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爱丽丝·沃克《日常用品》中的文化冲突被引量:6
- 2003年
-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日常用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母亲和代表现代风格的女儿的形象,围绕如何理解和继承祖传的被子展开情节,反映了由种族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小说借母女冲突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在于深刻地认识理解其文化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 张延军武雪莉
- 关键词:爱丽丝·沃克《日常用品》被子文化冲突
- 美国梦的诱惑与虚幻——任碧莲的“美国故事”解析
- 2017年
- 华人知识分子拉尔夫在20世纪中叶留学美国,博士毕业后在大学求职任教。他娶妻生女、豢养爱犬、迁居城郊、购房买车,过着"典型美国人"的生活。不久,他却鬼迷心窍、弃教从商,开起了美式炸鸡店,结果倾家荡产。破产后,他才彻底醒悟":美国不是美国,它不守承诺"。任碧莲以美国梦为主旋律,讲述了属于个人与国家两个层面的故事,再现了种族、阶级、性别等矛盾冲突纠结在一起的历史。在坚持社会批评的同时,任碧莲以拉尔夫一家为追寻美国梦而迷失自我的故事说明:在美国谋生存、求发展,需要具备中西方双重文化意识,否则会被命运所捉弄。这种对跨文化意识的呼唤,彰显出作品创作的进步意义。
- 高岩鹰张延军
- 关键词:任碧莲《典型美国人》美国梦
- 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多重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被引量:8
- 2008年
- 《女勇士》是作者汤亭亭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个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再现。本文旨在讨论汤亭亭作为华裔美国人在探索身份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文化困惑、解决母女冲突、协调与母亲以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作者借超越文化界线的创作手法,展现了文化融合之主题。这种主题思想意义深刻,对争取实现社会平等与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有着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张延军
- 关键词:《女勇士》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 文化论与结构论的对立与融合
- 2011年
- 文化论是一种马克思主义的人文主义,认为文化与社会实践密不可分。它强调人的经验、价值观和能动作用。结构论则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为基础,相信大众文化不是工人阶级的自由话语形式,而是一套强加的、受限制的语义,这种语义最终是由经济权利决定的。文化论和结构论因此成为文化研究中两大对立的分析模式。对此,霍尔将两种思想兼收并蓄,提出既能代表文化,又能代表意识形成的融合性策略。
- 张延军
- 关键词:文化研究文化论结构论新马克思主义
- 文化研究中的主要异同问题与思考
- 2011年
- 本文梳理了英美文化研究的主要异同,并借此提出关于文化研究的几个认识问题。研究表明,英美文化研究学者都在努力拉近"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为此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政治热情。英美两国的文化研究也有不同:前者提倡"文化政治",偏重于社会改革活动,后者则趋于"学院化",重视学术研究和教育改革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英美文化研究的演化轨迹,给文化批评领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借鉴。虽然文化学者们在研究思想及批评方法上表现不同,但其文化研究都接近社会化、实践化的方向。因此,尽管现实的文化研究仍然存在着某些认识差异,但深入认识文化研究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目的,确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未来意义。
- 张延军
- 关键词:文化研究大众文化文化政治
- 新型华裔美国男性之构建:汤亭亭《中国佬》中的男性“身体政治”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以"身体政治"为切入点,分析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巨著《中国佬》中的男性主题。作者将男性问题作为多重主题中的重中之重,以各种叙事策略说明他们不是"被阉割"的牺牲品,而是富有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这种鲜明的男性主题,既批评了华人被视为"女性化他者"的偏见,也构建出新型的华人民族形象,彰显出作品深刻的文化政治意义。
- 张延军孟利魁
- 关键词:《中国佬》身体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