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兆琪

作品数:20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质
  • 3篇地震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新生代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中新生代
  • 2篇剪切带
  • 2篇构造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震力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年代学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遗迹
  • 1篇地幔

机构

  • 20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作者

  • 20篇张兆琪
  • 3篇王权
  • 2篇魏云峰
  • 2篇潘永胜
  • 2篇柴金钟
  • 2篇薛文彦
  • 1篇孙思磊
  • 1篇董国臣
  • 1篇魏荣珠
  • 1篇郝锦华
  • 1篇李好斌
  • 1篇杨耀华
  • 1篇任建勋
  • 1篇叶枫
  • 1篇李奎芳
  • 1篇庞志斌

传媒

  • 5篇华北国土资源
  • 4篇地质调查与研...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安徽地质
  • 1篇地质学刊
  • 1篇科技创新与生...
  • 1篇华北自然资源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4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天山艾肯达坂一带铁木里克组的确立及对造山时限的制约
2008年
新疆西天山艾肯达坂以东出露一大套陆相磨拉石建造,厚度约2800m,角度不整合在含煤系的石炭系科古琴山组之上,主要岩性是砾岩、粗砂岩夹少量细砂岩、粉砂岩。由于其中化石稀少,时代难以确定。1971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完成的1∶20万小布鲁斯台幅称其为早二叠世下亚组和上亚组。作者于2004年在此处进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发现了一层灰岩,其中找到了蚌壳等淡水动物化石,确定其时代为晚二叠世,并将其划归为铁木里克组。铁木里克组经受了二叠纪末期的构造运动,被产状平缓的侏罗系中下统水西沟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三叠系缺失,以此来确定本回造山时间应在二叠纪末结束。
张兆琪郝锦华庞志斌赵海清姬红星
关键词:晚二叠世碰撞造山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被引量:15
2017年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明了该区在华北陆块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近年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中生代区域性断裂、新生代汾渭裂谷及山体隆升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岩石圈从增厚到减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转换,以及随华北陆块一起经历地貌格局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转换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认为,山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体系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周边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深部软流圈变化:软流圈下沉,岩石圈则相对增厚,地壳垂向伸展,横向收缩;软流圈上涌,岩石圈相应减薄,地壳水平伸展。软流圈的变化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沉积格局、岩浆活动等方面起着控制作用。
魏荣珠李好斌徐朝雷张兆琪刘成如
山西吕梁山北段岩片法填图新尝试被引量:9
2004年
本文介绍了山西吕梁山北段古老造山带地区运用岩片法填图所取得的主要成果。通过1∶25万填图,发现3条重要构造边界,依此划分出3个构造岩片,每个岩片内部都具有二元结构,3个岩片层层叠置,说明了地壳强烈缩短,证明了造山带的存在。而且发生在1850Ma的地质事件是汇聚而不是裂解,吕梁造山使华北陆块真正克拉通化。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韧性剪切带,Ⅰ类韧性剪切带是发生在岩片与岩片之间,Ⅱ类韧性剪切带发生在单个岩片的内部,地质图上必须区别对待。
张兆琪薛文彦魏云峰柴金钟
关键词:韧性剪切带造山带构造岩片
中国大陆构造研究方向
2012年
继美国“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新航程”研讨会召开之后,中国地学界纷纷应之。笔者也提出一点建议:中国的大陆构遣应该是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大陆构造问题,可以把中国大陆构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北部跨中、俄、蒙、哈等四国的中亚推土式构造区,主要包括中亚造山带;第二部分是南部青藏推土式构造区,以青藏高原为主;第三部分为中国中东部活动区,主要包括了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准地台等,而这些地区大部分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活化地区。
张兆琪
关键词:地震
中条山西南段基底岩系的地质特征被引量:20
2003年
山西中条山西南段基底岩系的基本构成是:涑水岩群、西姚片麻岩、解州片麻岩和五老峰花岗岩。涑水岩群残存于西姚片麻岩之中,是由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钙质片岩和白云质大理岩组成。斜长角闪岩为区内最早的基性火山沉积,是铜矿形成的矿源层,吕梁(中条)期造山运动为铜矿的再次富集起到关键性作用。区内主体片麻岩为西姚片麻岩(TTG),发生岩浆垫托作用的时间为太古宙末。基底岩系经历了三次构造变形,相应划分为五台期构造变形、吕梁(中条)期构造变形和吕梁(中条)期后构造变形。
张兆琪薛文彦柴金钟魏云峰
关键词:基底岩系铜矿
山西吕梁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制约被引量:3
2019年
为进一步研究山西吕梁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对成矿的制约,利用数字化填图方法,在偏关县一带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几条中生代大型构造带,查明了这些大型构造带的空间展布、性质、断裂组合及运动学特征;证实了中生代为该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期,成矿作用尽管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但在空间上分布受NE向隐伏构造的制约;大型挠褶构造是地壳强烈隆升的标志,区内大型构造带多数是在挠褶构造的基础上叠加断层而形成的。该研究对于探讨山西中—新生代构造的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孙思磊张兆琪
关键词:区域成矿
“离石大断裂”的北延问题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讨论"离石大断裂"的基本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来研究它的北延问题。对比"离石大断裂"南延问题的解决方案,认为北部应由离石向北经黑茶山,绕过界河口,经苛岚、五寨,终经大同进入内蒙。为进一步划分山西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这两个Ⅱ级构造单元提供理论依据。
赵海清张兆琪
关键词:鄂尔多斯地块
山西黄榆沟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1年
为深化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的认识,选取山西黄榆沟岩体中较新鲜的石英二长斑岩开展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榆沟岩体由石英二长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49.3±0.9)Ma,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石英二长斑岩富碱,为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属于准铝质花岗岩类。相对富集K、Sr、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Eu具弱正异常,为I型花岗岩成因。具高Al_(2)O_(3)、Sr、Ba、高Sr/Y比值和低Yb、MgO等特征,具埃达克岩性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榆沟岩体总体为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成因,并有幔源物质成分的加入和遭受岩浆混合作用,推测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叶枫董国臣任建勋龚杰立李猛兴王权张兆琪赵三波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
岩石变形中三种方式的外力被引量:3
2010年
外力是由外部施加于物体上的作用力,由点向外不断发出的力组成一束力,称为线状力;由一束束线状力集中成面状作用力,称为面状力;再由一个个面状力集中成较大规模的力,称为体状力。在中深变质岩区线状力形成L构造岩,面状力形成S构造岩,体状力形成大型的杆状构造和窗棱构造等。力是通过波的方式进行传导的,波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时,岩石的密度会加密和变疏,体积的大小发生变化,这样就有空间利于矿物生长和滑移。
张兆琪潘永胜
内蒙古北山小红山岩组变形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8年
为了研究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物质组成和变形特征,利用数字填图方法,在内蒙古北山地区大红山一带,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发现大红山南出露一套变质基底,主要岩石组合为一套海相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及磁铁石英岩组合,以含硅铁建造及变质基性火山岩为特征。该岩石组合无底无顶,变形变质强烈,分不出层序,故称之为小红山岩组。各类中低级变质岩说明变质作用达到了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该组北部被上石炭统白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南部被早泥盆世、晚石炭世侵入岩侵入。区内出露面积约140 km^2,厚约2 890 m。明显有4次变形:前3次变形为韧性变形,形成了透入性面理S1、大型褶皱、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形迹;后一次变形以脆性变形为特征,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断层带。小红山岩组多期次变形、变质说明了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古生代构造带(蛇绿岩带)确实存在,并经历了多期次变形和变质。
张兆琪潘永胜卫彦升段春森刘畅李奎芳
关键词:构造形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