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祥芝

作品数:17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病毒
  • 10篇汉坦病毒
  • 5篇血清
  • 4篇出血热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麻疹
  • 3篇麻疹病
  • 3篇麻疹病毒
  • 3篇抗体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3篇核苷酸序列
  • 3篇M基因
  • 3篇HFRS
  • 2篇血清学
  • 2篇血清学分型
  • 2篇疫苗

机构

  • 9篇中国预防医学...
  • 8篇保定市传染病...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河北大学
  • 4篇保定市急救中...
  • 1篇河北省职工医...
  • 1篇长春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预防医学科学...
  • 1篇亚里士多德大...

作者

  • 17篇孟祥芝
  • 8篇陈宇萍
  • 7篇马士恒
  • 7篇郭彦敏
  • 5篇胡孔新
  • 5篇安洪明
  • 4篇杭长寿
  • 4篇张全福
  • 4篇于建石
  • 4篇李川
  • 4篇梁米芳
  • 4篇李德新
  • 3篇王华
  • 3篇王晓芳
  • 3篇李川
  • 3篇马晓红
  • 3篇李德新
  • 3篇牛聪敏
  • 2篇王丽英
  • 2篇李林泽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坦病毒全NP蛋白及其型特异区编码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开发简单、可靠的HTN、SEO型血清学分型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RT -PCR法对全NP蛋白基因及其型特异区基因进行扩增 ,经TA克隆及Cui-SS、Cui- 15 5杆状病毒载体的构件、转座、获重组杆状病毒 ,再感染Sf9细胞进行表达。结果 克隆与表达了SEO病毒NP蛋白的全蛋白编码区及型特异编码区 (15 5到 4 2 9氨基酸处的编码基因 ) ,全NP蛋白表达产物与病毒株感染VeroE6细胞的反应谱完全一致 ,型特异区表达产物与相应的型特异McAb结合。结论 建立了SEO型病毒全NP蛋白及NP蛋白型特异区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方法 ,为开发简便、可靠的SEO型血清学分型检验方法奠定了基础。
马士恒陈宇萍安洪明王华孟祥芝刘翠英杭长寿
关键词:编码区基因TA克隆杆状病毒血清学分型
麻疹病毒CC-47株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比较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测定麻疹病毒疫苗株长 47(CC 47)的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 ,并和其他麻疹病毒比较 ,为利用疫苗株病毒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RT PCR分段扩增并克隆麻疹病毒CC 47株基因组全序列 ,用基因特异引物测定非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结果 CC 47疫苗株非编码区在基因组上为 7个不连续的片段 ,总计 1791个核苷酸。与其他野毒株及Edmonston衍生 5株疫苗株非编码区序列比较发现 ,CC 47疫苗株具有与Edmonston疫苗株系列相同的 4个特征性的核苷酸替代位点 ,分别位于基因组 3′末端第 2 6位 (U→A)、42位 (U→G)和M F基因间隔区FmRNA 5′非翻译区的 4978位(A→G)、5 34 9位 (A→G) ,这些位点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病毒mRNA的合成、加工和翻译效率以及基因组的复制和包装。结论 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具有同样的位点改变可能与病毒在半许可细胞中适应或减毒有关 。
胡孔新林崇哲王晓芳李川孟祥芝李德新
关键词:麻疹病毒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
RT-PCR定量检测汉坦病毒RNA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血清中汉坦病毒RNA的定量RT-PCR方法。探讨HFRS患者血清中病毒RNA持续时间,水平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套式RT-PCR扩增引物,自行设计和制备标准品获得标准曲线,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HFRS(SEO型)血清中的汉坦病毒的载量。结果14例HFRS病人血清中,SEO RNA阳性11例,SEO型病人的病毒载量一般可达10^2~10^4 copies/ml。其中2例发病第8天,2例第9天的病人血清PCR结果仍为阳性。结论:我们采用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很好的反映HFRS病人血清中汉坦病毒RNA含量。HFRS病人病毒血症持续时间可超过1周,血清中RN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陈宇萍耿志洲郭彦敏马士恒孟祥芝马晓红安洪明李得兴李林泽
关键词:汉坦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汉坦病毒RNA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06年
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HFRS患者进行汉坦病毒定量研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防治实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陈宇萍耿志洲郭彦敏马士恒孟祥芝马晓红安洪明李得兴李林泽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HFRS
