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苗
  • 2篇水稻
  • 2篇水稻苗
  • 2篇水稻苗期
  • 2篇铁毒
  • 2篇苗期
  • 2篇SNP
  • 2篇
  • 1篇导入系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瘟病抗性
  • 1篇毒害
  • 1篇性状
  • 1篇性状表现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全生育期
  • 1篇瘟病
  • 1篇胁迫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台州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徐建龙
  • 4篇张建
  • 2篇向小娇
  • 2篇郑天清
  • 2篇王小倩
  • 2篇黎志康
  • 1篇柴路
  • 1篇章禄标
  • 1篇陈凯
  • 1篇崔彦茹
  • 1篇潘学彪
  • 1篇张强
  • 1篇申聪聪

传媒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双向回交导入系定位水稻苗期耐亚铁毒和锌毒的QTL被引量:2
2013年
铁和锌是水稻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在低洼或酸性土壤中,过量的二价铁和锌对水稻生长具毒害作用,最终造成生物量和产量下降。为探讨水稻苗期耐亚铁毒、锌毒的遗传机制,利用优质粳稻品种Lemont和高产籼稻品种特青为亲本构建的高代双向回交导入系和308个在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SNP标记剖析耐亚铁毒、锌毒相关的QTL。从双向导入系共检测到42个影响耐亚铁毒、锌毒相关性状如苗高、苗干重、根干重以及胁迫与对照相对值的QTL,多数位点增强亚铁毒、锌毒抗性的有利等位基因来自Lemont。其中同时在2个背景下表达的QTL有4个,占定位QTL总数的9.52%,说明大多数QTL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同一遗传背景下同时影响耐亚铁毒和锌毒的QTL有9个,其中QSdw5在2个背景中均被检测到,其效应大小和方向一致,说明水稻苗期耐亚铁毒、锌毒之间存在遗传重叠位点。因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Lemont中导入或聚合有利的遗传重叠区域,可以提高特青对亚铁毒、锌毒的抗性水平。
张建Aijaz Ahmed SOOMRO柴路崔彦茹王小倩郑天清徐建龙黎志康
关键词:QTLSNP水稻
全生育期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性状表现及耐盐杂交稻的选育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前期以明恢86为轮回亲本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4个供体亲本(Gayabyeo、沈农265、早籼14和Y134)杂交构建的高代回交导入群体,在浙江省三门县沿海滩涂采用0.5%盐浓度的海水全生育期灌溉,筛选出150个耐盐恢复系,考察了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性状分离及与2个三系不育系测交种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耐盐恢复系在正常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出现明显的分离,性状分离的类型及特点因选择群体和性状本身不同而异,从中选育出30个单株产量和耐盐性显著好于轮回亲本明恢86的株系,这些株系大多表现穗长缩短,株高和千粒重下降,但单株有效穗和结实率显著增加,导致产量的显著提高。4个组合的耐盐恢复系群体与2个三系不育系(Ⅱ-32A和川 345A)测交种的性状分离明显,与明恢86和2个三系不育系的测交种相比,多数测交种表现穗长缩短,株高降低,单株有效穗数相仿,但与Ⅱ-32A测交的杂种千粒重显著增加,杂种表现趋势与耐盐恢复系本身不完全相同。分别鉴定出22个和23个耐盐恢复系,其与2个不育系测交的杂种产量显著高于明恢86与相应不育系的测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比生产对照种汕优10号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测交组合分别有7个(Ⅱ-32A为母本)和4个(川 345A 为母本)。研究表明,利用优良恢复系的回交导入后代在大田盐胁迫条件下筛选耐盐单株,结合耐盐后代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鉴定筛选,可以有效地改良恢复系的耐盐性,并选育出耐盐性提高的强优势组合。
章禄标潘晓飚张建陈凯张强徐建龙潘学彪黎志康
关键词:测交种恢复系
水稻苗期耐亚铁毒和锌毒胁迫的关联分析
铁和锌是水稻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同时也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探讨水稻苗期耐亚铁毒、锌毒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用6704个高质量的SNP单倍型,采用TASSEL软件的MLM (Q+K)模型对来自IRRI的272份籼稻微种质...
张建王小倩向小娇申聪聪徐建龙
关键词:水稻SNP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京作1号的稻瘟病抗性被引量:23
2016年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产量的重要生物胁迫之一。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培育具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品种并推广种植。本研究以优质、高产、感稻瘟病的京作1号为轮回亲本,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gm和pi21的供体材料进行杂交、回交和复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农艺性状筛选,培育不同的单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苗期人工接种多个稻瘟病菌的结果显示,Pi9抗性改良系的抗性频率达到100%,Pigm抗性改良系平均为90%,均极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京作1号的抗性频率,且农艺性状与京作1号基本一致。pi21抗性改良系的抗性水平与京作1号没有明显差异,单株产量极显著低于京作1号。与轮回亲本相比,Pi9和pi21聚合系的抗性频率极显著提高,达到93.33%,但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证实了Pi9和Pigm基因在大幅度提高抗瘟性的同时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小,都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基因pi21抗谱较窄,抗性不强,且可能存在对产量的负效应,不宜单独用来改良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需要与抗性强的主基因聚合,通过多次回交和自交打破该基因与产量的不利连锁累赘。
向小娇张建郑天清徐建龙
关键词:稻瘟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性水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