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焰平

作品数:10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茶树
  • 7篇内生真菌
  • 3篇学成
  • 3篇生育
  • 3篇生育期
  • 3篇内生
  • 3篇芒果
  • 3篇化学成份
  • 3篇寄主
  • 3篇茶树品种
  • 3篇茶叶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生活史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炭疽
  • 1篇炭疽菌
  • 1篇内生性
  • 1篇人工接种
  • 1篇自然循环
  • 1篇ISSR

机构

  • 10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徐焰平
  • 9篇杨民和
  • 8篇王国红
  • 6篇谢丽华
  • 3篇陈晖奇
  • 1篇黄薇
  • 1篇林清强
  • 1篇戴清良
  • 1篇苏经迁

传媒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菌物研究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茶树品种、叶片生育期和茶叶化学成份对内生真菌的影响被引量:28
2006年
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对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的研究,发现:(1)在供试的4个茶树品种中,黄旦的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发生存在明显差异。(2)随着茶树叶片的成熟,叶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多,与叶片龄期呈正相关,叶片龄期影响茶树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3)不同龄期叶片水浸提液对Colletotrichum、Pestalotiopsis、Guignardia三种茶树上的主要内生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15%的茶多酚,对此3种内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程度有所不同,表明茶树叶片的化学成份是影响内生真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谢丽华徐焰平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化学成份
茶树品种、叶片生育期和茶叶化学成份对内生真菌的影响
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对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的研究,发现:(1)在供试的4个茶树品种中,黄旦的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其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发生存在明...
谢丽华徐焰平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化学成份
文献传递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6年
为探索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应用潜力,作者自健康茶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分析其在不同茶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健康茶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除花瓣外,茶树不同组织中均能不同程度地分离到,特别是在叶片和枝条中,内生真菌丰富,成熟叶片中的分离频率高达93.88%~100%;自994个不同茶树组织块中,共分离到553个真菌分离物;自同一茶树叶片中可分离到3种以上内生真菌,最多可分离到6种内生真菌。茶树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其种类和数量上,表现为叶、枝条>花托、种托>种皮、根>芽、种胚、花瓣的明显趋势;叶芽中以内生细菌的分布为主,分离频率占65%,而在成熟叶片中则以内生真菌为主,分离频率占93.88%。茶树叶片成熟过程中,内生细菌逐渐减少,而内生真菌逐渐增多,表现为较有规律的内生菌种类演替;内生真菌在茶树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可能与茶树不同组织所含的化学物质有关。
陈晖奇徐焰平谢丽华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为探索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应用潜力,作者自健康茶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分析其在不同茶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健康茶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除花瓣外,茶树不同组织中均能...
陈晖奇徐焰平谢丽华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
文献传递
茶树品种、叶片生育期和茶叶化学成份对内生真菌的影响
通过茶树品种、叶片龄期及叶片化学成份时茶树内生真菌分布影响的研究,发现:(1)在供试的4个茶树品种中,黄旦的内生真菌分离频率达100%,而福云六号只有7.5%,表明茶树品种不同或遗传背景不同, 其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发生存在...
谢丽华徐焰平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化学成份
文献传递
茶树内生球座菌的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以分离自茶树和山茶等植物的25个内生球座菌分离物为材料,采用形态学、18S rDNA序列分析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球座菌分离物进行鉴定;并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polymorphism,ISSR)对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5个球座菌分离物虽然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但形态学特征、18S rDNA序列和ITS1-5.8S-ITS2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均属于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通过ISSR分析,从3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表现多态性的引物,扩增后共获得88个ISSR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76个,占86.3%。以相异距离0.29为标准,可以将此25个菌株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群,在PDA上形态相似、生长速度相近的菌株聚为一群;ISSR分析结果还显示芒果球座菌在山茶中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杨民和徐焰平苏经迁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
芒果球座菌在茶园的分布、传播和自然循环被引量:4
2009年
分离健康茶树叶片、落叶、种子、实生苗和扦插苗等的内生真菌,研究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因素、季节变化规律、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结果表明: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在不同的山茶属植物叶片中存在明显差异,茶树中最高,油茶次之,山茶最低;新抽出的叶芽中没有内生真菌分布,但随着叶片龄期的增长,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逐步提高,至老叶中高达73.5%。在茶树中,品种是影响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间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有明显差异;1年之中,芒果球座菌的消长明显受新梢抽出期、叶龄、茶叶采摘、温度和降水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2—4月和6月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率低,而5月、7—8月和12月是芒果球座菌分布的高峰期。种子、新长出的实生苗中没有分离到芒果球座菌;随实生苗的生长,芒果球座菌感染逐步增多。结合枯叶和空气中真菌孢子检测结果可知: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茶园扩散。而在扦插苗中芒果球座菌的分离结果说明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也可以通过存在于插穗中的菌丝体扩散到下一代,在茶园进行垂直传播。因此,茶树中的芒果球座菌同时存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种扩散方式。
徐焰平黄薇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生活史
茶树内生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的鉴定、生态分布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本论文对分离自茶树的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芒果球座菌的生态分布及传播方式:2、芒果球座菌的鉴定及遗传多样分析;3、芒果球座菌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
徐焰平
关键词:茶树生态分布ISSR
文献传递
内生炭疽菌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其内生特性被引量:12
2008年
以茶树的一种优势种内生炭疽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离,研究其在不同茶树组织和不同龄期茶叶中的分布;并通过人工接种,研究炭疽菌的侵入过程、侵染菌丝的分布和真菌的再分离,以明确该真菌在茶树组织中的内生性。结果表明:该菌主要分布于茶树的叶片和枝条组织中,而在茶树根、主茎、花和果实等组织中没有分离获得该种炭疽菌。从茶树新芽到叶片展开、成熟的过程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但之后随着叶片的老化,分离率又逐步下降。人工接种试验表明,炭疽菌一般自茶树表皮细胞之间直接侵入寄主细胞,但侵染菌丝受到限制,一般只有几个细胞,分布于寄主细胞之间或细胞内。在炭疽菌的侵染点,有87%的寄主细胞表现原生质颗粒聚集和原生质沉积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有67.5%的真菌侵染点寄主细胞表现自发荧光现象,表明在这些细胞中有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接种120d后,茶树苗没有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并能在人工接种的所有茶苗组织中再分离获得炭疽菌;采用涂抹接种的茶树苗茎部的分离率可高达41.17%。内生炭疽菌在茶树的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专化性;在炭疽菌的感染过程中,茶叶细胞表现一定的抗性反应,炭疽菌的内生性可能是真菌-茶树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一种表现。
戴清良徐焰平林清强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炭疽菌人工接种内生性
茶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在寄主组织中的分布特征
为探索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应用潜力,作者自健康茶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 并分析其在不同茶树组织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健康茶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除花瓣外,茶树不同组织中均...
陈晖奇徐焰平谢丽华王国红杨民和
关键词:茶树内生真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