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蓉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对中国古典舞“柔韧性”分析
- 2013年
- 柔韧问题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疑难问题之前也有学者对类似的问题进行过讨论,但最终都未能够很好的解决。中国古典舞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比较高,在平时练习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这一点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中笔者针对中国古典舞中舞蹈柔韧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希望对广大中国古典舞爱好者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庞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 晋南襄汾转身鼓舞的农耕文化特征
- 2018年
- 厚重的土地孕育民间舞蹈,通过舞蹈艺术形式传递各民族的生活状貌和生存智慧。晋南襄汾转身鼓舞一方面表现本地人的生存方式,另一方面反映他们的朴实情感与美好愿望。本文通过对晋南转身鼓舞起源传说的分析,阐释转身鼓舞与农耕的渊源,进一步剖析转身鼓舞的农耕文化特征。
- 武蕾蕾庞蓉
- 关键词:农耕文化
- 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教学相融合的创新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礼乐"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政治理念。它的本义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一直都重视乐舞的教育功能,以此来推行政治性社会的礼仪化道路。中国古典舞学科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其中不仅有着对中国前代舞蹈的继承,更吸收了芭蕾的训练方法。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元素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乐文化精神。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礼乐"文化与古典舞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加强调对学生舞蹈文化内涵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传统礼乐文化的归属感。
- 庞蓉
- 关键词:礼乐文化古典舞
- 昆曲何以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11年
- 今年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深刻理解昆曲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第一个"的内涵,有利于正确认识昆曲的价值和面临的窘境。本文认为,"第一个"的内涵既包括荣誉,也包括紧迫感。全面理解方能有效采取保护行动。
- 庞蓉
- 关键词: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
- 晋中秧歌的艺术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晋中秧歌从清代形成以来,就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晋中地区具有标志意义的民间艺术。文章在简述秧歌发展源流的基础上,介绍了晋中秧歌的分类,着重分析了晋中秧歌舞蹈的动作特征,以及生活化、程式化、与音乐紧密结合的审美特征,并对晋中秧歌的传承保护提出了建议。
- 庞蓉
- 关键词:审美特征
- 民俗生活中的道教文化 以国家非遗传统舞蹈类项目为例
- 2021年
-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各类项目都可以找到道教文化的元素。而正是通过这种"嵌入"社会生活的途径,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方式,才使道教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持续、长久地发挥其影响力。
- 庞蓉
- 关键词:道教文化民俗生活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舞蹈
- 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声乐表演中,歌者除了具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外,表演者的形体能否与演唱作品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在日常学习中,形体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如能把作品风格与形体的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对作品的演绎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从而进入到声乐表演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 庞蓉
-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境界
-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中的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
- 2024年
-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是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植传统文化精髓,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细致挖掘中国古典舞蹈的文化与教育价值,开发出一套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了中国古典舞蹈的美学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政素养。文章首先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进行了概述,其次论述了中国古典舞蹈在中国传统与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再次探讨了将思政教学融入“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的创新实践路径,最后分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中思政与艺术融合的具体应用,以期为中国古典舞蹈教育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推动传统文化持续繁荣。
- 庞蓉
-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思政教学文化传承教育创新艺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