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其同
- 作品数:56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71例分析
- 1999年
-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胰头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81~1997年收治的7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前术中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例中恶性肿瘤61例,良性疾病10例(14.2%),有并发症24例(33.8%),死亡8例(11.2%)。结论要提高胰头壶腹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关键是早期诊断、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 张启瑜宋其同
- 关键词:胰头癌壶腹部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1994年 3月以来应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共 138例 ,同时统计分析了 1992年 3月以来应用普通双套管负压引流病人 112例 ,将其进行对照。结果 :应用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组 12 0例均保持良好的通畅引流 ,18例发生内套管堵塞 ,3例发生并发症。普通双套管负压引流组 38例发生内套管堵塞 ,10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自制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肝胆外科方面比普通双套管负压引流效果好。
- 周宏众徐正铿余正平宋其同张启瑜蒋飞照
- 关键词:引流肝胆外科并发症
- 多媒体课件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改革,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声像技术获得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已摆到科研桌面上来...
- 宋其同
- 文献传递
- 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灌注治疗供药动脉的选择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灌注治疗供药动脉的理想选择.方法 对4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依据动脉造影显示血供能覆盖整条胰腺及最大限度提高胰腺组织药物浓度作为原则选择供药动脉,最终以胰腺动脉造影作为客观依据.结果 (1)全组除l例因动脉变异而选择肠系膜上动脉作为供药动脉外,其余44例均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2)脾动脉造影显示,流经脾动脉的血流主要供应脾脏,胰腺获得灌注的区域仅限于部分胰尾.(3)腹腔干动脉造影显示,胰腺组织虽能获得全部灌注,但有相当部分的血流经脾动脉流向脾脏、经肝固有动脉流向肝脏,致使药物利用度不高.(4)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显示,胰腺组织获得全部灌注,而且含有药物的血流几乎全部流向胰腺组织,未流向非靶向器官,药物利用完全.结论 胃十二指肠动脉是供药动脉的理想选择.区域动脉灌注仍应先行常规的胰腺动脉造影.
- 周蒙滔余昶周为中胡文豪宋其同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动脉内灌注血管造影动脉
- 胆道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变化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观察胆道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sIL-2R)的变化 ,以了解其免疫功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33例胆道疾病患者的血清sIL-2R。 结果 胆道疾病无黄疸组 (n=10)、良性梗阻性黄疸组(n=10)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组 (n=13)的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 ;无黄疸组、良性梗阻性黄疸组和恶性梗阻性黄疸组的sIL-2R水平依次递增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1) ;胆道疾病各组术后2周血清sIL -2R水平均明显下降 (均P<0.01) ;sIL-2R与血清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呈显著正相关 (均P<0.01)。结论 胆道疾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升高 ,免疫功能受抑制。
- 施红旗王明山宋其同黄孝正
- 关键词:胆道疾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
- 核因子-κ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h肝脏NF-κ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NF-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κ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杨文军陈云志万丽张虎祥孙运鹏陶崇林陈宗静宋其同余正平张启瑜
- 关键词:炎症介导素类
- 前列腺癌组织中DD3和PSA基因定量表达与临床意义
- 2006年
- 目的探讨DD3和PSA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例前列腺癌组织(PCa)、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DD3mRNA和PSAmRNA含量进行检测,用ROC曲线对DD3mRNA、PSAmRNA和DD3mRNA/PSAmRNA等指标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LNCaP细胞株中PSAmRNA含量约为DD3mRNA的4000倍。PCa组织中DD3mRNA和PSAmRNA含量以及DD3mRNA/PSAmRNA比值均显著高于BPH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Ca不同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3mRNA、PSAmRNA和DD3mRNA/PSAmRNA的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937(95%CI:0·879~0·995)、0·755(95%CI:0·629~0·880)和0·839(95%CI:0·738~0·940)。当DD3mRNA、PSAmRNA和DD3mRNA/PSAmRNA临界值分别为1·4×105copies/mgtissue、3·0×107copies/mgtissue和5·0×10-3时,灵敏度分别为90·5%、81·0%和81·0%;特异度分别为85·0%、62·0%和66·7%。若将DD3mRNA和PSAmRNA联合用于PCa的诊断,其特异性与DD3mRNA相同,特异性均为85·0%,灵敏度可达100%。结论PCa组织DD3mRNA、PSAmRNA和DD3mRNA/PSAmRNA较BPH组织显著增高,DD3mRNA用于PCa的诊断性能均优于PSAmRNA和DD3mRNA/PSAmRNA,DD3mRNA和PSAmRNA的联合检测时特异度与DD3mRNA相同,但可明显提高灵敏度,对PC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陶志华毛晓露陈晓东余凯远翁志梁胡元平张筱骅吴秀玲谢辉王瓯晨宋其同李澄棣陈占国
- 关键词:DD3基因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前列腺组织
- 核因子-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性炎症组。运用匀浆法提取肝细胞的核蛋白,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第3小时,肝脏NF- κB的活性开始升高,第12小时达高峰,第72小时后基本降至正常。血浆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第24小时达高峰,同时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大鼠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后,NF-κB活性明显升高,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基本一致,NF-κB在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 杨文军余正平张启瑜宋其同梁华平徐祥朱冠保施红旗蒋飞照
- 关键词:肝细胞创伤性炎症核因子-KB
- 肝肿瘤切除加脾切除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11例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余正平张启瑜徐正铿宋其同
- 关键词:肝癌脾功能亢进肝切除术脾切除术
- DD3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定量表达分析
- 目的:探讨DD3基因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1 例前列腺癌(PCa)组织、3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的DD3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正常前...
- 陶志华毛晓露陈晓东余凯远翁志梁胡元平张筱骅谢辉王瓯晨宋其同李澄棣陈占国
- 关键词:前列腺癌BPH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