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娟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鼠巨细胞病毒
  • 3篇基因
  • 2篇双杂交系统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酵母
  • 2篇酵母双杂交
  • 2篇酵母双杂交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相互作...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诱饵载体
  • 1篇早期基因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神经干细胞分...
  • 1篇通路
  • 1篇自激活
  • 1篇自激活作用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4篇张慧娟
  • 4篇方峰
  • 4篇王慧
  • 3篇田佳
  • 3篇刘兴楼
  • 3篇舒赛男
  • 3篇罗丹
  • 2篇李革
  • 2篇周玉峰
  • 1篇杜小弋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感染性病毒滴度和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鼠巨细胞病毒(MCMV)全身播散感染小鼠唾液腺的感染性病毒滴度,唾液腺、肝、脾和肾MCMV DNA及mRNA水平,以了解MCMV感染小鼠易感组织和器官内的病毒状况。方法 30只BALB/c幼龄小鼠腹腔接种MCMV(Smith株),在感染后1、3、7、14、28、60、75、90和120 d,各随机处死3只小鼠。噬斑法检测唾液腺感染性病毒滴度,实时定量PCR和逆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唾液腺、肝、脾和肾内MCMV DNA水平及mRNA表达。结果感染后7 d开始,噬斑法在唾液腺内检测到MCMV,14 d达到高峰,28 d以后不能再检测到;唾液腺、肝、脾和肾MCMV DNA在感染后1 d就可检测到,并持续到感染后120 d;唾液腺MCMV mRNA在感染后45 d不能检测到,而肝和肾MCMV mRNA在感染后28 d,脾MCMV mRNA在感染后14 d不能检测到。结论 MCMV感染的幼龄小鼠在感染28 d后不再排毒,在感染45 d后病毒不再复制,而在长达120 d的急慢性感染期内,病毒长期存在。
刘兴楼舒赛男王慧张慧娟李革方峰
关键词:鼠巨细胞病毒小鼠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小鼠脑cDNA文库中鼠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蛋白M122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小鼠脑cDNA文库中与鼠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蛋白M122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为进一步研究巨细胞病毒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诱饵质粒pGBKT7-M122转化酵母菌AH109,Western blot检测诱饵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阳性重组AH109菌株与小鼠脑cDNA文库进行配合,在色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腺嘌呤缺陷培养基(SD/-Trp/-Leu/-His/-Ade)和铺有Ⅹ-α-gal的SD/-Trp/-Leu/-His/-Ade平板上进行筛选,提取阳性酵母菌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将阳性文库质粒与诱饵质粒共同转化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重新验证其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同时阳性文库质粒与空载体pGBKT7亦被用同样的方法转入AH109感受态细胞,以排除阳性文库质粒的自激活作用.结果筛选出与M122蛋白相互作用的21种已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和3种未知基因编码的蛋白,其中21种已知蛋白分别为:突触融合蛋白8(syntaxin 8,Stx8)、磷酸葡萄糖变位酶2(phosphoglucomutase 2,Pgm2)、Shaker型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β1亚单位(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shaker-related subfamily,beta member 1,Kcnab1)、19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 ⅪⅩ,alpha 1,Col19a1)、古蛋白1(archain 1,Arcn1)、胞嘧啶核苷酸激酶(cytidylate kinase,Cmpk)、热休克蛋白DnaJ同系物A亚家族成员1[DnaJ(Hsp40)homolog,subfamily A,member 1,Dnaja1]、Na+、K+ATP转运酶β3亚单位(ATPase,Na+/K+ transporting,beta 3 polypeptide,Atp1b3)、SH3结构域GRB2样相互作用蛋白1[SH3-domain GRB2-like(endophilin)interacting protein 1,Sgip1]、锚蛋白重复域17(ankyrin repeat domain 17,Ankrd17)、无义介导的mRNA 降解因子Smg-7同系物(Smg-7 homolog,nonsense mediated mRNA decay factor,Smg7)、精子相关抗原9(sperm associated antigen 9,Spag9)、FK506结合蛋白1A(FK506 binding protein 1a,Fkbp1a)、MYST组蛋白乙酰转�
王慧周玉峰舒赛男罗丹田佳张慧娟杜小弋方峰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质相互作用
鼠巨细胞病毒干扰神经干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wnt信号通路下游分化相关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CMV先天感染致胎脑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胎鼠NSCs,用感染复数(MOI)为5、1和0.1的MCMV Smith毒株感染NSCs并进行分化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病毒感染后NSCs Wnt信号通路下游分化相关靶基因c-myc、cyclinD1、ngn-1、ngn-2蛋白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real-timeRT-PCR检测病毒感染后NSCs 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化基因ngn-1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感染组c-mye蛋白表达量在分化培养后第0.5-5天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cyclinD1蛋白表达量在第0.5天和1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第2天和3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第4天和5天,MOI=5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感染组ngn-1蛋白表达量在第1~5天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ngn-1mRNA水平在第0.5~5天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ngn-2蛋白表达先降后升,与正常对照组先升后降相反,MOI=0.1和1组峰值后移至感染后第5天,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峰值(P〈0.05)。MOI=5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峰值,各感染组ngn-2表达量在感染后1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后2d,MOI=5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感染后3、4、5d,各组ngn-2表达量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随病毒MOI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MCMV感染明显抑制NSCs Wnt信号通路分化相关基因c-myc和ngn-1蛋白表达,抑制ngn-1mRNA表达,并诱导cyclinD1和ngn-2蛋白表达紊乱,其效应随感染滴度增加而更为显著。MCMV抑制和干扰NSCs Wnt信号通路下游分化相关靶基因表达可能是其抑制NSCs增殖分化进而导致胎脑损伤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田佳刘兴楼方峰王慧张慧娟罗丹周玉峰李革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WNT信号通路CYCLIND1
小鼠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基因M122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作用的检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构建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即刻早期基因M122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M122,并检测其自激活作用及对酵母AH109菌株有无毒性作用,用于筛选小鼠胚胎脑cDNA文库。方法采用反转录(RT)-PCR的方法扩增MCMV的M122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pMD18-Tsimple vector,构建重组质粒pMD18-T-M122。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SalⅠ将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并测序。测序正确的pMD18-T-M122重组质粒和载体pGBKT7-BD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SalⅠ进行双酶切,凝胶回收M122基因片段及pGBKT7-BD载体片段。将回收的M122基因片段和pGBKT7-BD载体片段,用T4 DNA连接酶16℃连接过夜,构建诱饵质粒pGBKT7-M122。对pGBKTT-M122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将测序正确的pGBKT7-M122转化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菌液涂布于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平板和SD/-Trp/X-α-Gal平板。空载体质粒pGBKT7-BD和阳性质粒pCL作为对照亦被转入AH109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菌液分别涂布于SD/-Trp平板和SD/-Leu/X-α-Gal平板。观察平板上菌落的颜色、数量及大小。结果1.成功构建了用于酵母双杂交筛选的诱饵载体pGBKT7-M122,其在SD/-Trp/X-α-Gal平板上的菌落为白色。2.转化有重组质粒pGBKT7-M122和空载体质粒pGBKT7的酵母菌株AH109,在2个SD/-Trp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大小一致数量相当。结论构建的诱饵质粒pG-BKT7-M122无自激活作用,对酵母菌株AH109亦无毒性。能够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以筛选与诱饵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
王慧田佳罗丹刘兴楼舒赛男张慧娟方峰
关键词:诱饵载体酵母双杂交系统自激活作用小鼠巨细胞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