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成水

作品数:197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会议论文
  • 8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9篇农业科学
  • 29篇医药卫生
  • 10篇生物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3篇沙门菌
  • 57篇鼠伤寒
  • 53篇伤寒沙门菌
  • 53篇鼠伤寒沙门菌
  • 38篇基因
  • 36篇生物学特性
  • 35篇生物学
  • 25篇免疫
  • 22篇细胞
  • 18篇旋毛虫
  • 18篇基因缺失
  • 17篇减毒
  • 15篇沙门氏菌
  • 13篇基因缺失株
  • 13篇病毒
  • 12篇鸡白痢
  • 12篇白痢
  • 11篇减毒鼠伤寒沙...
  • 10篇甘草
  • 9篇多糖

机构

  • 19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0篇洛阳职业技术...
  • 1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安阳工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人兽共...
  • 1篇洛阳蓝斯利科...

作者

  • 197篇廖成水
  • 126篇程相朝
  • 108篇张春杰
  • 59篇余祖华
  • 58篇郁川
  • 51篇李银聚
  • 50篇李静
  • 49篇贾艳艳
  • 40篇王晓利
  • 39篇陈松彪
  • 38篇何雷
  • 34篇龙塔
  • 34篇赵战勤
  • 34篇吴庭才
  • 28篇丁轲
  • 23篇杨亚东
  • 19篇李静
  • 17篇王臣
  • 17篇田文静
  • 14篇薛云

