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秋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创伤
  • 2篇术后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畸形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畸形
  • 1篇心动图
  • 1篇心率
  • 1篇心疝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指数
  • 1篇血性
  • 1篇严重创伤
  • 1篇意识障碍患者
  • 1篇择期
  • 1篇择期手术
  • 1篇择期手术病人
  • 1篇正常灌注压突...
  • 1篇正常灌注压突...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作者

  • 8篇张秋芳
  • 5篇沈梅芬
  • 3篇凌芳
  • 2篇徐颖
  • 2篇毛幼琴
  • 2篇杨鹏
  • 2篇卞琴
  • 1篇李小勤
  • 1篇张海英
  • 1篇丁礼
  • 1篇肖接承
  • 1篇陆士奇
  • 1篇徐峰
  • 1篇苗玉珠
  • 1篇李军根
  • 1篇孙思思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后颅窝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
2006年
张秋芳沈梅芬
关键词:脑脊液漏肿瘤术后后颅窝
神经外科患者入院教育时间的选择
2004年
张秋芳沈梅芬张海英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入院教育择期手术病人伤病
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指导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方法以确诊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在该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和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2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模型组153例,验证组65例;模型组预后良好90例(58.8%),预后不良63例(4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356,95%CI:1.101~1.639)、中度脑积水(OR=2.859,95%CI:2.325~3.212)、发病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9~12分(OR=2.421,95%CI:2.056~2.857)和发病至分流术的间隔≥3个月(OR=1.639,95%CI:1.325~2.12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因素绘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组和验证组临床预后的AUC分别为0.896(95%CI:0.842~0.933)和0.875(95%CI:0.825~0.916)。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模型组χ^(2)=0.896,验证组χ^(2)=0.567,均P>0.05)。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分层后,模型组和验证组高、中风险患者预后不良比例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评估创伤后脑积水合并严重意识障碍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预后有较好的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卞琴杨鹏张秋芳
关键词:脑积水列线图脑室腹膜分流术
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术后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护理被引量:2
2013年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是脑血管疾病术中或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巨大型脑动脉畸形(AVM)(直径≥6cm)者术后发生NPPB达12%-21%。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手术治疗巨大型AVM患者16例,发生NPPB2例,发生率12.5%,现报道如下。
张秋芳沈梅芬凌芳徐颖毛幼琴
关键词: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脑动静脉畸形巨大型术后护理脑动脉畸形
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对急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60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予以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后再实施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休克指数评估急救护理方案可显著提高急诊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效果,缩短急诊与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高。
张秋芳卞琴
关键词:休克指数急诊急救护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10年
双额叶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颅脑损伤,其病情发展、变化特殊而易被临床忽视,至病情恶化发展为脑中心疝时,常使抢救措手不及而错失治疗良机,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及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其临床表现和特点,采取提前干预措施,把握治疗良机,对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沈梅芬凌芳徐颖毛幼琴张秋芳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脑中心疝护理干预
临床护理中影响患者自我护理的因素分析
2010年
张秋芳沈梅芬凌芳
关键词:自我护理
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单纯性颅脑创伤(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评估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对i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3例中、重度iTBI患者,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左室收缩功能。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n=100)和收缩功能不全组(n=23)。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心率、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以及临床治疗变量(镇静药物、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等)、是否行开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生存或死亡)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iTBI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功能不全组入院时收缩压(147.3±23.3)mmHg、心率(96.1±26.3)次/min、hs-cTnT(16.48±8.17)pg/mL,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收缩功能不全组GCS评分低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OR=1.129,95%CI:1.001~1.516,P=0.038)、GCS评分(OR=0.640,95%CI:0.445~0.920,P=0.016)、hs-cTnT(OR=1.054,95%CI:1.009~1.101,P=0.002)是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3,P<0.01)。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52.5%vs 22%,P=0.004)。结论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是iTBI患者病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s-cTnT能够较好地预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发心功能不全iTB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苗玉珠李军根杨鹏肖接承丁礼张秋芳孙思思李小勤徐峰陆士奇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超声心动图高敏肌钙蛋白T收缩压心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