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美

作品数:11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摄食
  • 6篇鸢乌贼
  • 4篇营养级
  • 3篇食性
  • 3篇同位素
  • 3篇资源评估
  • 3篇稳定同位素
  • 3篇
  • 2篇摄食生态
  • 2篇摄食习性
  • 2篇习性
  • 2篇繁殖
  • 1篇生态研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食性研究
  • 1篇同位素研究
  • 1篇内生细菌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分析

机构

  • 1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张宇美
  • 6篇卢伙胜
  • 5篇颜云榕
  • 3篇冯波
  • 3篇代春桃
  • 2篇易木荣
  • 1篇宋培勇
  • 1篇杨云龙
  • 1篇郑志伟

传媒

  • 2篇2013年中...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2013年环...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食性研究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
张宇美代春桃颜云榕卢伙胜杨云龙
关键词:食性营养级
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评估的新方法被引量:28
2014年
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量与分布状况,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并根据灯光罩网作业特点,创建了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使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其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研究结果表明,鸢乌贼在南海有着广泛的分布,以110.5°–111.5°E、11°–12°N之间的海域和115.5°–116.5°E、9.5°–11.5°N之间的海域资源密度最高,在4 t/km2以上;以112°–112.5°E、14.5°–15°N之间的海域和113°–115°E、15°–16.5°N之间的海域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高,达1 kg/(kW·d·km2)以上。根据克里金插值法估算,在南海108°–118°E、9°–20°N之间的359个渔区,鸢乌贼资源量为204.94万t,总可捕量为99.40万t。评估认为,南海鸢乌贼资源开发潜力大,是未来南沙渔业开发的主要种类。
冯波颜云榕张宇美易木荣卢伙胜
关键词:鸢乌贼
应用氮稳定同位素研究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摄食习性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
张宇美代春桃颜云榕杨云龙卢伙胜
关键词:食性营养级
中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摄食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以2011年每个季度灯光罩网船在中西沙海域生产期间随机采集的542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样本,对胃含物和性腺成熟情况进行鉴定并统计分析,研究其摄食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鸢乌贼性...
张宇美颜云榕卢伙胜郑志伟易木荣
关键词:鸢乌贼繁殖摄食
南海鸢乌贼资源评估新方法
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的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创建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采取克里金插值法首次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了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鸢乌贼在南海有广泛的分布,110.5°~...
冯波张宇美卢伙胜
关键词:鸢乌贼
文献传递
西沙群岛海域鸢乌贼摄食与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被引量:36
2013年
鸢乌贼是南海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是大型光诱罩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以2011年4个季度西沙海域光诱罩网船作业随机采集的542尾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为样本,研究其摄食与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鸢乌贼雌雄比为1∶1,雌性成熟高峰期为冬季,平均性成熟指数(gonad somatic index,GSI)为2.97,雄性成熟高峰期为夏季,平均GSI为1.89;胴长171 mm以上雌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达到8.59,111~140 mm胴长组雄性个体出现一次性腺发育高峰期,GSI为1.92,雌、雄GSI随胴长变化均较显著(p值<0.05);雌、雄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159 mm和83 mm;同一胴长组中雌、雄个体的平均饵料质量差异性不显著(p值>0.05),但雌性个体最大饵料质量大于雄性个体;雌雄鸢乌贼摄食强度随胴长增加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摄食等级除夏季以2级和3级为主外,其余各季度均以3级和4级为主,其中,3、4级在春季和冬季分别占71.02%和79.02%;空胃率(摄食等级为0)在秋季所占比例较高,为16.22%,其余3个季度空胃率均不超过5%,摄食对象以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为主,且有同类相残现象。
张宇美颜云榕卢伙胜郑志伟易木荣
关键词:鸢乌贼摄食繁殖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南海鸢乌贼摄食生态与营养级研究
鸢乌贼(Sthenoeuthis oualaniensis)是南海灯光罩网船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本研究以鸢乌贼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方法研究鸢乌贼的食物组成、摄食等级和摄食强度随胴长、性成熟及季节等的变化,探索其与...
张宇美
关键词:鸢乌贼摄食生态营养级
文献传递
一株珙桐内生细菌GT21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2012年
以从珙桐叶柄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细菌GT21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通过PCR扩增16S rDNA并测序,用BLAST软件进行相似性比对,发现其相似性最高的菌株为Bacillus sp.SAP02_1,相似性9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T21单独一支,其余6株细菌聚为一支,GT21与Bacillus sp.PKSWII和Bacillus sp.LM6亲缘关系更近,而与Bacillus sp.SAP02_1等亲缘关系较远。
马莉莉张宇美宋培勇
关键词:分子鉴定系统发育分析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摄食习性和营养级被引量:9
2014年
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营养级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长棘犁齿鲷在北部湾海域广泛摄食,包括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鉴定到种的饵料生物有23种,以鱼类为主要饵料生物,占79.74%,主要有麦氏犀鳕、康氏小公鱼、粗纹鲳等,其中麦氏犀鳕所占比例最大,每月均有出现,为58.38%;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10.86%、6.97%;根据IRI%分析可知,体长在30~59mm时主要以小型饵料生物浮游动物为食,而60mm及以上个体则主要以大型饵料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食性转换现象;饱满指数(RI)有显著的体长变化(P〈0.05),随性腺发育变化也较明显(P〈0.05);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的范围为12.009×10-3~16.007×10-3,营养级随体长和月份的变化均不显著,根据饵料质量百分比及δ15N估算得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营养级平均值分别为3.1和3.7。
张宇美代春桃颜云榕杨云龙卢伙胜
关键词:食性营养级
南海鸢乌贼资源评估新方法
本研究利用建立在灯光罩网船上的北斗星通渔业信息采集网络搜集的南海鸢乌贼生产数据,创建光诱资源量评估模型,采取克里金插值法首次绘制出南海鸢乌贼的分布密度图,估计了总资源量和年可捕量。
冯波张宇美卢伙胜
关键词:鸢乌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