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昌胜

作品数:9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丘陵区
  • 4篇黄土丘陵
  • 4篇黄土丘陵区
  • 3篇CO2浓度
  • 2篇羊草
  • 2篇植被
  • 2篇生理特性
  • 2篇团聚体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苜蓿
  • 2篇微团聚体
  • 2篇维数
  • 2篇胁迫
  • 2篇根际
  • 2篇根际土
  • 2篇根际土壤
  • 2篇光合生理
  • 2篇光合生理特性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张昌胜
  • 7篇刘国彬
  • 6篇薛萐
  • 3篇张超
  • 3篇冀智清
  • 1篇王国梁
  • 1篇杨婷
  • 1篇袁子成
  • 1篇宋籽霖
  • 1篇张存旭
  • 1篇张文辉
  • 1篇王玉霞
  • 1篇卜书海
  • 1篇曲秋玲
  • 1篇樊良新
  • 1篇李慧
  • 1篇孙彩丽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植被分布格局对其水土保持功能有重要影响。植被斑块与裸地斑块的不同组合配置对调控坡面径流侵蚀的作用不同。本文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对黄土丘陵区演替初期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群落不同格局下的侵蚀产沙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43mm/min雨强下,盖度相同组合不同,分布均匀的小斑块格局(B)比大斑块格局(C)的减流量高,但减沙效益降低。与裸地小区相比,格局B、C减流效益分别为14.7%、9.5%,减沙效益分别为36.14%和63.86%。坡面累计产流量随降雨历时逐渐增加,且二者呈线性相关。累计产沙量随降雨历时先增后减,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累计产沙量与累计产流量之间也为二次函数,即随着径流量的增加,累计产沙量先增加后减少。
王玉霞刘国彬王国梁袁子成曲秋玲张昌胜
关键词:产流产沙黄土丘陵区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为了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土壤微量元素的根际效应,分析了该地区柠条、沙棘、沙打旺、柳枝稷、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6种植被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全氮、Mn、Cu、Fe、Zn含量.结果表明:6种植被中,柠条、阿尔泰狗娃花和茵陈蒿根际土壤的有机碳、全氮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除柠条和沙棘外,其余4种植被非根际土壤pH值均显著高于根际土壤.6种植被根际土壤有效Mn含量均低于非根际;柠条、沙打旺和柳枝稷根际有效Cu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表现出强烈根际富集现象.除沙打旺外,其他5种植被根际有效Fe含量均略高于非根际.沙打旺、柳枝稷、茵陈蒿和阿尔泰狗娃花表现出强烈的有效Zn根际富集现象.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与有效Mn、有效Zn,以及有效Mn与有效Zn呈极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pH值与有效Mn和有效Zn呈显著负相关.由于不同植物根系的生长特征、根际pH值及微生物种类等的差异,不同植被根际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茵陈蒿根际4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其他植被.
张超刘国彬薛萐薛萐
关键词: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微量元素植被黄土丘陵区
两种牧草生长和土壤生物学特性对CO2浓度倍增及干旱胁迫的响应
大气中CO2浓度在逐年升高,预计到本世纪末将从379μmol·mol-1增加到540-970μmol·mol-1,这必然会对植物生长发育、气候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等多方面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盆栽实验,探索在不同...
