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根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导弹弹体弹性形变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以导弹的纵向通道为例,给出考虑弹体弹性时的总的传递函数,并对某一特征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发现系统在该特征点是不稳定的,采用陷波滤波器进行校正,校正后的弹体是稳定的.
- 张友根张友安李恒
- 关键词:稳定性滤波器飞行动力学
- 欠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实现导弹时间与角度协同被引量:1
- 2011年
- 首先,给出弹目距离与视线角控制的二阶欠驱动系统的标准形式,选取这两个相关的系统状态分别构造滑模平面,滑模面能够保证系统状态的跟踪;然后,选取李雅普诺夫函数,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定理求取最终的控制量,保证两个滑模面渐近稳定,实现对撞击时间与撞击角度的同时控制;最后,在时间控制基本完成后,切换为角度精确控制。
- 张友根张友安贾永强
- 关键词: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欠驱动系统
- 基于CCC路径规划的撞击时间与撞击角度控制
- 针对CLC路径规划的不足,采用CCC路径规划控制撞击时间与撞击角度,推导了航路参数解算公式.假设导弹速度大小不变,目标静止.根据给定的期望撞击时间计算出期望的航路长度.考虑航路长度、航路两端位置及角度的约束进行航路规划....
- 张友安张友根李恒
- 关键词:路径规划
- 文献传递
- 导弹过载控制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以导弹纵向通道为例,给出了导弹的过载控制模型,研究了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滑模控制和H∞/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比较,得如下结论:传统PI/角速度反馈控制结构简单、工程上易于实现,但系统响应速度慢,且鲁棒性较差;滑模控制响应速度快,但很容易产生抖振,而消弱抖振后,稳态误差明显增大,鲁棒性能变差.反复仿真计算表明,选择这种滑模面控制方法不适合用于导弹的过载控制;H∞/混合灵敏度控制方法的响应速度快,鲁棒性能较好,但控制器阶次较高,工程上较难实现.
- 张友根丁勇胜 施建洪
- 关键词:过载控制不确定性滑模控制H∞控制混合灵敏度鲁棒性
- 空射倾斜转弯导弹制导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4
- 2005年
- 讨论了空射BTT导弹的制导命令的生成,特别是针对纵向通道降高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降高段控制指令,然后给出了三个通道的PID控制器.六自由度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制导控制设计是成功的.
- 张友安张友根邓以高
- 关键词:BTT过载控制空射导弹
- 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04年
- 首先对某新型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建立弹体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最优控制结合经典PID控制的方法来设计控制器.该控制方案没用复杂的控制技术,在工程上易于实现.最后,仿真结果显示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丁勇胜 吴建刚 张友根
- 关键词:反舰导弹最优控制PID控制
- 多导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两阶段制导被引量:17
- 2010年
-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导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制导,其制导过程分为精确时间及粗略角度控制阶段和精确角度控制阶段。第一阶段:先将攻击时间控制问题转化为攻击距离跟踪问题,并将导弹导引模型转换为以弹目距离为输出的二阶非线性模型;然后估计各枚导弹到达时间,并据此指定攻击时间,再由指定攻击时间来设计期望的弹目距离;最后对此攻击距离跟踪系统采用时标分离的方法设计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针对这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动态逆设计,同时考虑对攻击角度进行粗略控制。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变结构制导律,实现对攻击角度精确控制。另外,本文给出了一种考虑攻击角度的攻击时间确定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给出方法的有效性。
- 张友安张友根
- 关键词:自动控制技术动态逆变结构
- 基于双圆弧原理的协同制导律研究被引量:16
- 2009年
- 为了突破舰艇配备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反舰导弹需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进行协同制导,以实施饱和攻击。文章基于双圆弧原理提出了一种多导弹攻击时间与攻击角度协同制导律。首先,采用双圆弧原理规划导弹的航路,将导弹导引到预定的攻击角度上。然后,根据待飞直线距离对待飞时间进行估算,求出预测时间误差,确定导弹按照特定的圆弧轨迹机动飞行的指令和机动飞行的时间,通过机动飞行来对时间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再利用所设计的导引律导引导弹攻击目标。
- 张友根张友安施建洪徐怡锋
- 关键词:路径规划
- 控制撞击时间与角度的三维导引律:一种两阶段控制方法被引量:18
- 2010年
- 为了突破舰艇配备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反舰导弹需对撞击时间与撞击角度进行控制,以实施饱和攻击.导弹三维撞击时间与撞击角度控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将导弹侧向运动与纵向运动进行近似解耦,对这两个运动通道分开设计.在侧向运动中将撞击时间控制转化为对标称弹目距离的跟踪问题,并对此跟踪问题采用时标分离的方法设计期望的慢子系统和快子系统;在考虑对方位角粗略控制的同时,对这两个子系统分别进行动态逆控制设计,从而得到了侧向通道控制指令;在纵向运动中只进行高低角的粗略控制,不考虑撞击时间控制.第2阶段:在考虑两个通道耦合的情况下,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带有撞击角度控制的三维导引律.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张友根张友安
- 关键词: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动态逆
- 基于时间最优的攻击角度控制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为了提高导弹的杀伤力,对攻击角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导弹以最小的飞行时间来完成带攻击角度约束的制导律,可减少被导弹防御系统发现概率而提高生存概率。采用Bang-Bang控制原理给出控制量受限情况下攻击角度约束的时间最优的控制律,并给出两种求解控制区间的几何方法:解析几何法和微分几何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律的性能。
- 张友根于德海张友安
- 关键词:航路规划PATH最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