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冬玲

作品数:14 被引量:15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水稻
  • 6篇亚种
  • 6篇引物
  • 6篇组合物
  • 4篇育种
  • 4篇生态
  • 4篇生态型
  • 4篇水稻育种
  • 2篇性状
  • 2篇栽培
  • 2篇栽培稻
  • 2篇种质
  • 2篇籼粳
  • 2篇籼粳亚种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 2篇核心种质
  • 2篇表型
  • 2篇表型性状
  • 1篇稻种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广州甘蔗糖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14篇张冬玲
  • 12篇李自超
  • 12篇张洪亮
  • 11篇王美兴
  • 6篇马占峰
  • 6篇王凤梅
  • 5篇齐永文
  • 4篇孙俊立
  • 4篇宋立莹
  • 3篇丁立
  • 3篇汤圣祥
  • 2篇宋立营
  • 2篇曹永生
  • 2篇王象坤
  • 2篇魏兴华
  • 2篇裘宗恩
  • 1篇姚国新
  • 1篇李俊周
  • 1篇周雷
  • 1篇潘大建

传媒

  • 5篇科学通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鉴别水稻粳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水稻粳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引物组合物由如下引物对组成:序列1和2所示DNA组成的RM335引物对、序列3和4所示DNA组成的RM5引物对、序列5和6所示DNA组成的RM81a引...
李自超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王凤梅宋立莹马占峰
中国籼稻亚种内的群体结构及地理生态分化被引量:3
2012年
籼稻是亚洲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广为种植的主要栽培稻亚种,同时也是我国杂交水稻恢复系的主要来源.研究籼稻亚种内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栽培稻亚种内的分类和演化以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36个SSR标记对1582份籼稻地方品种的群体结构和地理生态分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所做基于模型和基于遗传距离的群体结构表现一致,即早籼稻生态型可划分为4个地理生态群,中间型生态型可划分为3个地理生态群,晚籼稻生态型可划分为2个地理生态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空间隔离是形成地理分化的主要原因.地理生态群既体现了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又是对不同生态环境适应的反映,可用于籼稻亚种内杂种优势群划分的依据.根据SSR标记在各个生态型及地理生态群的基因型分布,筛选了可用于鉴别各生态型和地理生态群的SSR特征等位变异并建立了相应的SSR分子判别式.通过SSR分子判别式选择籼稻的中间类型开展籼粳杂种优势研究以及选择不同地理生态类型开展籼稻亚种内杂种优势研究,有助于突破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的障碍和加强籼稻亚种内杂种优势利用.
张冬玲张洪亮齐永文王美兴孙俊立丁立李自超
关键词:籼稻SSR标记
用于鉴别水稻籼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水稻籼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合物由如下引物对组成:序列1和2所示DNA组成rm216引物对、序列3和4所示DNA组成rm225引物对、序列5和6所示DNA组成rm235引物对、...
李自超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王凤梅宋立莹马占峰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演化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张冬玲
关键词:水稻核心种质
中国地方稻种初级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
该文以中国地方稻种初级核心种质3632份材料为研究对象,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中国地方稻种在丁颖分类体系下遗传多样性规律以及在地理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并利用形态性状数据和SSR数据对构建核心种质的聚类取样方案进行了探...
张冬玲
关键词:地方稻种核心种质SSR
文献传递
中国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的地理多样性与分化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36对SSR引物及889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分析了中国普通野生稻在地理上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结果表明,广东普通野生稻等位变异数最多,占全部变异的84%,其次是广西.基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和云南.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经纬区间及县市的分布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有两个遗传多样性中心,分别位于广东的博罗、紫金、陆丰、海丰、惠东、惠阳一带以及广西的邕宁、隆安、来宾、贵港一带.通过主坐标、UPGMA聚类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发现,云南、湖南、江西和福建的普通野生稻各自分化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群体,而海南、广东和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存在隔离的前提下,自然选择是造成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化的直接动力之一。
王美兴张洪亮张冬玲潘大建李道远范芝兰齐永文孙俊立杨庆文李晨李自超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及其近50年变化趋势被引量:105
2006年
利用36个微卫星标记和42个表型性状对453份选育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中国水稻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及其近5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选育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一直下降,80年代降低到最低水平,90年代又有显著提高;在地理上华中稻区的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最大,东北稻区和西北稻区遗传多样性最小.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和西南地区的四川等地是中国水稻选育品种遗传多样性最大的地区.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的粳稻生产基地,遗传基础非常狭窄,应该发掘新的种质资源拓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齐永文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孙俊立廖登群魏兴华裘宗恩汤圣祥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选育品种表型性状
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9
2007年
以来自全国6个稻区16个省(市、自治区)及外引的128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36对SSR引物及9个表型性状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SSR标记检测结果,基于遗传距离的Neighbor-jointing聚类显示128份恢复系可分为6个类群,籼亚种(83.2%)和野败型(82.6%)大多数分布于类群1和类群2,粳亚种(81.5%)和BT型(78.6%)大部分聚在类群3,红莲型(75%)相对集中于类群1。系谱分析显示,含有IR24血缘的材料分布于4个聚类群,而明恢63及其衍生系则分布非常集中。36对SSR引物在128份恢复系中共检测出28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8.0个,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6190,其中籼亚种(0.5770)略高于粳亚种(0.5656),但未达显著水平。按恢保类型,BT型(0.5816)>野败型(0.5705)>红莲型(0.4989),野败型与BT型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红莲型。按不同地理来源,He呈现南方稻区大于北方稻区,以华中双单季稻稻区(0.6057)最高,与其他稻区差异极显著;其次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区(0.5326);华北单季稻稻区(0.3902)最小,与其他稻区也差异极显著。表型性状检测的标记表明,平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3980,其中籼、粳亚种分别为1.3746和1.3789,未达显著差异;不同恢保类型表现为BT型(1.4026)>野败型(1.3567)>红莲型(1.1732)。表型性状与SSR标记结果表现出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1*(按亚种)、0.9418(按恢保类型)和0.8835**(按稻区)。
丁立齐永文张洪亮张冬玲王美兴李自超汤圣祥
关键词:三系杂交稻恢复系
用于鉴别水稻籼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水稻籼亚种生态型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引物组合物由如下引物对组成:序列1和2所示DNA组成rm216引物对、序列3和4所示DNA组成rm225引物对、序列5和6所示DNA组成rm235引物对、...
李自超张冬玲张洪亮王美兴王凤梅宋立莹马占峰
文献传递
贵州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被引量:31
2006年
贵州省是中国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类型复杂多样,蕴含丰富的遗传变异,因此,研究贵州稻种资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对中国栽培稻起源、演化和分类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32个表型性状和36个微卫星位点对贵州省537份栽培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所做基于模型和基于遗传距离的遗传结构表现一致,将贵州省栽培稻划分为籼稻、粳稻和中间型3大类群.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划分的籼、粳类群中的材料与前人通过表型判别的籼粳存在一定差异,在粳稻类群中混有的表型性状判定为籼稻的材料数明显多于在籼稻类群中表型性状判定为粳稻的材料数.在籼、粳亚种内的遗传结构并不像前人所提出的均分为不同气候生态群和土壤水分生态型,而是籼稻类群内以中偏早、中偏晚类群的气候生态型为主;粳稻类群内以水、陆稻类群的土壤水分生态型为主.贵州省栽培稻在形态和微卫星标记水平均检测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黔西南自治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且资源数量最多、类型复杂,是贵州省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
张冬玲张洪亮魏兴华齐永文王美兴孙俊立丁立汤圣祥裘宗恩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
关键词:栽培稻表型性状微卫星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