张昌胜
关键词:CO2浓度倍增光合生理特性白羊草紫花苜蓿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根际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分形特征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不同植被根际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的分形特征,为该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恢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分析,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墩山小流域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人工灌木等6种植被根际土壤微团聚体以及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结果】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不同植被对土壤微团聚体以及颗粒组成影响不同。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天然草地0.25—0.05 mm、0.05—0.01 mm微团聚体含量以及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均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而0.25—0.05 mm、0.05—0.01 mm土壤颗粒含量以及分散系数、分散率低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根际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颗粒分形维数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除柳枝稷外,根际土壤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高于非根际,分散系数和分散率低于非根际;不同植被根际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和颗粒分形维数均低于非根际土。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分形维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相关性更显著。【结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后,天然草地对于土壤微团聚体的改善作用优于人工灌木和人工草地。与非根际相比,根际土壤具有更好团聚结构,而且根际土壤分形特征能更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作为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
张超刘国彬薛萐宋籽霖张昌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根际微团聚体分形维数
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白羊草的光合特征被引量:28
2012年
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乡土种白羊草在不同水分水平(80%FC和40%FC)和CO2浓度(375和750μmol·m-2·s-1)处理下的光合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白羊草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E)、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升高.水分充足条件下,与正常大气CO2浓度相比,大气CO2浓度倍增下白羊草的Pnmax、MDA和Pro含量无显著差异.干旱胁迫下,CO2浓度升高提高了白羊草的最大荧光(Fm)、Fv/Fm、Fv/Fo、叶绿素含量和AQE,Pnmax比正常CO2浓度下高23.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降低.CO2浓度升高对干旱胁迫引起的白羊草光合能力下降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减轻了干旱胁迫对白羊草的伤害.
张昌胜刘国彬薛萐冀智清张超
关键词:干旱CO2浓度升高光合特征白羊草
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异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以纸坊沟流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活性有机碳是总有机碳的主要部分,占总有机碳的58.0%~79.6%,是碳库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农田类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大棚菜地最高,其次是川地、梯田和坝地、沟台地,坡耕地最小。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碳库活度、活度指数、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差异明显,变化规律相似,相对于坡耕地,各指数增加明显,其中大棚菜地增幅最大,其后从大到小依次是川地、梯田、坝地、沟台地,表明其他几种农田类型经营管理较坡耕地更为科学。相关分析表明,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非活性有机碳、碳库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相关性密切,可以作为该地区农田类型土壤肥力的监测指标因子。
薛萐刘国彬卜书海张昌胜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碳库管理指数
不同沙生植被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及抗蚀性被引量:6
2012年
应用分形理论,以沙裸地为对照,不同沙生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沙生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生植被中,踏郎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和颗粒组成1~0.25 mm粒级含量较高;白柠条和踏郎的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较低,且显著低于沙裸地。颗粒分形维数为沙蒿和踏郎较高,白柠条最低。沙裸地可蚀性K值最大,花棒和踏郎的可蚀性K值较小。综合分析表明沙裸地种植植被后,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和抗蚀性,其中踏郎较其它植被类型能更好地改善沙化土壤质量和提高土壤抗蚀性。
张昌胜刘国彬薛萐冀智清孙彩丽
关键词: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可蚀性
栓皮栎胚性组织低温保存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栓皮栎胚性组织,不同因子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冻前保护剂浓度、预冷天数对解冻后材料的存活有很大影响,冷冻防护剂的处理时间及解冻方式对材料冻存后能否成活起到关键作用。材料在继代培养10d时转至含6%二甲亚砜(DMSO)的MS增殖培养基上,5℃下预培养3d,用60%PVS2处理20min,100%PVS2于0℃处理30min,换新鲜PVS2溶液,迅速投入液氮保存,于40℃水浴中迅速化冻,冻后再培养时,细胞能恢复生长。
冀智清张存旭张昌胜李慧张文辉
关键词:栓皮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CO_2浓度倍增及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的协同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为探讨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理作用的协同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试验模拟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分析了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响应参数影响显著,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干旱胁迫下,CO_2浓度倍增减缓了苜蓿叶片气孔导度(G_s)、蒸滕速率(T_r)和光饱和点(LSP)的降低幅度,而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胞间CO_2浓度(C_i)和表观量子效率(AQE)没有减缓作用。CO_2浓度倍增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正常CO_2浓度,而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影响显著,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的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了叶片MDA和Pro含量,CO_2浓度倍增有增加这些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和Pro的趋势;但2个因素之间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一,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体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在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胁迫对苜蓿光合生理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施肥效应,当2个因素共同发生时,CO_2浓度倍增可以减缓水分胁迫对苜蓿的伤害,增强其抗旱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的负面效应。
樊良新刘国彬薛萐杨婷张昌胜
关键词: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CO2浓度倍增干旱胁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