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莉 作品数:34 被引量:159 H指数:9 供职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Flask的气象装备远程维修指导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3年 近年来气象探测业务技术现代化发展迅猛,气象探测新装备不断涌现,这些探测新装备在气象业务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高质量地提升这些装备的运行维护保障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气象探测装备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效益,提出了一种基于Flask技术的气象装备远程维修指导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在海南省各级气象台站经过业务试用表明借助Python功能完备的标准库、强大的第三方库Flask,编写程序快速实现气象装备远程维修指导系统是可行的,而且所实现的远程维修指导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应用终端使用浏览器登录方式方便快捷,并可以跨平台使用。该系统设计方法可以为全国其他气象台站提供参考借鉴。 姜小云 吴俞 张永莉关键词:FLASK 气象装备 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外信号源远程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在天气雷达各种定标业务工作中,常常要使用到机外信号源设备,主要用来进行天气雷达反射率、速度等标定,动态范围和灵敏度等测试;为了更加方便地使用机外信号源,提出了利用远程控制机外信号源的方法快捷高效的开展雷达标定工作;具体方法有:1)web远程控制方法;2)telnet远程控制方法;3)Windows程序控制方法;4)Linux程序控制方法;5)手机APP控制方法等;在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标定业务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中的几种方法,以便高效的开展雷达系统标定工作;根据多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巡检和标定业务中实际使用情况,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外信号源远程控制技术和方法可以减少雷达系统标定业务工作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为全国其他新一代天气雷达站提供参考和借鉴。 姜小云 李昭春 张永莉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 远程控制 川西高原东部两次连续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2016年2月21-23日和2017年2月21-22日川西高原东部连续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高空、地面、云图资料对环流背景场和物理量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雪前期500 h Pa为高原槽或西风槽配合有高空锋区影响,700 h Pa在甘肃南部有切变南下,地面上为冷高压扩散到高原,后期为南北槽叠加形式。中低层水汽源地都在孟加拉湾,前期水汽通量强,比湿大,后期水汽通量弱,比湿小,但低层受偏东水汽通量与地形抬升关系,结合500 h Pa的弱水汽辐合使降雪持续。降雪时都出现了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这与地形抬升有一定关系,其上升高度与降雪强度之间存在关系。降雪前期湿位涡MPV1中高层都为正值,低层为负值区,到后期低层转为弱的正值区,而MPV2则正好相反;云图上3次降雪在01-02时开始,都有云团合并加强,黑体亮温梯度明显增加时出现降雪,且小时降雪量较大。 武敬峰 刘静颖 张永莉关键词:水汽通量 比湿 湿位涡 中国近54年来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2016年 利用1960~2013年中国6~8月无缺测的571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7个极端降水指数,研究中国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表现为增加趋势,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部分地区表现为减少趋势;时间分布表现出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明显转折。(2)M-K检验表现出极端降水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偏弱(强)。(3)极端降水指数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准15年周期振荡为主,其次是准7年周期,最强振动出现在1998年。(4)除持续干期指数外,其他极端降水指数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龙妍妍 范广洲 段炼 冯琬 王钦 李飞 张永莉关键词:极端降水事件 气候变率 夏季青藏高原低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1948-2009年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600hPa位势高度场的变化趋势,发现整个高原位势高度场都出现大范围的升高,低压中心主要位于27.5°-40°N、80°-102.5°E范围内,定义该范围内位势高度场的平均值为高原夏季低压指数。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2年夏季高原低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2年夏季高原低压总体呈减弱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夏季高原低压指数均处于低值范围,并在1962年出现最小值,在1979年左右出现最大值,之后在高值范围内上下振荡;空间分布表现为低压在高原大部分区域均为由南向北递增,呈明显的纬向分布;低压在1976年发生了一次较明显的减弱突变。小波分析表明,低压具有1~2年和13年周期。利用中国596个测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高原低压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高原低压增强时长江流域和新疆地区的降水偏多,而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的降水则偏少。 谢清霞 范广洲 周定文 朱丽华 王轶 张永莉关键词:青藏高原 热低压 降水 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常用芯片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前气象业务中,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建设不断完善,其在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和决策服务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做好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业务运行保障工作非常重要。