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巴仁基

作品数:54 被引量:32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石流
  • 26篇泥石
  • 26篇泥石流
  • 12篇地质
  • 10篇地质灾害
  • 9篇滑坡
  • 5篇灾害
  • 4篇动力学特征
  • 4篇岷江上游
  • 4篇流域
  • 4篇发育
  • 3篇低频
  • 3篇雨量
  • 3篇土壤
  • 3篇监测预警
  • 3篇河流域
  • 3篇发育特征
  • 3篇防灾
  • 3篇大渡河流域
  • 2篇地震

机构

  • 30篇中国地质调查...
  • 24篇成都地质矿产...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5篇四川交通职业...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滨州学院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4篇巴仁基
  • 23篇刘宇杰
  • 15篇倪化勇
  • 12篇徐如阁
  • 11篇宋志
  • 11篇李宗亮
  • 9篇郑万模
  • 8篇邓国仕
  • 8篇铁永波
  • 7篇王春山
  • 5篇杨桂花
  • 4篇高延超
  • 4篇王丽
  • 4篇刘磊
  • 3篇周洪福
  • 3篇段丽萍
  • 3篇葛华
  • 2篇白永健
  • 2篇李明辉
  • 2篇徐伟

传媒

  • 6篇沉积与特提斯...
  • 3篇地质灾害与环...
  • 3篇现代地质
  • 3篇人民长江
  • 3篇山地学报
  • 3篇灾害学
  • 3篇山西建筑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中国地质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化探方法在隐伏活动断裂探测中综合研究——以安宁河秧财沟断裂为例被引量:10
2019年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寻找隐伏活动断裂,是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本文在综合分析、研究了隐伏活动断层物化探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优选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测深和氡气测量等3种综合物化探方法技术组合,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与解释,准确地对安宁河东支秧财沟隐伏活动断裂进行定位.物化探方法技术组合综合解释推断的结果与钻孔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该方法组合能经济、快速、有效地确定隐伏活动断裂位置、深度和产状,为后期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首次提出安宁河东支断裂的地球物理勘探模式,为后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李富周洪福唐文清巴仁基周一敏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大地电磁测深氡气测量
2000—2020年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地形效应
2024年
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极其脆弱的特点,利用NDVI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反演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F显著性检验法,定量分析了FVC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地形数据剖析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FVC趋势变化与海拔、坡度、坡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FVC由2000年0.62增加至2020年的0.67。(2)在空间上,植被覆盖度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呈现增高趋势,低等级和中低等级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岷江干流及岷江支流杂谷脑河两岸,中等级和中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集中分布在河谷两岸低中山和中山区,高等级植被覆盖度则主要分布在远离河谷的高中山和中高山区。(3)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随海拔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1100~1400 m和3200~3500 m区域达到峰值;高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随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0°~20°和30°~40°是植被覆盖度高等级和中高-高等级的峰值区;总体上阳坡植被覆盖度高于阴坡。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影响较大,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生态保护应考虑地形影响,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周雪妮肖成志刘磊计扬曹亚廷李小红巴仁基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形效应岷江上游干旱河谷
四川康定城市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四川康定处于鲜水河、龙门山及安宁河三条地震带的"Y"字形交汇部位,境内地震活动频繁,地震基本烈度达IX度。康定城区位于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雅拉河-康定断裂,城区几乎处于康定断裂的次级断层围限之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在降雨、地震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康定城发育地质灾害25处,其中滑坡14处,崩塌3处,泥石流5处,不稳定斜坡3处。地质灾害多沿城区河流两岸斜坡和支沟分布,对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及其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将对康定城市带来灾难性的毁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容量空前扩张,加之活动断裂活动性增加,城市安全风险增大,正确合理规划城市规模,科学地开展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制定有效的减灾防灾预案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重要方法。
郑万模巴仁基刘宇杰倪化勇
关键词:地震带地质灾害
岷江上游1995—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评价与时空演化分析
2024年
