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智

作品数:28 被引量:183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农药
  • 9篇白菜
  • 8篇农药残留
  • 5篇毒死蜱
  • 5篇气相
  • 5篇结球
  • 5篇结球白菜
  • 5篇基因
  • 5篇基因型
  • 5篇不结球白菜
  • 4篇织品
  • 4篇色谱
  • 4篇蔬菜
  • 4篇气相色谱
  • 4篇染料
  • 4篇相色谱
  • 4篇禁用偶氮
  • 4篇禁用偶氮染料
  • 4篇降解
  • 4篇纺织

机构

  • 18篇山东出入境检...
  • 14篇青岛市农业科...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山东省出入境...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淄博出入境检...

作者

  • 28篇张清智
  • 14篇陈振德
  • 11篇牛增元
  • 11篇叶曦雯
  • 6篇刘红玉
  • 6篇王文娇
  • 5篇李引
  • 5篇高永刚
  • 4篇陈建美
  • 3篇罗忻
  • 3篇孙忠松
  • 3篇陈元林
  • 2篇汪东风
  • 2篇桂家祥
  • 2篇周英
  • 1篇曹委
  • 1篇蔡雪
  • 1篇袁玉伟
  • 1篇彭燕
  • 1篇杨晓云

传媒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印染助剂
  • 1篇纺织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庆祝中国园艺...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白菜干烧心病、小黑点病的分子生理基础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陈振德杨晓云张淑霞高勇王殿纯张清霞孙秀峰于业志张清智郭建慧
该项目针对大白菜产品因商品外观质量出口受阻的问题,进行了大白菜干烧心病、小黑点病的分子生理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防控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  1、研究并建立了大白菜干烧心病和小黑点病的苗期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大白菜小黑点病干烧心病防控技术
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菠菜是我国蔬菜出口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毒死蜱残留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和消费者的安全。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测定毒死蜱残留量,研究了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喷施农药之前2d还是喷施农药之后2d喷施硝酸稀土,不同的硝酸稀土对菠菜中的毒死蜱残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且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长,毒死蜱在菠菜中的残留量逐渐减少。不同时间喷施硝酸稀土,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的效果存在差异,药后喷施的效果优于药前喷施。在硝酸稀土种类的选择上,首先选择对毒死蜱降解效果好的硝酸铈和硝酸钕,其次选择常乐益植素和硝酸镧。根据稀土农用的安全性分析,参考植物性食品中稀土最大残留限量标准,选择硝酸稀土作为农药残留降解制剂用于蔬菜安全生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人类食用是安全的。
陈振德吉玉玲张清智王文娇刘红玉陈建美
关键词:毒死蜱农药降解硝酸稀土菠菜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QTL定位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是我国蔬菜栽培中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之一,对其重要的数量性状进行定位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数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长期以来,通常将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平均值和方差来反映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的出现,已使单个QTL作用的研究成为可能。要进行QTL定位需要有较高密度的遗传图谱,迄今为止发表的大白菜分子遗传图谱中,其所用的作图群体主要为F2、RIL和DH群体,分子标记方法多为RFLP、RAPD和AFLP,图谱距离从519cM到2665.7cM不等。目前对大白菜的QTL定位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方面的定位。本文对大白菜图谱构建及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张清智陈振德
关键词:大白菜数量性状分子标记QTL定位
高铁酸钾对菠菜中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的影响被引量:19
2009年
菠菜(Spinaciao leracea L.)是我国出口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其农药残留是制约我国菠菜出口的重要"技术壁垒".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高铁酸钾水溶液对菠菜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并探讨了高铁酸钾对菠菜相关酶活、MDA含量及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高铁酸钾(200、400、600mg·L-1)可有效降低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等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随着高铁酸钾喷施浓度的增大,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残留量显著降低;试验浓度下以600mg·L-1高铁酸钾处理的降解效果最好,可使菠菜中敌敌畏、毒死蜱和乐果的降解率达到72.43%、87.15%和75.45%.叶面喷施高铁酸钾对菠菜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MDA含量以及品质指标没有明显影响.试验表明高铁酸钾具有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作用,在菠菜生产中将高铁酸钾作为有机磷农药残留降解制剂是可行的.
刘红玉陈振德汪东风王文娇张清智
关键词:高铁酸钾有机磷农药农药残留降解菠菜