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软硬件复杂、故障频发、维修时效长、维修难度大等特点,研制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常用芯片自动检测系统。该自动检测系统采用了机外脱机测试方法,从而保证了雷达设备和人身的安全;采用了发光二极管指示灯直接输出测试结果的自动测试方式,保证了雷达修复的较短时效;可直接测试雷达组件内部电路板常用关键芯片的好坏,而不必更换整个笨重的分机组件备件,从而使维修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故障变得便捷、高效、经济。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常用芯片自动检测系统研制完成后在多个台站得到了试用,试用效果良好,可为其他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快速维修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提供借鉴和参考。 姜小云 王天宝 张永莉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 芯片 系统设计 青藏高原复杂下垫面能量和水分循环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分循环季节变化,利用GSWP(Global Soil Wetness Project)、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AMSR-E(Advance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土壤湿度以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多种数据,采用滑动t检验初步分析高原下垫面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物理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且联系密切。高原下垫面净短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在1月中旬显著开始增加,5-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净长波辐射5月表现为高值,夏季表现为低值。地表潜热通量在1月显著开始增加,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表层土壤3月开始输送热量到大气,9月大气开始向土壤表层传递热量;融雪3-5月加快,雪盖减少。降水和1 cm植被含水量在2月显著开始增加,1 cm土壤显著开始加湿,5-6月降水陡增,1 cm土壤湿度表现为峰值。1 cm植被含水量、植被蒸腾、总蒸散与降水在7-8月达全年最高值,1 cm土壤湿度在7月表出现为谷值,9月达全年第二峰值。10月下垫面温度转冷后,雪盖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减小。 陈宇航 范广洲 赖欣 华维 张永莉 王炳赟 朱丽华关键词:青藏高原 基于PC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快速检修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组件故障频发、维修时效长、难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便捷、高效、安全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快速检修系统设计方案。该检修系统采用了机外脱机测试方法从而保证了雷达设备和人身的安全。系统使用PC电脑串口模拟产生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各种测试信号从而对发射机3A10开关组件、3A11触发器组件、3PS1灯丝电源组件、3PS2磁场电源组件等核心组件进行快速检修。系统提供的硬件小巧简单,便于携带,同时也可以离开雷达机房维修发射机组件。系统研制完成后在多个台站进行试用,试用结果表明其效果良好,可以给全国其他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快速检修雷达发射机提供借鉴和参考。 姜小云 王天宝 张永莉关键词:PC 新一代天气雷达 发射机 系统设计 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垂直环流圈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2016年 利用1948~2013年NCEP/NCAR的风场、高度场、气温场逐月再分析资料,HADISST海温逐月资料,NO—AA逐月PREC降水资料,为讨论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700~925hPa)垂直环流圈与高原附近地区的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运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定义了(12.5—25、80~90)范围内的垂直环流圈强度指数。得出结论:春季青藏高原低层垂直环流圈偏强(偏弱)年,700hPa高度场上,阿拉伯海地区、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海地区为偏强的东风(西风)异常;925hPa高度场上,10附近阿拉伯海西南部地区、印度半岛、孟加拉湾为偏强的西风(东风)异常,中南半岛、南海地区为偏强的东风(西风)异常,对应于印度东南部沿海地区是否存在风场辐合。春季青藏高原南侧低层垂直环流圈偏强年,孟加拉湾、中国东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区受较强烈的西南气流控制,为主要的降水区域,而高原南侧的印度半岛、阿拉伯海为偏北气流,降水偏少;反之亦然。 田姗 范广洲 胡德强 张永莉 赖欣关键词:气候学 春季 印度季风 青藏高原地-气水热交换特征及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21年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近年来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交换的特征,及其对高原低涡、降水和东亚季风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地气水热交换可通过边界层过程导致高原热力作用改变,同时还能通过影响高原低涡,引起降水非绝热加热释放导致高原热力作用乃至海陆热力差异异常从而影响东亚夏季风气候。研究发现冷空气事件、土壤湿度和地表潜热对边界层厚度有重要影响;高原土壤温、湿度对低值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原涡频数与地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土壤湿度与高原涡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高原热状况与高原涡频数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高原低值系统降水分析发现高原涡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波动剧烈呈多峰多谷变化;季风边缘区夏季降水与高原西部加热呈显著正关系,而与高原东部加热作用相关性并不显著;夏季风北部边缘区面积变化与高原中部和北部加热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青藏高原气候学效应的理解。 范广洲 吕世华 华维 朱克云 张永莉 赖欣关键词:青藏高原 高原低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