岷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下岩体、地表基质和地上生态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探索岷江上游流域地震前后生态地质环境安全状况,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两个维度选取了16个评价指标,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法对岷江上游流域1995年、2001年、2009年和2020年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较安全-安全为主。其中,生态地质环境较安全-安全主要分布在流域的中、东部地区,较不安全-不安全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山区以及深切河谷区,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和北部低的格局。1995—2020年岷江上游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呈现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其中,流域北部及深切河谷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变化波动大,且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生态地质环境不稳定;西南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降低为主,虽降低区域逐渐减少,但总体生态地质环境仍持续变差;流域中部生态地质环境安全整体以升高为主,且升高区域逐渐增加,生态地质环境持续向好。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支撑。
计扬巴仁基肖成志刘磊周雪妮曹亚廷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基于地质建造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下段土壤特征和植被时空变化
2024年
为探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的控制以及对植被分布的制约,支撑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治理工作,本文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下段为研究区,采用地质建造调查、元素分析测试和遥感解译方法,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从地质建造类型、土壤特征、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方面分析地质建造单元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纪松散堆积建造区土壤层厚、养分丰富,由于人类活动改造作用较强,区内植物种类以经济作物为主;三叠纪复理石建造区土壤层较厚,养分丰富,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好,适宜灌木和少量乔木生长,该区植被覆盖度高;泥盆纪泥页岩-碳酸盐岩建造土壤层较厚、土壤钙等养分含量高,分布大量喜钙侧柏;志留纪泥砂质-碳酸盐建造区区发育非贯穿性裂隙,受构造作用影响浅表层的岩石风化破碎程度高,水土极易流失,以低矮灌木和草地为主;元古宙中酸性岩浆岩建造区土壤层薄,裂隙发育,土壤中磷等养分含量较高,土壤层含水率最低,以灌丛植物生长为主;中元古代火山岩-熔岩建造区发育闭合状裂隙,含水性差,仅适合灌草丛生长,植被覆盖度偏低。
周雪妮巴仁基肖成志曹亚廷计扬
关键词:地质建造土壤特征植被覆盖度干旱河谷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其危险性的模糊综合评判被引量:8
2012年
低频泥石流由于物源形成周期长,因而爆发的周期长,容易为人们所忽视。以国内较典型的低频泥石流信息为依据,结合四川康定县宋家沟低频泥石流实例,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加入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宋家沟泥石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对低频泥石流的发生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人的心理因素,给出了低频泥石流30 a的周期下限。可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参考。
王春山巴仁基刘宇杰宋志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
白格滑坡裂缝区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白格“10·10”滑坡后,其源区边界外残留有方量较大的裂缝区,“11·3”滑坡就是裂缝区部分失稳的结果。“11·3”滑坡后裂缝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存在进一步失稳并进而滑坡堵江的可能性。为此,作者于2019年对滑坡区补充了地质调查,并开展了裂缝区深部变形与渗压监测等工作。结果表明:1)滑坡区岩性属于金沙江缝合带的构造混杂岩,以片麻岩为主,夹碳质板岩、大理岩以及超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虽然构造活动扰动强烈,边坡整体为逆向坡。蚀变和风化作用对滑坡的孕育演化作用显著。2)自“11·3”滑坡发生至2019年6月,滑坡裂缝区范围一直在扩展。C1区扩展约500 m,到达白格村;C2区越过山脊,至滑坡边界直线距离约130 m;C3区范围相对稳定。从宏观变形来看,“11·3”滑坡诱发的裂缝变形最大,此后发展趋缓。3)C1-1、C2和C3-1区均已形成剪切带,变形深度C1-1区最小(18 m),C2区最大(67 m),C3-1区居中(22.5 m)。平均变形速率C1-1区最大,推测大于20 mm/d;C3-1区其次,达到3.33 mm/d;C2区最小,为0.29 mm/d。4)裂缝区不存在稳定的地下水位,变形与降雨未呈现关联性。5)裂缝区目前变形均未收敛,均处于蠕变变形状态。后期需要关注C1-1和C2-1区,特别是变形特征与局部基岩解体破坏情况。
陈菲王塞高云建赵思远李宗亮巴仁基杨仲康邓建辉
边坡雷达在重大突发性滑坡应急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西南地区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常发生于深切河谷区,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存在人员难到达、地面调查与监测困难、灾害持续变形破坏造成的危害大等问题。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滑坡和四川丹巴县阿娘寨滑坡应急抢险为例,应用边坡雷达对白格滑坡残留体和阿娘寨滑坡复活体进行应急监测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边坡雷达获取各测点的累计视向变形量、变形速率、变形加速度等监测数据绘制监测区变形云图和监测曲线,判识滑坡区变形破坏及发展趋势、研判各变形区所处的变形演化阶段,快速对临滑破坏区进行识别与预报。边坡雷达能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开展非接触式全天候实时监测,既能实时掌握灾害变形特征,也保证了监测人员安全,对今后类似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和预警预报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徐伟铁永波李江李宗亮巴仁基田凯冉涛王家柱
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对2005年8月11日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采用现场实地勘查等手段,定量计算泥石流流速和流量等动力学特征,还运用得到的流量反演泥石流运动过程,从而得到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与降雨有直接关系;雅家埂河支沟泥石流的群发性造成主河泥石流规模巨大;经对雅家埂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发生的历史分析,推断出该流域泥石流存在18~21年的暴发周期;雅家埂河松散物源充足,降雨与水源丰富,地形地貌陡峭,极易再次发生规模较大的泥石流。
宋志李宗亮巴仁基刘宇杰
关键词:泥石流动力学特征
某小水电站暴雨诱发地质灾害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四川峨边县吊尔咀滑坡由极端暴雨诱发形成。降雨使某小水电站引水渠出水口水位高于进水口约2m,引起渠水倒灌并导致引水口检修孔溢水,水流侵蚀并逐步掏空水渠下方基础,致使水渠下部坡体受到冲刷形成泥石流,并进而引起上部坡体失稳产生滑坡。滑坡实例表明:在小水电站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以避免留下致灾隐患。
巴仁基王丽刘宇杰倪化勇徐如阁
关键词:极端气候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