不结球白菜低农药残留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多年来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的动态方面,对蔬菜低农药残留基因型的筛选利用鲜见报道。
陈振德张清智王文娇周英陈建美
关键词:白菜基因型农药残留
文献传递
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快速定性检测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根据芳香胺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原理,建立了纺织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快速定性检测方法.纺织品初步还原后,首先用10 m L叔丁基甲醚萃取,再用5 m L HCl进行反萃取,依次加入亚硝酸钠、氨基磺酸铵、邻甲氧基苯酚进行显色.根据显色液是否显红色,快速确定纺织品中是否含有4-氨基偶氮苯.与仪器测定方法相比,前处理步骤简化,试剂成本降低;利用显色法测定4-氨基偶氮苯,解决了传统测定方法对大型色谱仪器的依赖.
张清智乔铁军叶曦雯牛增元彭燕
关键词:纺织品
叶类蔬菜低农药残留基因型筛选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GC-NPD,ECD)测定毒死蜱和氰戊菊酯残留量,研究了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和不结球白菜(Brassicaca 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 var.communis Tsen et Lee)中毒死蜱、氰戊菊酯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量、不结球白菜中毒死蜱和氰戊菊酯残留量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一不结球白菜基因型,毒死蜱和氰戊菊酯的残留量达到《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叶类蔬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所需要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且毒死蜱达到最大残留限量所需要的时间比氰戊菊酯长,因此在选择低农药残留基因型时,应首先考虑农药残留时间长、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低的农药品种。菠菜品种sp0723、卡尔以及不结球白菜品种矮抗青、无锡605和青选3号属于低农药残留的基因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叶类蔬菜的食用安全水平。
陈振德张清智王文娇周英陈建美
关键词:农药残留毒死蜱氰戊菊酯基因型不结球白菜
基于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的纺织品中禁用偶氮染料快速定性筛选方法被引量:12
2013年
利用芳香胺的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原理,建立了纺织品中24种禁用芳香胺的快速定性筛选测定方法。样品经还原后,先用10 mL叔丁基甲醚萃取,再用5 mL HCl反萃取,达到净化和脱色的目的,HCl萃取液中加入0.05 mL NaNO2,重氮化反应10 min,滴加0.5 mL氨基磺酸铵除去多余的NaNO2,加入1mL邻甲氧基苯酚与重氮盐偶联显色。根据萃取液是否显色,快速地对样品中是否含有禁用偶氮染料作出初步判断。方法的检出限低于15 mg/kg,上千个实际样品测试无假阴性,假阳性概率为28%。本方法无需大型色谱仪器设备,与仪器测定方法相比,前处理时间缩短了约60%,节约了约90%的试剂费用。
叶曦雯牛增元李引张清智高永刚罗忻
关键词:禁用偶氮染料芳香胺纺织品显色反应
23种致癌芳香胺的显色法测定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减少禁用芳香胺检测过程对大型色谱仪的依赖,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检测成本,建立了23种致癌芳香胺的邻甲氧基苯酚显色测定方法。根据芳香胺的结构特征,引入重氮化偶合反应机制,有效考察优化了23种芳香胺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过程中的各项条件,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在室温下,23种芳香胺和亚硝酸钠在pH值为2.56时反应生成重氮盐,加入氨基磺酸铵除去多余的亚硝酸钠后,加入邻甲氧基苯酚与重氮盐偶联显色,显色的最佳pH值范围为10~11,显色反应可以迅速完成,生成的偶氮化合物可稳定180 min以上。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50 mg/L。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地应用于纺织品中23种致癌芳香胺的同时定性筛选检测。
叶曦雯李引牛增元张清智高永刚
关键词:致癌芳香胺显色法
毒死蜱胁迫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0
2008年
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Makinovar.cammunis Tsen et Lee)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毒死蜱对大棚栽培条件下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以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喷施低浓度还是高浓度的毒死蜱对小白菜的抗氧化酶活性都产生较显著的影响,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喷药后第5天开始,毒死蜱胁迫使小白菜SOD、POD、CAT的活性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其中以SOD活性提高最大,直到第21天时,上述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才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毒死蜱胁迫导致MDA含量增加,特别是喷施高浓度的毒死蜱加剧了MDA含量的增加,说明毒死蜱胁迫促进了小白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毒死蜱胁迫可使脯氨酸含量在第3天和第5天比对照有所上升,到第7天时脯氨酸含量恢复到对照水平。毒死蜱胁迫对小白菜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胁迫初期降低了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在胁迫后期其含量上升并恢复到对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在受到农药胁迫后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修复因农药对植物体本身造成的伤害。
张清智陈振德王文娇刘红玉
关键词:小白菜毒死蜱生理指标抗氧化酶脯氨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