损成像方法更易普及。
孙程成蒋子栋张凯
关键词:耳蜗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