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力衰竭患者
  • 4篇衰竭
  • 4篇慢性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心功能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聚体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诊
  • 2篇梗死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浓度
  • 1篇电子计算机体...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张爱华
  • 7篇朱正炎
  • 5篇张红卫
  • 3篇刘晓娟
  • 3篇郑建平
  • 3篇董建增
  • 3篇刘小娟
  • 2篇沈彬
  • 2篇杜昕
  • 1篇吕建华
  • 1篇张建国
  • 1篇唐立荣
  • 1篇刘燕
  • 1篇牛翠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系统化干预对心功能状况和再住院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系统化院外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79例,对照组81例.干预组患者根据心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症状进行系统化干预,包括规范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并滴定其靶剂量等措施.对照组不做系统化干预,了解记录自用药情况和其他相关内容.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再住院率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评价.结果 6、12个月时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345.27±123.95)、(368.94±121.62) m]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3±94.63)、(260.07±86.13)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8.01,P<0.01;F组内=19.62,P<0.01;F交互=48.36,P<0.01).干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个月(43.48±8.42)%,12个月(41.21±6.23)%]明显高于对照组[(37.70±7.13)%、(37.15±6.83)%](P<0.01).6个月时干预组再住院率有下降趋势,12个月时干预组再住院次数(2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结论 CHF患者采用系统化干预可以改善其心功能并降低再住院率.
刘小娟董宏伟沈彬朱正炎刘燕张爱华牛翠吕建华唐立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再住院率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系统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贫血和高凝状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是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一些研究显示纠正贫血和高凝状态可能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治疗靶点。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D-二聚体
半剂量与常规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半剂量血小板膜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在老年患者直接PCI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2017年8月就诊并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9名,随机分为半剂量干预组和常规治疗剂量干预组(B组),观察出血等并发症。结果半剂量干预组51例,常规治疗剂量干预组48例,2组间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出血并发症有减少趋势(9.8%:18.8%);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在B组术前及术后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剂量的欣维宁在老年STEMI患者行直接PCI治疗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我们建议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使用半量欣维宁抗血栓治疗。
张爱华沈彬赵勇张宇晨朱正炎张建国马军力
关键词:替罗非班心肌梗死经皮冠脉成形术
上气道阻塞患者咽腔CT测量研究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气道阻塞患者的上气道间隙大小进行测量,并通过与正常人上呼吸道CT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阻塞好发部位,为临床该类危重患者病情评估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
张爱华
关键词:口底蜂窝织炎上气道阻塞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咽腔参考值
文献传递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CHD)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顺义医院住院,经CAG确诊的233例青壮年CHD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患糖尿病分为DM合并CHD组(71例)和单纯CHD组(162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CAG结果。结果:与单纯CHD患者比较,DM合并CHD患者总胆固醇[TC,(4.11±0.26)mmol/L比(5.79±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1±0.32)mmol/L比(3.91±0.45)mmol/L]、甘油三酯[TG,(1.60±0.25)mmol/L比(3.28±0.56)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CAG显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15.4%比35.2%)、节段性病变(13.6%比35.2%)、弥漫性病变(31.5%比57.7%)比例显著增加,侧枝循环比例(50.6%比29.6%)显著减少,P均<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青壮年男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弥漫性病变多,侧枝支循环建立不良。
张爱华朱正炎张红卫刘小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的改变及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生化、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结果 D-二聚体浓度升高的发生率为36.7%,在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中其发生率分别为0(0/10)、28.4%(71/250)、35.7%(50/140)、65.6%(59/90),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0、239.0、314.5、670.0mg/L,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非房颤及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232、356、650mg/L,进行多重比较,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D-二聚体浓度逐渐增加。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D-二聚体
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对象的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0%(1/10)、34.4%(86/250)、49.3%(69/140)、55.6%(5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2.5 g/L、128.0 g/L、119.0 g/L、112.0 g/L,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低于肾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50/188)vs.46.4%(140/3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异常(OR=1.544,95%CI:0.971~2.554)、重度心功能不全(OR=8.976,95%CI:1.059~4.07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分级增加及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
基层医院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评估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谱检治疗,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有效性。方法对131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98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急诊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年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TIMI血流情况、治疗后1mo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溶栓组从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P<0.01),溶栓治疗后进行PCI患者的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干预时间显著早于急诊组,TIMI3级及TIMI3级和2级血流均显著高于急诊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mo内,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亚急性血栓、再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等主要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更快地实现早期再灌注,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刘小娟朱正炎张爱华张红卫曹冠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急诊介入治疗TIMI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