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全荣

作品数:6 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密度
  • 2篇岩土
  • 2篇岩土力学
  • 2篇土力学
  • 2篇非贯通裂隙
  • 2篇非贯通裂隙介...
  • 2篇CT
  • 1篇大坂山隧道
  • 1篇单轴
  • 1篇冻融
  • 1篇冻融损伤
  • 1篇受力
  • 1篇数字图像
  • 1篇隧道
  • 1篇隧道围岩
  • 1篇损伤本构
  • 1篇图像
  • 1篇围岩
  • 1篇细观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廖全荣
  • 5篇蒲毅彬
  • 3篇丁卫华
  • 3篇仵彦卿
  • 2篇韩信
  • 2篇陈蕴生
  • 2篇李宁
  • 1篇朱元林
  • 1篇赖远明
  • 1篇马立新
  • 1篇吴紫汪

传媒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冰川冻土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5
  • 4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受力岩石密度损伤增量及其数字图像被引量:27
2000年
用 CT图像定量分析岩石受力损伤破坏过程的难点 ,是难以知道岩石内部的绝对密度变化量。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的新概念 ,推出了 CT数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式 ,并把 CT图像转换成密度损伤增量图像。通过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的 CT图像分析方法比较 ,说明密度损伤增量图像的优越性在于不仅可定量分析受力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
丁卫华仵彦卿蒲毅彬廖全荣
关键词:CT图像
压缩条件下岩石密度损伤增量的CT动态观测被引量:77
2000年
采用医用计算机层析(CT)设备与其配套的三轴压力仪,对压缩条件下岩石细观损伤过程进行了动态观测。以CT数为基础定义了岩石密度损伤增量,提出了CT数与岩石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式。采用CT图像分析了岩石细观损伤过程;利用提出的岩石密度损伤增量定量地分析了峰值强度前的裂纹萌生、扩展、连通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发现岩石在峰值强度前普遍经历压密和扩容两个阶段,不同层位或同一层位的不同部位损伤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在同一应力作用下各部位的压密程度和扩容状态是不同的。密度损伤增量异常带是微裂纹萌生带,在密度损伤增量与应力关系曲线上的拐点是岩石局部破坏的起始点。
仵彦卿丁卫华蒲毅彬廖全荣
关键词:岩石
非贯通裂隙介质裂隙扩展规律的CT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利用非贯通裂隙试件在加载过程中的实时CT扫描以及CT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对非贯通裂隙介质在单轴压缩过程中的裂隙扩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破坏后试件进行高密度CT扫描,重建了破坏后试件的三维CT图像;利用三维CT图像,对试件内部任意方向上裂隙扩展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到了不同成因裂纹的扩展规律;在二维CT图像的基础上,绘制出不同应力水平扫描断面上损伤演化等值线图,根据试件内部损伤演化过程,对裂隙扩展机理进行了分析。
陈蕴生李宁韩信蒲毅彬廖全荣
关键词:岩土力学非贯通裂隙介质
非贯通裂隙介质单轴受力条件下的损伤本构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05年
在对裂隙与孔隙、微裂隙两类不同层次损伤的演化特征与相互关系进行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了表征这两类损伤的奇异损伤变量和分布损伤变量,推导了单轴压缩条件下非贯通裂隙介质损伤本构方程,并运用试验结果对其进行了验证。
陈蕴生韩信李宁马立新蒲毅彬廖全荣
关键词:岩土力学非贯通裂隙介质CT识别细观损伤
大坂山隧道围岩冻融损伤的CT分析被引量:42
2000年
为了研究大坂山隧道围岩的抗冻特性,将采自隧道 K106+400截面处的岩样加工成 24块样品,样品的高度和直径均为 50 mm。将样品分成 4组,每组 6个样品、根据《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中的岩石抗冻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隧道围岩试样的冻融损伤试验。4组样品分别进行了0次,7次, 14次和 25次冻融.试样冻融后的抗压强度分别为 77.71, 68.95, 63.77和 50.77 MPa.实验结果表明,该隧道围岩抗冻性能良好,不会由于冻融产生过快的风化,力学性能较稳定.此外,还利用CT对冻融前后的试样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冻融使试样的强度、密度和CT均值降低,CT的均方值增大、这种现象说明冻融损伤使试样的物理性能分布变得更加不均匀.冻融对试样的表层损伤较大。
赖远明吴紫汪朱元林廖全荣
关键词:围岩冻融损伤CT分析大坂山隧道
CT技术应用于岩石实验动态观测的新进展被引量:23
2000年
首先分析了岩石实验的CT动态观测现状,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新概念.从理论上推导出CT 数H与密度损伤增量的定量关系,应用密度损伤增量定量分析图像特征,并与基于灰度变化的传统 的CT图像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说明密度损伤增量的优越性在于物理含义明确,可以定量刻划岩石 任意应力状态、任意位置的损伤程度.借助于CT技术,密度损伤增量的量测得到实现,从而真实地
丁卫华仵彦卿蒲毅彬廖全荣
关键词: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