HFRS患者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2006年
马士恒耿志洲牛聪敏陈宇萍孟祥芝郭彦敏马晓红安洪明
关键词:病毒特异性抗体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
用重组汉坦病毒NP、GP检测急性期HF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IgM、IgA抗体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急性期IgA、IgG、IgM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套式RT PCR检测此次病毒感染情况。用杆状病毒表达的汉坦病毒重组核蛋白 (rNP)和糖蛋白(rGP)为抗原 ,使用ELISA方法检测了 14例急性期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 6 1份系列血清中的IgA、IgG、IgM抗体。结果  1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 ,11例患者的血清用RT PCR检出家鼠型汉坦病毒核酸。几乎所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即有IgA、IgM、IgG抗体的迅速升高 ,抗rNP抗体滴度明显高于rGP。 3种抗rNP抗体中早期IgG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IgM与IgA次之 ,IgM与IgA上升趋势相近 ,但IgA的滴度明显高于IgM。抗rGP抗体中IgA变化最显著 ,IgG次之。IgM发病 2周内总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但是发病 1周内滴度上升趋势明显 ,而发病第 2周内则呈下降趋势。其中 1例RT PCR阳性的患者 ,早期IgM未测出 ,IgA的滴度却较高。 1例重度患者 ,抗糖蛋白IgG、IgM和IgA抗体滴度均低于其他患者 ,且整个急性期一直维持较低水平。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IgA、IgG、IgM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 ,抗糖蛋白和核蛋白抗体病患规律不同 ,检测IgM的同时检测IgA 。
孟祥芝陈宇萍李川于建石郭彦敏张全福孙玉兰李德新
关键词:急性期HFRSIGM抗体套式RT-PCR
以单引物同时扩增新疆出血热病毒M和S基因
2001年
马本江杭长寿孟祥芝Papa Anna唐青
关键词:新疆出血热病毒M基因S基因扩增
新流行期汉城型汉坦病毒全S及部分L与M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及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为获得 SEO型病毒基因组更为详尽的资料 ,也为局部爆发的原因提供科学的资料。方法 :病毒分离、Mc Abs分型 RT- 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 :首次测出我国 SEO型病毒较为完整的全 S片段及部分 L 片段和 M片段并与 76 - 118、Seoul、SR1 1 (在全 S片段 ) ;76 - 118、C4、L99、Seoul(在 L 片段 ) ;10 A、A9、C1 - 1 、JB3、L99、SD2 2 7、SD70 、SEO(M片段 )株核苷酸同源性进行比较 ,分别为 6 4.2 %、 91.89%、 96 .8%及 70 .8%、 72 .0 %、 95 .3%、 95 .9%及 97.3%、6 3.0 %、 6 6 .0 %、 93.0 %、 94.3%、 96 .3%、 97.3%、 94.7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0 .5 %、 95 .4%、 97.36 %及 75 .6 %、75 .1%、 97.7%、 97.36 %及 96 .0 %、 78.8%、 79.8%、 94.9%、 98.0 %、 97.0 %、 98.0、 97.0 %。结论 :1不存在病毒基因组间的重排 ,即基因重排不是造成此次 HFRS流行的原因。 2 SEO型病毒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
陈宇萍郭彦敏安洪明王华孟祥芝杭长寿耿志洲马士恒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核苷酸序列
在昆虫细胞表达汉坦病毒的核蛋白及其在血清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李川孟祥芝张全福刘琴芝于建石胡孔新刘刚梁米芳李德新
关键词:昆虫细胞汉坦病毒核蛋白血清检测杆状病毒ELISA
麻疹病毒全长cDNA构建及其感染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为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目前使用的麻疹病毒疫苗,以麻疹病毒疫苗株为模板,构建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cDNA克隆。用RT-PCR分6段扩增出麻疹病毒全长基因,通过酶切、拼接构建麻疹病毒疫苗株CC-47的全长正链cDNA序列,并精确地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与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之前。克隆麻疹病毒CC-47株蛋白N、P、L编码区质粒并置于T7启动子控制下,用4个质粒共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在表达T7RNA聚合酶的重组痘苗病毒VTF7-3的作用下进行病毒拯救。经免疫荧光、PCR等方法检测证实,获得了具有感染性的麻疹病毒。所拯救的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连续传3代后,仍能检出病毒抗原和核酸。
胡孔新于建石孙玉兰孟祥芝王晓芳张全福李川梁米芳李德新
关键词:麻疹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疫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