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志
- 作品数:41 被引量:3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骶管麻醉中不同镇静方法镇静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不同镇静方法在小儿骶管麻醉术中镇静的优缺点 ,从而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方法 选择 45例ASAⅠ~Ⅱ级在骶管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会阴短小手术的患儿 ,体重 9~ 2 4kg。随机分为氟芬合剂对照组 (I)组、咪唑安定 (M )组和异丙酚 (P)组 ,每组 15例。I组 :氟芬合剂 (芬太尼 2 μg/kg) ;M组 :静脉泵注咪唑安定 1.5~ 2 .0 μg/kg·min ;P组 :静脉泵注异丙酚 2 5~ 75 μg/kg·min。每组患儿术中镇静评分在 2~ 4分。 结果 I组镇静效果比M组和P组差 (P <0 .0 5 ) ,呼吸抑制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清醒时间I组比M组和P组延长 ,M组比P组延长 (P <0 .0 5 )。结论 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是小儿骶管麻醉术中较为理想的镇静方法。
- 刘凌云张大志田玉科靳敏
- 关键词:小儿异丙酚咪唑安定
- 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时机对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不同硬膜外给药时机对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40名产妇在行腰麻后(用0.4%罗哌卡因2ml)随机分为两组。组1:腰麻后15min经硬膜外导管给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再注入7ml,然后开始手术。组2:腰麻后20min开始手术,在胎儿取出后经硬膜外导管予0.5%罗哌卡因3ml试验量5min后再注入7ml。术中根据需要可以静脉追加芬太尼或氯胺酮,必要时可重复使用。记录不同时间痛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腹肌松弛度、新生儿评分、产妇术中疼痛和静脉追加芬太尼与氯胺酮次数和剂量。结果腰麻后15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0min时两组平面差异无显著性。手术开始后20、30、40、50和60min时组1麻醉平面明显比组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1疼痛和肌松评估均明显优于组2(P<0.05)。结论为获得较好麻醉效果,剖宫产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时手术前为最佳硬膜外追加局麻药时机,胎儿取出后硬膜外追加用药效果往往较差。
- 王怀江张大志李世忠
-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联合麻醉
- 氯诺昔康与帕瑞昔布钠在下肢骨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帕瑞昔布钠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90例拟行胫骨骨折手术患者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C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L组(氯诺昔康组)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氯诺昔康8mg,连接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泵中加入氯诺昔康32mg,其余配方同C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在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镇痛泵镇痛,回病房后肌肉注射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继续给予40mg帕瑞昔布钠q12h,至术后48h。静脉镇痛泵的配方同C组。镇痛不足时由病房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记录三组术后4、8、12、24、36、48h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记录三患者术后24h镇痛泵的芬太尼用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结果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和L组均显著高于P组(P<0.01),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与L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24h芬太尼用量C组和L组均显著大于P组(P<0.05)。结论对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帕瑞昔布钠复合阿片类静脉镇痛较氯诺昔康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 关迺喆张大志王怀江
- 关键词:术后镇痛氯诺昔康
- 舒芬太尼与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对罗哌卡因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均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坐骨神经复合腰丛阻滞麻醉,按随机分组、双盲给药,I组(对照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生理盐水30mL,II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舒芬太尼20 g(2mL)、生理盐水28mL,III组:1%罗哌卡因20mL加入地塞米松10mg(2mL)、生理盐水28mL;观察各项指标。结果 I组患者腰丛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7.9±3.6 h和5.9±3.4h,坐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分别为8.2±3.5h和6.6±3.2h,明显短于II组(腰丛分别为15.1±2.4h和10.2±3.5h,坐骨神经分别为16.3±2.7h和11.7±3.8h)和III组(腰丛分别为23.6±4.2h和14.7±5.6h,坐骨神经分别为23.3±2.4h和14.1±5.1h)(P<0.01)。II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III组(P<0.01)。I组患者48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明显高于II、III组(P<0.05)。结论 0.4 g.mL-1的舒芬太尼和0.2mg.mL-1地塞米松均能明显延长0.4%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但地塞米松较舒芬太尼延长罗哌卡因作用时间要长。
- 张大志刘永盛周海滨王怀江
- 关键词: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地塞米松神经阻滞
- 瑞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0
- 2006年
- 张大志张文杰李世忠
- 关键词:瑞芬太尼血液动力学血药浓度
- 2种镇痛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比较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与静脉镇痛(CI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ASAⅠ~Ⅱ级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92例。根据术后采用的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CFNB组与CIA组,其中CFNB组470例,CIA组222例。记录术后24h、48h的疼痛评分及使用其它止痛药的剂量、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CFNB组的镇痛评分在术后24h(3.9±2.2)和48h(2.0±1.7)均显著低于CIA组(4.9±2.4,2.7±1.8,均P<0.01)。CFNB组中6.6%(31/470)的患者在术后d1有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显著低于CIA组的13.1%(29/222)(P<0.01)。结论:CFNB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CIA满意的镇痛效果。
- 王怀江张大志李世忠
- 关键词:股神经术后镇痛全膝关节置换
-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8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27)和对照组(n=91)。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情况及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合并症情况、降钙素原(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U)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血小板(PLT)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术前CRP水平升高、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恶性肿瘤切除术均是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术前CRP水平、术前D-二聚体水平、手术类型均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下肢DVT有关,术前应及时识别下肢DVT高危患者。
- 张冉张大志杨小宇肖蕊
- 关键词:全身麻醉下肢深静脉血栓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下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可行性被引量:9
- 2005年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是将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原始波形数值化的一个指数,其数值范围从0~100,数值随着麻醉加深而下降.在成人麻醉中AAI与异丙酚的镇静作用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并能较好地反映意识存在与否[1].儿童皮层细胞在3岁时基本分化完成,到8岁时与成人无明显差异[2],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患儿AAI的变化尚无定论.本研究拟分析患儿在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AAI与镇静程度、意识状态的关系,探讨AAI监测小儿麻醉深度的可行性.
- 张大志田玉科罗敏
- 关键词:麻醉深度诱发电位监测小儿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皮层细胞
- 氨甲环酸对髋翻修患者围术期输血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髋翻修患者围术期输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术中给予TXA的同时进行自体血回收,另外30例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术前、术中、术后采集病人血样检查主要血液指标以及血栓弹力曲线。采血时间点分别有术前(T0)、术中1 h(T1)、术后完成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曲线(TEG)参数中,TXA组T2、T3时刻的活化凝血时间(ACT)显著低于对照组,切角(Angle)、血栓最大弹力度(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XA用于髋关节翻修术,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失血及异体输血量。
- 曲智俊曲向东李玉锦张大志王庚
-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氨甲环酸输血血栓弹力图
- 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罗哌卡因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
- 张大志王东信王怀江
- 关键词: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