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敏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宁波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抛光
  • 4篇大学生
  • 4篇抛光装置
  • 4篇机电一体化
  • 2篇刀具
  • 2篇再利用
  • 2篇支座
  • 2篇上料
  • 2篇组件
  • 2篇限位
  • 2篇橡胶支座
  • 2篇面板
  • 2篇换件
  • 2篇机电
  • 2篇机电设备
  • 2篇工作台
  • 2篇规整
  • 2篇废屑
  • 2篇半模
  • 2篇打包

机构

  • 16篇宁波工程学院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作者

  • 16篇常敏
  • 2篇陈永清
  • 2篇郑金桔
  • 1篇迟军
  • 1篇张振祥
  • 1篇张世全
  • 1篇翟志永
  • 1篇袁云龙
  • 1篇程鸿
  • 1篇孙慧平
  • 1篇储亚平
  • 1篇徐金海
  • 1篇郑永锋
  • 1篇陈庆勇

传媒

  • 6篇宁波工程学院...
  • 1篇宁波职业技术...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机电一体化抛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对待抛光工件进行位置固定,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移动件,所述移动...
常敏
文献传递
荧光分析法在化学机械平面抛光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化学机械平面抛光技术是通过化学力和机械力获得平滑表面的平坦化技术。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是材料整个去除现象的主要因素,使这两个作用达到平衡,可以获得无损伤超平滑的加工表面。因此,为了解化学机械平面抛光的全过程,本文提出采用荧光分析法即激光诱导荧光法,来研究抛光液和抛光垫对材料去除、加工参数对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的影响,从而来量化抛光液,提高抛光质量与效率。
常敏
关键词:LIFCMP荧光强度抛光
工科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及帮扶对策被引量:4
2012年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政府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本文从工科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工科类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对策。
常敏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工科
一种机电一体化抛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对待抛光工件进行位置固定,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移动件,所述移动...
常敏
大学生学风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2011年
本文从宁波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基本情况入手,找出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郑永锋常敏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风建设
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弧形面板抛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弧形面板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对弧形面板外侧进行限定的抵紧件,所述工作台上的两侧均设有对弧形面板两侧进行限定的基准件,所述基准对弧形面板进行位...
常敏
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弧形面板抛光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设备加工用弧形面板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工作台的一侧设有对弧形面板外侧进行限定的抵紧件,所述工作台上的两侧均设有对弧形面板两侧进行限定的基准件,所述基准对弧形面板进行位...
常敏
文献传递
一种机电一体化输送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输送装置,包括上料台,所述上料台的一侧设有支架一,所述支架一的一侧设有支架二,所述支架二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加工后的钢管进行打包的打包平台,所述打包平台的一侧设有对钢管进行夹持的机械夹具,所述打包平...
常敏
隔震橡胶支座模具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橡胶支座模具,包括第一半模和第二半模,所述任意一个半模上设有第一合模面和第二合模面,第一合模面穿过圆柱形型腔的轴线,第二合模面与第一合模面平行,且第一合模面和第二合模面之间通过竖直面衔接;所述的模具整体...
常敏杨韵郑金桔林荣关
高职学生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化培养实践被引量:1
2010年
在高职院校,后续课程以前修课程为基础,围绕培养目标,步步深入,一直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而课堂的学习,受课时、授课进度、学生接受能力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学生把课程学精、学通,限制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和就业途径的拓宽。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了第一课堂(课内教学)、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第三课堂(生产实习)的方式,实现了学生在单门专业课程能力上的可持续发展。
翟志永常敏陈永清孙慧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课程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