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全血
  • 3篇细胞
  • 3篇红细胞
  • 3篇白细胞
  • 2篇蛋白
  • 2篇悬浮红细胞
  • 2篇血红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输血
  • 2篇全血制备
  • 2篇疗效
  • 2篇红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冻融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红蛋白含量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治疗

机构

  • 13篇河南省红十字...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张晓莉
  • 6篇李建斌
  • 6篇单泓
  • 5篇赵林娜
  • 3篇张伟
  • 3篇段艳丽
  • 3篇别立莉
  • 3篇张玉红
  • 2篇张茵
  • 2篇韩小改
  • 2篇王姣杰
  • 2篇张中祥
  • 1篇刘敏
  • 1篇刘英
  • 1篇戚正

传媒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第十六届中南...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猪蹄汤合用灭吐灵治疗乳汁缺乏临床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 探讨复方猪蹄汤合并灭吐灵对乳汁缺乏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复方猪蹄汤加服灭吐灵片10mg ,对照组单纯服用灭吐灵片。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 ,可显著促进乳汁分泌量 ,提前通乳时间 ,同时也减少了结块及乳汁聚积的发生。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乳汁缺乏 ,效果可靠 ,应推广应用。
董培英张晓莉丁秋霞
关键词:疗效灭吐灵母乳缺乏中医疗法
郑州地区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 1997年 - 2 0 0 2年郑州地区机采浓缩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机采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每年临床用量 ,并对 10家医院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郑州地区 1997年 - 2 0 0 2年机采血小板用量逐年上升 ,手工血小板用量逐年下降 ,但机采血小板在不同医院用量很不平衡。结论 应加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赵林娜张晓莉张玉红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
浓缩血小板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2006年
张晓莉赵林娜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疗效
RhD阴性血液的冻融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RhD阴性血液的冻存及复融的效果和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解冻去甘油洗涤 ,并比较冻存前和洗涤后红细胞的总量、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最大分布宽度、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甘油残余量、2 ,3 二磷酸甘油酸 ( 2 ,3 DPG)含量等指标 ,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解冻去甘油洗涤 ,除红细胞收率 ( 76 3 4% )略低于国家标准 ( 80 % ) ,其它项目均符合要求 ,临床效果明显。结论 :利用M115红细胞洗涤系统对冻存的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解冻去甘油洗涤的方法是稳定而可靠的 ,且临床输注后疗效显著 ,无明显的输血不良反应。
李建斌张伟刘英张晓莉段艳丽
关键词:RHD阴性血液冷冻保存输血安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护理
2005年
张玉红张晓莉单泓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
影响全血白细胞过滤效果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赵林娜李建斌张伟张晓莉
关键词:白细胞去除术
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安全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与安全性。方法:利用富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轻离心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将上清液挤压转移到血小板专用保存袋。然后用生理盐水重离心洗涤2次,移出全部上清液,再加入已经分离出的单人份新鲜血浆200mL悬浮液即为1个治疗量的LDPPCs悬液。用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LCR)、血小板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等指标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比较由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的单采血小板与LDPPCs的PAC-1与黏附率。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16名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LDPPCs,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混合、洗涤前后血小板P-LCR、pH值和Ca2+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单采血小板和LDPPCs的PAC-1和黏附率均<10%,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输后CCI及血小板回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确切,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李建斌张晓莉单泓段艳丽张茵
关键词:去白细胞
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的制备及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离心洗涤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浆,然后加入其中1人份的新鲜血浆200ml悬浮即为LDPPCs。用血小板的MPV、P-LCR、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血小板活化试验、黏附试验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32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患者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洗涤混合前、后及保存72h的MPV、P-LCR、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pH值分别为(8.10±0.12)、(7.20±0.18)、(7.30±0.21)fl,(0.158±0.011)%、(0.146±0.031)%、(0.148±0.024)%,(598.76±803.24)×106、(46.69±60.17)×106、(46.69±60.17)×106,(69.64±49.34)×109、(1.25±1.16)×109、(1.25±1.16)×109,(7.08±0.23)、(6.93±0.39)、(6.93±0.17)。PCs和LDPPCs的PAC-1、黏附率分别为(2.85±0.42)%、(7.65±0.73)%,(4.65±0.34)%、(4.68±0.51)%。LDPPCs、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24h后CCI分别为(10.56±5.09)、(12.13±8.82)。洗涤前后P-LCR、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是安全的,疗效是确切的,未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李建斌张晓莉单泓段艳丽张茵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白细胞过滤
一种改良方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一种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改良方法,使手工浓缩血小板在外观、容量、储存末期PH值、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无菌试验等质控项目均达到国家标准.方法:新鲜血液采用改良方法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经过三次离心逐步分离出浓...
戚正单泓别立莉张晓莉刘敏
关键词:手工血小板
不足量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及其质量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不足量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的可行性及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质量变化。方法把400ml规格血袋采集不足量的全血,置于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离心后,利用分浆夹,尽可能分离出上清液,余下的红细胞称重,并按比例加入MAP保养液,制备成悬浮红细胞;随机选择不足量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实验组)与正常足量采集的全血制备悬浮红细胞(对照组)进行质量对比分析,比较两者质量异同。结果不足量全血可以制备成1U或1.5U悬浮红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外观、血细胞比积、血红蛋白含量、储存终末溶血率、无菌试验均无显著性差异。
王姣杰张晓莉单泓别立莉韩小改张中祥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溶血率无菌试验实验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