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迎春 作品数:40 被引量:12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大洋铁锰结壳中分散元素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分散元素在地壳中具有含量低(通常10-9级),且趋向于分散的重要特征(涂光炽等,2003)。分散元素因其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高科技新材料领域,常被称为"金属原料工业中的味精"。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分散元素具有重要的环境效应,比如Tl,当它通过食物链进入生命体后,会发生累积,造成慢性Tl中毒。 崔迎春 石学法 刘季花 张辉关键词:铁锰结壳 物理化学性质 环境效应 食物链 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本文利用ICP-AES、EPMA、X-ray衍射等测试技术以及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对中太平洋海区富钴结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和微观组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获得以下主要认识: ... 崔迎春关键词:富钴结壳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海洋铁锰矿床中碲的富集过程研究进展 2015年 碲元素(tellurium或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银剑钊等,1995),广泛用于冶金等行业。但其在地壳中的含量平均为0.005μg.g-1,属分散元素(涂光炽等,2003)。但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了碲的独立矿床(陈毓川等,1994),表明碲不仅能富集。 崔迎春 周洋 高晶晶 张辉 石学法 刘季花关键词:锰矿床 重要矿产资源 热液成因 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6 2008年 为了释读蕴藏在富钴结壳中的环境变化信息,运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中太平洋海山CXD05结壳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CXD05结壳约从19.4 Ma BP(早中新世)开始发育,从基部至顶部依次发育了斑杂构造、柱状构造和纹层构造;2)结壳中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从老至新发生规律性变化。结壳构造序列反映了其生长过程中海洋动力环境能量由高到低的变化;而壳层亲氧元素和碎屑组分的变化则记录了海水的氧化程度和风尘影响强度的变化。 崔迎春 任向文 刘季花 石学法 尹京武 郝金华关键词:中太平洋海山 富钴结壳 显微构造 地球化学 西太平洋Lamont海山中新世以来富钴结壳成矿环境的演化 被引量:8 2006年 分析了西太平洋Lamont海山12个站位33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元素和稀土元素,结果表明,该海山富钴结壳成因类型属于水成成因,并且在形成过程中基本未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Lamont海山的一个富钴结壳样品剖面的电子探针数据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的成矿环境在新第三纪以来至少存在2个演化阶段:第1阶段,23~15Ma,富钴结壳中Mn相对富集,成矿环境以富氧贫硅为特征;第2阶段,15~0 Ma,富钴结壳中Fe相对富集,成矿环境以贫氧富硅为特征。成矿环境的氧化能力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联系新生代世界大洋,尤其是西太平洋的地质演化背景,认为引起成矿环境演变的原因主要是西太平洋大洋板块的WNW向漂移和新第三纪以来全球水道开合,造成了Lamont海山所处海区最低含氧带逐渐减薄。 任向文 刘季花 石学法 崔迎春 尹京武 郝金华关键词:富钴结壳 成矿环境 水道 洋流 西太平洋 富钴结壳中钛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钛在地壳中,其丰度居第九位,常以TiO2形式产出;而富钴结壳(以下简称结壳,它是一种赋存在海山表面的海洋自生铁锰矿物)中Ti的质量分数也可达1.21% 。本文拟以中太平洋M海山C5结壳为研究对象,探讨结壳中Ti元素地球化... 崔迎春 刘季花 石学法关键词:富钴结壳 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富钴结壳中钛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009年 崔迎春 刘季花 石学法关键词:富钴结壳 生长速率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壳层 针铁矿 海南沿岸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4 2012年 潮间带的环境与生态系统受到陆地和海洋的双重作用,属于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沿岸排污和入海河流携带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吸附、络合、螯合等物理化学作用转移到悬浮颗粒物或胶体上,在河流入海口受海水pH、Eh等物化性质突变的影响与吸着剂一起在潮间带沉淀.本文统计了海南沿岸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r、 陈毅 夏鹏 陈志华 崔迎春关键词: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沉积物 北查尔斯王子山贝恩梅达特煤系煤层的煤岩学与煤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018年 贝恩梅达特煤系是南极北查尔斯王子山地区发育的一套二叠纪含煤地层。在中国31次南极考察期间,从该地层单元的格洛索普特里斯冲沟段和麦金农段共采集了11件煤样品。为了了解这些煤的基本特征,开展了煤的煤岩学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煤岩组分结果表明,两地层的煤均以有机组分为主(格洛索普特里斯冲沟段和麦金农段有机总量平均值分别为85.5%和91.1%),且镜质组和惰性组占主要比例;无机组分含量在两地层单元的煤中均较低且以黏土和氧化物(石英)为主,硫化物只出现在麦金农段局部煤中;两地层单元煤的最大反射率基本一致,平均值均为0.64%;工业分析结果表明麦金农段的煤具有特低-高灰分(9.85%~84.16%)、低-特低全水分(2.38%~6.18%)、高-特高挥发分(38.98%~66.76%)、低-特低硫(0.23%~0.68%)和中等-特低固定碳(5.26%~55.01%)特征;格洛索普特里斯冲沟段的煤具有中灰分(21.05%~29.40%)、低-中等全水分(7.44%~9.94%)、高挥发分(40.99%~43.67%)、特低硫(0.38%~0.44%)和低-特低固定碳(39.77%~46.59%)特征。两地层单元煤的焦渣特征为2。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麦金农段的煤属于低-特低磷(0.005%~0.019%)、低-高氟(108~829μg/g)、特低-高氯(0.017%~0.535%)和一级含砷(0~7μg/g)煤;格洛索普特里斯冲沟段的煤属于低-特低磷(0.006%~0.024%)、高氟(260~478μg/g)、中氯(0.007%~0.208%)和一级含砷(1~6μg/g)煤;格洛索普特里斯冲沟段煤属于褐煤,而麦金农段煤类型复杂,泥煤和烟煤均发育,类似于印度默哈讷迪盆地的煤。 马立杰 刘晨光 崔迎春 刘晨光关键词:煤岩学 煤化学 麦哲伦海山群M海山富钴结壳成因与成矿时代:来自地球化学和Co地层学的证据 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推广富钴结壳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并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富钴结壳的年代学框架。研究区富钴结壳的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显示,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时代是M海山富钴结壳的主成矿期,并且大约在15Ma发生了一次磷酸盐化事件,推测当时导致磷酸盐化发生的最低含氧带(OMZ)的深度下降到相当于现今2 000~2 700m水深之间。 任向文 刘季花 石学法 崔迎春 林学辉关键词:富钴结壳 矿床成因 成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