传媒

  • 20篇中国兽医科学
  • 16篇中国预防兽医...
  • 10篇畜牧兽医学报
  • 9篇中国畜牧兽医...
  • 7篇中国畜牧兽医...
  • 6篇中国兽医学报
  • 6篇中国畜牧兽医...
  • 5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饲料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8篇2022
  • 12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34篇2017
  • 37篇2016
  • 38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2篇2010
1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源A型和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赵战勤刘倩玉龙塔李静薛云刘志军廖成水
鼠伤寒沙门菌sipB基因对菌体糖酵解的影响
<正>研究目的研究sip B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菌体糖酵解的关系。材料方法本研究以sip B基因缺失株SL1344Δsip B、互补菌株SL1344-c-sip B和野生型菌株SL1344为研究对象,利用丙酮酸测试盒、乳酸...
李静陈松彪程相朝张春杰龙塔李银聚赵战勤廖成水
食源性病原菌激发固有免疫细胞胞外诱捕网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固有免疫细胞在外源物质刺激后向细胞胞外环境释放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样网状物质,称为胞外诱捕网(extracellular traps,ETs)。ETs是一种新型的宿主防御机制,能够捕获或杀灭病原菌,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扩散,从而使机体免受感染。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引发的疾病是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食源性病原菌激发固有免疫细胞ETs的形成、ETs的生物学活性以及细菌部分蛋白对ETs形成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钱满廖成水张春杰
关键词:食源性病原菌防御机制
cya/crp基因缺失对鸡白痢沙门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2023年
为了解crp/cya基因对鸡白痢沙门菌毒力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缺失1182 bp cya基因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Δcya,并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χ7213作为供体菌,分别以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和本研究室前期构建的其crp基因缺失株C79-13Δcrp(简写为Δcrp)为受体菌,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构建C79-13菌株的单基因缺失株Δcya以及双基因缺失株ΔcrpΔcya,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将这3株菌连续传60代后每隔10代分别利用PCR鉴定cya基因缺失的遗传稳定性;利用玻片凝集试验鉴定各菌株的血清型,并鉴定各菌株的生化反应特性;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分析缺失株与亲本株的生长特性;通过微量结晶紫法检测各菌株的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PCR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Δcya、ΔcrpΔcya均正确构建,且cya基因缺失均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血清型及生化鉴定结果显示,菌株Δcya、Δcrp、ΔcrpΔcya均保留了C79-13的O9血清型,而失去了发酵蔗糖、鼠李糖、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的能力。生长曲线及BF形成能力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缺失株的生长速度较亲本株相比均显著降低,尤其双基因缺失株ΔcrpΔcya的生长速度极显著下降(P<0.01),且基因缺失株BF的形成能力均极显著降低(P<0.01),其中双基因缺失株BF的形成能力更低。将3株缺失菌及亲本菌分别以不同的剂量(5×10^(8)cfu/只~7×10^(11)cfu/只)经腹腔注射感染雏鸡进行毒力试验,计算各菌株对雏鸡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各缺失株以10^(7) cfu/mL两次经灌服免疫雏鸡,100μL/只,二免后7 d各组雏鸡均以5.0×10^(8)cfu/mL经腹腔注射亲本菌株C79-13进行攻毒试验,500μL/只,在42 d的观察期内观察并记录各组鸡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计算各基因缺失株对雏鸡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缺失株Δcya、Δcrp、ΔcrpΔcya对雏鸡的LD_(50)分别为2.84×10^(9) cfu/mL、1.41×10^(10)cfu
茹鹏辉王文婕钱满廖成水张春杰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菌生物学特性
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的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 的生物学特性,利用PCR 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 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liC,经大肠杆菌Rosetta(DE3)表达、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SDS-...
田文静廖成水郁川余祖华张梦珂李婧张春杰程相朝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FLIC巨噬细胞
猪源抗菌肽结构优化的研究进展
2022年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残留,进而对畜禽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1-22]。解决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重要课题。我国农业部于2020年全面禁止饲料端抗生素的使用,后抗生素危机已经到来,开展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师帅兵陈亮亮王晓利廖成水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抗菌肽抗生素结构优化畜禽
项目教学法在动物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研究与探索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病理形态学的一门学科,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互相衔接的一门桥梁课程[1]。大多数农业院校在所开设的动物病理学实验课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看片”的模式进行授课,在课堂上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
李静刘志军赵战勤程相朝龙塔廖成水
项目教学法在动物病理学实验课中的研究与探索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病理形态学的一门学科,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互相衔接的一门桥梁课程[1]。大多数农业院校在所开设的动物病理学实验课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看片"的模式进行授课,在课堂上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
李静刘志军赵战勤程相朝龙塔廖成水
鼠伤寒沙门菌SL1344?cya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其雏鸡免疫保护试验
<正>研究目的构建鼠伤寒沙门菌环化腺苷酸合成酶缺失株平衡致死系统,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材料方法本研究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cya为亲本株,利用重组自杀性质粒(p REΔasd)介导的同源重组技术,经两步法缺失...
李静陈松彪张春杰程相朝龙塔李银聚赵战勤廖成水
文献传递
重组旋毛虫plancitoxin-1-like活性位点突变体蛋白的核酸酶活性
2017年
旋毛虫plancitoxin-1-like(Ts-Pt)是旋毛虫125种DNaseⅡ家族蛋白中唯一具有典型DNaseⅡ活性区域HKD基序的核酸酶,且普遍认为,组氨酸位点是DNaseⅡ的活性氨基酸位点。为研究Ts-Pt活性位点突变体蛋白的核酸酶活性,利用重叠PCR方法获得Ts-Pt活性位点突变体片段,以p 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Ts-Pt突变体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核酸酶酶谱分析重组Ts-Pt突变体蛋白的核酸酶活性。成功构建含Ts-Pt突变体重组质粒的基因工程菌,SDS-PAGE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显示,重组Ts-Pt突变体蛋白呈包涵体表达。重组蛋白经复性后并没有表现出核酸酶活性,但核酸酶酶谱分析结果显示,包涵体表达的重组Ts-Pt突变体蛋白表现出降解DNA的能力。同时,N端和C端活性位点H及HCK和DHSK突变并不影响Ts-Pt的核酸酶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庞大的DNaseⅡ家族蛋白在旋毛虫发育和感染方面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廖成水王晓利田文静张梦珂张春杰李银聚吴庭才程相朝
关键词:旋毛虫活性位点突变体核酸酶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