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剑虹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彭剑虹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经验介绍
- 2024年
- 介绍彭剑虹教授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痹范畴。彭剑虹教授认为,燥痹并非单纯的津液亏乏,其发病存在阴精的不足、阴虚阳亢的特点。临证参何炎燊名老中医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阴虚阳亢疾病之核心思想,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燥病,常用方为三甲复脉汤,并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减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之药。
- 曹馨丹彭剑虹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三甲复脉汤何炎燊
-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采用基于1 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选取40例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痛风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以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脂联素及肌酐水平作为观察指标。采用^(1)H-NMR法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潜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痛风组患者的血沉及血清CRP、IL-6、TNF-α等各项炎症指标及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健康组与痛风组的血清代谢物的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共得到44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循环(TCA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及甘油酯代谢等12条潜在代谢通路。结论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
- 梁伟东陈柳廷彭剑虹
- 关键词:脾虚湿热脂代谢氨基酸代谢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与X线分期关系初探被引量:29
- 2002年
- 何卫彭剑虹何羿婷欧爱华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X线分期
- 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2年10月收治的60例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本病治疗与对症治疗,观察组采取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与本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沉(ESR)相关血液指标水平变化,CD4^(+)、CD3^(+)、CD4^(+)/CD8^(+)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应用谷丙转氨酶(ALT)表达水平、谷草转氨酶(AST)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应用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来评价患者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头晕眼花、怕冷、睡眠障碍相关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WBC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ESR、hsCRP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和CD4^(+)/CD8^(+)数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水平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者SCr、BUN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何氏益气养血补肾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液系统受累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相关中医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能够轻度提升患者肾功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叶雪英尹晓霞彭剑虹张雪飞梁伟东
- 关键词: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
- 中医外治膝骨性关节炎近况被引量:9
- 2002年
- 彭剑虹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骨痹中医外治
- 手足三里穴埋线治疗小儿多动症被引量:8
- 2008年
- 刘红姣彭剑虹
- 关键词:小儿多动症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
- 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分组,将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35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将65例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并对比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比有差异,且活动期组CD3^(+)、CD4^(+)、CD4^(+)/CD8^(+)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CD8^(+)水平较高(P<0.05);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且活动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血小板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4^(+)/CD8^(+)、血红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D8^(+)、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且与其活动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以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情况可独立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因此临床上对于上述指标升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及时改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 叶雪英黎学建彭剑虹尹晓霞张雪飞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血小板类风湿关节炎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肝损害13例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肝损害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状况,为早期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风湿科诊治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记录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随访患者的预后,重点记录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结果:72例患者中肝损害13例,占比18.1%,女性13例,临床上首发主要症状以口干、眼干为主。肝损害以GGT、ALP升高为主,ALT、AST升高不明显,13例患者均出现抗核抗体(ANA)阳性,中医分型判定为肝郁脾虚型6例、脾肾不足型4例、气阴两虚型2例、阴虚津亏型1例。13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都顺利出院,2~3周后复查肝功能恢复至正常。结论:临床医师应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异同有充分认识,分析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明确诊断、分析中医证型并给予相应治疗方案。
- 叶雪英彭剑虹许永锋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肝损害中医证型抗核抗体
- 复方雷公藤涂膜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及临床研究
- 研究目的:骨关节炎(OA)是多发生于老年的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以膝部OA为多见,它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治疗以培补肝肾、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则。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疼痛及功能障碍,于局部施以祛风除湿清热,行气...
- 彭剑虹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复方雷公藤涂膜剂临床疗效风湿性疾病
- 文献传递
- 何世东教授治未病学术思想述要
- 2020年
- 何世东教授在临证中将治未病思想引入到日常保健以及慢性疑难病防治中。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中,何师的治未病思想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防病阶段的保健保养、"欲病"阶段的即治其先、已病阶段的防传变、慢性疑难疾病缓解期的扶正固本,并且推荐患者进行自我按摩及艾灸保健治疗。
- 彭剑虹何世东
- 关键词:名中医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