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霞 作品数:21 被引量:125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16例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三线培美曲塞单药及其与贝伐单抗双药联合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三线培美曲塞单药及其与贝伐单抗双药联合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2月到2014年3月EGFR阳性肺腺癌三线培美曲塞单药及其与贝伐单抗双药联合患者共116例.所有患者均为一线G... 周承志 秦茵茵 谢展鸿 张洁霞 林心情 谢晓红 欧阳铭 李时悦 陈荣昌 钟南山36例体力状况评分≥2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分析体力状况(PS)评分≥2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以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低氧血症的原因、并发症、呼吸支持情况、抗肿瘤治疗方案、肿瘤进展和二次活检情况.疗效依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36例晚期NSCLC患者均有低氧血症,其中31例(86.1%)患者合并其他基础疾病,20例(55.6%)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支持.有28例(77.8%)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中22例(78.6%)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后肺部渗出影减轻.有15例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其中2例因大气道阻塞而置放气道支架,4例行胸腔引流术,4例行抗凝治疗,1例经溶栓处理.在非肿瘤治疗前后,36例晚期NSCLC患者的PS评分分别为(3.4±0.5)分和(2.5±0.7)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为(89.0±5.2)% 和(95.0±3.5)%.在一线抗肿瘤治疗中,口服靶向药9例,采用含培美曲塞+贝伐单抗或卡铂方案13例,采用紫杉醇+卡铂方案8例,采用吉西他滨+卡铂方案4例,采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方案2例.首次评估时,CR 1例,PR 23例,SD 4例,PD 8例,临床获益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77.8%.在治疗期间,有22例患者出现 PD,其中行二次活检8例,二代测序6例,检测率为63.6%.36例晚期NSCLC患者中,生存10例(27.8%),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0±6.5)个月.结论 对于PS≥2分的NSCLC患者,应在控制原发肿瘤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并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改善PS评分,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机会.同时要重视肿瘤的异质性和二次活检. 秦茵茵 张德华 林心情 欧阳铭 张洁霞 谢展鸿 刘鹚倩 李时悦 周承志关键词:肺肿瘤 药物疗法 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预后比较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西医单独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探讨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8例,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支持治疗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疗法采用基于中医辨证的传统注射中药方剂。治疗完成后利用Cox回归模型对肿瘤分期及24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均超过9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及1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3.4%及32.8%,对照组为85.6%及1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24个预后因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西医单独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张洁霞 蔡迪 柳元斌 潘素莹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结合 预后 生存率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和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K-Ras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1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应用扩增突变阻滞系统(ARMS)检测其癌组织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共21个点突变和K-Ras基因12、13密码子共6个点突变,分析其突变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1例(5.5%)存在K-Ras基因突变,其中20例12密码子,1例13密码子Asp突变;146例(38.3%)存在EGFR突变,其中4例18外显子突变(G719S),52例19号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3例20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85例21外显子突变(81例L858R,4例L861Q),2例双突变。男性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vs.2.5%,P=0.018)。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史、临床分期、全身转移、病理类型均有关(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性别与EGFR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结论中国NSCLC患者中EGFR突变常见,该突变与腺癌有关;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多见于男性,其他相关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张洁霞 李时悦 占扬清 欧阳铭关键词:K-RAS 突变 吉非替尼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吉非替尼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40例NSCLC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给予吉非替尼联合基础放疗进行治疗,若发现肿瘤进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则停止,治疗后,患者按照RECIST 1.1(2009年颁布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标准被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采集患者清晨外周血,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EA。将治疗前患者分为高CEA组(CEA>30μg/L)和低CEA组(CEA≤30μg/L),两组一直随访到2014年6月,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PFS)。结果治疗前控制组和非控制组之间C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以控制组为著(P均<0.01);高CEA组和低CEA组之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CEA组9、12个月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较低CEA组长(P<0.01)。