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莉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磁共振
  • 5篇成像
  • 4篇超声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卒中
  • 2篇动脉血流
  • 2篇血流
  • 2篇阴道
  • 2篇阴道超声
  • 2篇造影
  • 2篇胎儿
  • 2篇脐动脉
  • 2篇脐动脉血
  • 2篇脐动脉血流
  • 2篇腔内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消化道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加权

机构

  • 13篇大庆油田总医...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4篇张晓莉
  • 8篇杨志伟
  • 7篇张暹东
  • 5篇田旭玉
  • 4篇陈建波
  • 3篇杨太珠
  • 3篇焦杨
  • 3篇翁旭初
  • 3篇兰岚
  • 2篇姜凯辉
  • 2篇罗红
  • 2篇周世英
  • 1篇戴险峰
  • 1篇曹玲
  • 1篇杨凤民
  • 1篇夏圣梅
  • 1篇张丽君
  • 1篇张宏宇
  • 1篇孙丽滨
  • 1篇张修莉

传媒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2005年中...

年份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MRI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定量化评估急性脑梗死发病:与CT及常规MRI的成本效果比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张晓莉郑素萍杨志伟张暹东陈建波
关键词:弥散磁共振成像脑梗塞成本及成本分析
健侧顶叶皮层参与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fMRI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脑功能重组特点。资料与方法采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对4例急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和4名正常人进行fMRI研究,比较正常人与卒中患者之间以及每个卒中患者之间fMRI结果的异同。结果正常人被动单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后顶叶皮层(PPC)和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卒中患者健手运动fMRI结果基本同正常人;患手运动时,除1例同(健)侧SMC、SMA、前运动皮层(PMC)激活外,4例均呈现出同侧PPC的激活。结论首次应用fMRI技术采用恒定的被动刺激探讨卒中急性期患者运动恢复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了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之间fMRI结果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卒中急性期脑功能的重组情况,也为卒中急性期健侧半球PPC中介运动恢复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焦杨杨凤民张暹东夏圣梅张晓莉翁旭初
关键词:脑功能重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缺血性卒中
MR椎管水成像对诊断椎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M)对诊断椎管疾病的价值。方法对33例椎管病变的常规MRI检查及MRM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MRM显示正常椎管造影7例,硬膜外病变10例,髓外硬膜下病变9例,髓内病变2例,神经管闭合不全2例,椎间盘突出3例。结论MRM是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可代替常规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与常规扫描序列相结合可显著地提高椎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田旭玉张晓莉张暹东陈建波兰岚
关键词:椎管病变磁共振脊髓造影MRMCT脊髓造影神经管闭合不全椎管病变
卒中早期被动单指运动两侧大脑半球的激活模式
现有研究表明,卒中后双侧大脑半球大部分皮层运动区及部分非运动区参与了运动恢复,部分学者提出卒中后患手运动功能的恢复是由于健侧半球运动通路的代偿(Chollet et al.,1991;Lucy et al.,2003),...
焦杨翁旭初张晓莉兰岚
关键词:脑卒中
文献传递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 对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病例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分析在脑梗死不同时期DWI的表现。结果 在起病的超急性期及急性期(>6小时,<48小时)DWI显示率为100%,病灶大小为(24.8±21.6)mm,T2/FLAIR上病灶大小为(7.9±6.8)mm,两者比较的t=12.7,P<0.05,在亚急性期(2~14天)DWI与T2W加Flair比较,DWI不如T2W加Flair,对于慢性期脑梗死(超过14天),DWI不易辨认。结论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张晓莉张暹东田旭玉陈建波兰岚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
胎儿畸形的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脐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在胎儿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1月于本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发育异常 5 9例 ,全部病例在出生或引产后得到证实。同期收集正常孕妇 15 4例作为对照组 ,研究其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速与舒张期末期最低速度之比值 (S/ D值 )。结果 :胎儿畸形组的 S/ D值明显高于正常组 (P<0 .0 1) ;各类畸形中 ,多发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组脐动脉血流 S/ D值异常者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 (P<0 .0 0 5 ) ;而泌尿系统畸形和胸、腹水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胎儿畸形 ,尤其是多发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可引起 S/ D值增高。
杨太珠杨志伟张晓莉
关键词:胎儿畸形脐动脉血流S/D值
经阴道超声对子宫腔内粘连的诊断价值研究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宫腔内粘连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宫腔粘连的213例病例,均行经阴道超声(TVS)与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并取活检做病理学检查,对TVS诊断子宫腔内粘连的价值进行评价。运用成本效果分析对HSG、TVS联合HSG诊断宫腔内粘连进行经济学的评价。结果 TVS诊断IUA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2%。HSG诊断IUA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0.6%,准确性为98.6%。181例IUA患者根据HSG的分级标准分为轻度(40例),中度(109例),重度(32例),TVS对轻度的检出率为62.5%,中度的检出率为98.1%,重度的检出率为100%。TVS联合HSG及HSG诊断宫腔内粘连的效果相同,成本为55490元及74550元。结论 TVS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杨志伟张晓莉孙丽滨田旭玉曹玲张修莉姜凯辉
关键词:经阴道超声检查宫腔内粘连子宫输卵管造影TVSHSG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腔内粘连的价值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 (TVS)诊断宫腔内粘连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宫腔粘连的 13 8例患者 ,均行TVS与子宫输卵管造影 (HSG)检查 ,并取活检做病理学检查 ,对TVS诊断子宫腔内粘连(IUA)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TVS诊断IUA的敏感性为 79.7% ,特异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82 .6%。HSG诊断IUA的敏感性为 10 0 % ,特异性为 90 .0 % ,准确性为 98.5 %。 118例IUA患者根据HSG的分级标准分为轻度 ( 2 6例 )、中度 ( 71例 )、重度 ( 2 1例 ) ,TVS对轻度的检出率为 19.2 % ,中度的检出率为95 .8% ,重度的检出率为 10 0 %。结论 TVS对诊断宫腔内粘连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杨志伟周世英杨太珠张晓莉罗红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子宫内膜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和CT诊断
2001年
目的 分析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和CT影像学表现 ,提高诊断该病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 14例 ,均行MRI和CT检查 ,其中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为 3~ 12岁。结果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男性儿童 ,常见于小脑蚓部。MRI扫描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 ,T2加权像呈等或略高于脑灰质信号 ,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强化。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影 ,注药后呈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对儿童髓母细胞瘤定位和定性 ,MRI明显优于CT。
张晓莉张暹东杨志伟田旭玉戴险峰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儿童MRICT
超声内窥镜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000年
杨志伟张晓莉周世英
关键词:超声内窥镜消化道恶性肿瘤EUS肠系膜胆道门静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