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运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缺血
  • 10篇脑缺血
  • 5篇再灌流
  • 4篇凋亡
  • 3篇神经元
  • 3篇尼莫通
  • 3篇缺血再灌流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塞
  • 3篇脑缺血再灌流
  • 3篇脊髓
  • 3篇梗塞
  • 3篇丙二醛
  • 2篇血清
  • 2篇血清丙二醛
  • 2篇氧化物歧化酶
  • 2篇灶性
  • 2篇灶性脑缺血

机构

  • 13篇山东省立医院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孙运娟
  • 5篇王纪佐
  • 3篇王凤焰
  • 3篇张传英
  • 3篇张磊
  • 2篇庞在英
  • 2篇李丽
  • 2篇邹建文
  • 2篇张秀敏
  • 2篇刘占峰
  • 2篇王风焰
  • 1篇毕竹梅
  • 1篇李丽
  • 1篇张爱萍
  • 1篇雒琪
  • 1篇王延军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 1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被引量:1
2000年
孙运娟庞在英王纪佐
脑缺血再灌流后MDA、SOD水平变化及尼莫通对其的影响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四动脉闭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流家兔模型,观察了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动态变化以及钙拮抗剂尼莫通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后血清MDA升高,SCD降低,而再灌流后二者变化更明显;尼莫通可抑制MDA的升高及SOD的下降。提示尼莫通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孙运娟王凤焰李丽刘占峰邹建文
关键词:脑缺血尼莫通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椎旁皮肤刺激引发脊髓体感诱发电位方法的探讨(附150例分析)
1989年
介绍了一种椎旁皮肤刺激引发脊髓诱发电位(SEP)的新方法。用二个各长2cm宽1.5cm的刺激电极,放于被检脊髓节段的脊椎中线旁开各0.5cm,以恰能引起皮肤抖动的强度进行同步刺激,在Cz和Fpz记录。应用此法对50例正常人和100例脊髓病病人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本方法病人无痛苦,波形易引出且稳定,重复性好。
张传英王风焰张秀敏孙运娟张磊
关键词:脊髓电皮肤反应诱发电位
椎旁体表刺激SEP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被引量:2
1997年
王凤焰孙运娟张传英张磊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SEP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及保护的分子机制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引起人类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是目前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重建血流或增加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是缺血脑组织修复的必需条件,也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但同时带来的再灌流损伤是...
孙运娟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再灌流损伤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正常人椎旁体表刺激引发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研究
1990年
临床应用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脊髓病变进行定位诊断和脊髓传导功能的估价,已日益广泛。在诸多引发脊髓SEP的方法中,以近年Eisen氏的“椎旁体表刺激引发脊髓诱发电位”为佳。为此。
张传英孙运娟张磊张爱萍毕竹梅
关键词:脊髓病变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Caspase-3激活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探讨Caspase-3与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按再灌流时间不同随机分为5组。用半定量RT-PCR观察了脑缺血后不同时程Caspase-3 mRNA表达及四肽荧光底物法检测Caspase3蛋白酶活性;用TUNEL方法检测不同时程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2h再灌流2h组Caspase-3 mRNA水平即已升高(P<0.05),蛋白酶活性轻度升高,再灌流6h后两者均明显升高(P<0.05);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程细胞凋亡具有与Caspase-3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提示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
孙运娟庞在英王延军王纪佐
关键词:CASPASE-3RT-PCR脑缺血
尼莫通对兔急性脑缺血组织H_2O、Na^+、K^+含量的影响
1995年
近年来,钙离子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特别是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尼莫通的应用为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采用家兔制做脑缺血模型,观察了尼莫通对兔脑组织H_2O、Na^+、K^+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取健康雄性青紫蓝家兔28只,体重2.2~2.8kg,以四动脉闭塞法制做脑缺血再灌流模型。28只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
孙运娟雒琪
关键词:脑缺血尼莫通药物疗法
尼莫通对脑梗塞患者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9
1996年
55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SOD回升,而对照组仍低于正常(P<0.05),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应用尼莫通治疗,可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孙运娟王凤焰张秀敏李丽刘占峰邹建文
关键词:脑梗塞尼莫通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
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9年
自从1972年Kerr等人首先提出细胞凋亡的概念后,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几年已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凋亡是由细胞内外因素激活细胞本身的自杀程序而引起,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并依赖于新的蛋白质合成。它不仅与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而且参与许多病理过程,如脑缺血、缺氧性损害、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脑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为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许多基因表达有关。
孙运娟
关键词:脑缺血基因调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