结论吉非替尼治疗后,NSCLC患者血清CEA水平下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预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及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记。 魏崴 张洁霞 蓝玉宏 李勇生 钟标 黎佩建 白力关键词:吉非替尼 癌胚抗原 分子探针11C-奥西替尼的自动化合成 2020年 目的:建立一种11C-奥西替尼(11C-Osimertinib)的自动化合成方法。方法: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11C-CO2,引入自动化合成仪,经气相法转化为11C-triflate,与N-去甲基奥西替尼在85℃乙腈溶液中反应。粗产物使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进行纯化得11C-Osimertinib。结果:60 min内完成药物制备,校正放射合成产率>50%。经过质量检验,化学纯度>95%,放射化学纯度>99%。结论: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过程简单,产率稳定,产物化学纯度和放射化学纯度高,为奥西替尼的PET/CT显像研究提供药物条件。 劳业兴 甘满权 张洁霞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PET/CT显像 肺内和肺外小细胞癌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SCLC和EPSCC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通过SEER stat软件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75-2016年112 415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和生存时间。分类变量用例(%)描述,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单变量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收集112 415例小细胞癌患者,其中SCLC和EPSCC分别为107165例(95.3%)和5 250例(4.7%)。在肺外小细胞癌中,以泌尿和消化系统小细胞癌占比最多,分别为1.5%和1.4%。生存分析表明EPSCC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SCLC(P <0.001),其中头颈部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28.6%;其次为子宫、卵巢的小细胞癌,为27%和26%;而原发于胰腺、阑尾和肝脏的5年生存率较低,分别为4.3%、0和0。Cox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及是否接受手术和(或)放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 <0.05)。结论 肺内小细胞癌患者数量远高于肺外小细胞癌患者(95.3%vs. 4.7%),但其5年生存率远低于EPSCC(5.4%vs. 17.1%);在EPSCC患者中,原发于头颈部的小细胞癌5年生存率最高,为28.6%,而原发于肝脏和阑尾的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为0且低于SCLC的5年生存率(5.4%)。 熊艳 陈海文 牛玉春 张洁霞关键词:小细胞肺癌 肺外小细胞癌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帕博利珠单抗组(20例)。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化疗,在此基础上为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20.00%)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帕博利珠单抗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徐栋庭 张洁霞 陈丽漩 伍丽棉关键词: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hsa-miR-23a-3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hsa-miR-23a-3p在肺腺癌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呼吸科就诊的42例肺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选取37例非肺腺癌患者的肺穿刺样本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者肺组织中hsa-miR-23a-3p相对表达水平,分析hsa-miR-23a-3p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指标为参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sa-miR-23a-3的表达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与癌旁组织中hsa-miR-23a-3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2±0.34 vs 4.16±0.41,P>0.05),与对照组与癌旁组织比,肺腺癌组织hsa-miR-23a-3p表达较高(6.08±0.47 vs 4.32±0.34,6.08±0.47 vs 4.16±0.41,P<0.01)。不同性别(6.16±0.82 vs 5.89±0.73)、分化程度(6.20±0.84 vs 5.97±0.67)癌组织的hsa-miR-23a-3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越高(5.13±0.49 vs 6.26±0.51)、肿瘤越大(6.47±0.65 vs 5.94±0.71)、淋巴结转移(6.32±0.53 vs 5.83±0.46)及CEA阳性(6.47±0.44 vs 5.79±0.41)癌组织的hsa-miR-23a-3p表达显著性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CEA比,hsa-miR-23a-3p的曲线下面积高(0.779vs 0.683)。[结论]肺腺癌组织hsa-miR-23a-3p呈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相关,可用于辅助诊断肺腺癌。 周燕 张洁霞关键词:肺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临床比较 被引量:52 2015年 目的比较和评价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2-11-2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1例晚期NSCLC初诊有脑转移患者和111例晚期NSCLC初诊无脑转移患者,192例患者均为肺腺癌合并EGFR基因突变,分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初诊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病灶,客观有效率为45.68%(37/81),疾病控制率为90.12%(73/81)。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5和9.0个月,P=0.344;不同EGFR突变类型(19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21外显子突变)PFS比较分别为10.4和8.6个月,P=0.408。初诊无脑转移患者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369;不同EGFR突变类型的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408。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肺癌EGFR突变脑转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张洁霞 蔡迪 李时悦 周承志 秦茵茵 欧阳铭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EGFR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