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8篇细胞
  • 7篇骨髓间充质
  • 6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2,5-己二...
  • 4篇PC12细胞
  • 3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丝
  • 3篇细胞凋亡
  • 3篇骨髓
  • 3篇PC12细胞...
  • 3篇大鼠骨髓
  • 3篇大鼠骨髓间充...
  • 2篇上清
  • 2篇上清液
  • 2篇神经细胞

机构

  • 1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13篇戚媛
  • 12篇朴丰源
  • 11篇李双月
  • 10篇王哲敏
  • 9篇刘爽
  • 4篇董伟
  • 2篇李亚晨
  • 2篇关怀
  • 2篇李双星
  • 1篇邵静
  • 1篇刘晓晖
  • 1篇郑小美
  • 1篇刘晓辉
  • 1篇金慧
  • 1篇陈若琳

传媒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3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曼鹤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方法从1~14天龄罗曼鹤鸡骨髓中分离骨髓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MTY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志物,并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检测。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或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CD29阳性表达率为92.10%,CD34阳性表达率仅为0.80%;经成骨诱导分化,出现明显的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经成脂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脂质小滴。结论建立了操作简单、高效的鸡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为鸡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李双星朴丰源戚媛刘晓辉李亚晨刘爽李双月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优势被引量:6
2014年
背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含量极低,体外纯化、扩增活性好、分化潜能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目的:进一步验证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标记物表达,分别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与结论:成功纯化、扩增了高细胞活性、高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得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29、CD90,不表达CD45;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阳性。证实全骨髓贴壁法操作简单、对细胞活性损伤小,可以得到高纯度、高活性、高分化潜能、生物学形态和特征稳定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李双月戚媛陈若琳王哲敏刘爽朴丰源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己二酮对大鼠坐骨神经P_0和NF表达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2,5-己二酮(2,5-HD)暴露对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及P0(myelin protein zero)和神经丝(neurofilament,NF)表达影响,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和低、中、高剂量染毒组(100、200、400 mg/kg腹腔注射2,5-HD),每组10只,每周连续5 d,1次/d。染毒5周后处死动物,取坐骨神经,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0、NF-L、NF-M和NF-H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染毒剂量升高,大鼠坐骨神经髓鞘形状渐不规则,并出现内折现象;轴索形状渐不规则,部分发生萎缩;神经丝数量渐少,排列稀疏。与对照组比较,400 mg/kg 2,5-HD组大鼠坐骨神经P0mRNA表达量(0.75±0.03)、NF-L、NF-M和NF-H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5±0.07)、(0.25±0.04)、(0.37±0.05)]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400 mg/kg 2,5-HD组大鼠坐骨神经P0蛋白表达量(0.79±0.04)、NF-L、NF-M和NF-H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6±0.02)、(0.12±0.03)、(0.22±0.02)]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慢性2,5-HD暴露导致的外周神经病变可能与P0和NF表达异常有关,这些蛋白可能是2,5-HD攻击外周神经系统的靶点。
王哲敏关怀陈若霖戚媛朴丰源
关键词:坐骨神经超微结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正己烷致周围性神经病的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具体应用,解决了传统上没有针对正己烷致周围性神经病进行有效治疗的药物的问题,为治疗该种神经病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具体应用,它以患有正己烷致周...
朴丰源李双月王哲敏董伟陈若霖戚媛刘爽
文献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2,5-己二酮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MSC-CM)对2,5-己二酮(HD)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材料和方法:体外培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收集其第5代MSC-C...
戚媛
关键词:PC12细胞细胞凋亡2,5-己二酮
2,5-己二酮对PC12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2,5-己二酮(HD)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 mmol/L HD处理PC12细胞24 h,用未暴露HD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Hochest33258染色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5、10、20 mmol/L HD暴露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仅分别为对照组的92.23%、86.40%、63.72%(均P<0.05),细胞丧失正常形态,界限模糊,细胞数量明显减少。Hochest33258染色显示,HD暴露使细胞核固缩浓染,发出较强蓝色荧光,呈凋亡特征性形态。流式检测显示,5、10、20 mmol/L HD暴露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0.62±2.41)%、(24.20±4.07)%、(78.75±8.39)%,与对照组(0.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JC-1染色显示,5、10、20 mmol/L HD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为对照组的(78.23±16.85)%、(51.44±10.03)%、(22.81±4.27)%(均P<0.01)。[结论]HD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有关。
李双月戚媛王哲敏陈若霖朴丰源
关键词:2,5-己二酮凋亡线粒体膜电位PC12细胞毒性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2,5-己二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BMSCs-CM)对2,5-己二酮(2,5-HD)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收集第5代BMSCs的上清液。PC12细胞暴露于2,5-HD,并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体系中不加入任何药物和上清液;BMSCs-CM对照组:在细胞培养体系加入终体积分数40%的BMSCs-CM;2,5-HD损伤组:3种不同浓度(5、10、20 mmol/L)2,5-HD作用PC12细胞24 h,制备2,5-HD细胞损伤模型;BMSCs-CM保护组:20 mmol/L 2,5-HD作用细胞的同时,分别加入终体积分数10%、20%、40%的BMSCs-CM。以上各组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并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5 mmol/L 2,5-HD损伤组细胞丧失原有形态,呈圆形、椭圆形,细胞活性下降,细胞损伤程度随2,5-HD浓度的增加而下降,20 mmol/L 2,5-HD损伤组细胞损伤最严重(P<0.05)。10%BMSCs-CM保护组异常形态细胞减少,细胞活性高于20 mmol/L 2,5-HD组(P<0.05);40%BMSCs-CM保护组保护效果最好,细胞形态趋近正常,细胞活性明显优于20 mmol/L 2,5-HD组(P<0.05)。结论 2,5-HD暴露导致PC12细胞损伤,BMSCs-CM对2,5-HD致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戚媛李双月陈若霖王哲敏朴丰源刘爽
关键词:2,5-己二酮PC12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用2,5-己二酮(2,5-HD),分别以200 mg/kg和400 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染毒,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进行腹腔注射。染毒6周后,以上各组均随机分为2组,分别任取1组大鼠尾静脉移植MSCs,每只大鼠移植1×106个MSCs。染毒及MSCs移植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和步态变化,并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记录大鼠尾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大鼠染毒6周时,低、高剂量组的步态评分分别升高至2.87±0.28和3.78±0.24、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延长为(5.15±0.29)ms和(6.75±0.35)m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减低为(13.20±0.51)m/s和(8.00±0.43)m/s。MSCs移植后,随移植时间的延长,模型大鼠步态评分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逐渐恢复。移植5周后,低、高剂量组的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恢复21.63%和16.08%,神经传导速度分别提高13.38%和38.71%,与未移植MSCs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s移植能明显改善正己烷致周围神经病大鼠的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
金慧朴丰源董伟戚媛陈若霖王哲敏刘爽李双月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正己烷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
利用层粘连蛋白扩增罗曼鹤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胚胎发育学、免疫学和肿瘤学研究重要的细胞模型,但如何大规模扩增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未分化潜能是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建立扩增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层粘连蛋白培养体系。方法:将体外分离得到的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层粘连蛋白培养皿和传统二维培养皿上。经过体外扩增,比较两种培养体系下,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表面标志物、扩增性能和成脂分化潜能。结果与结论:层粘连蛋白培养体系和常规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表面标志物表达没有显著差异,但层粘连蛋白培养体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都明显优于传统培养体系。可见层粘连蛋白培养体系能快速地扩增出大量增殖能力强和未分化性能良好的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生物学基础。
李双星戚媛朴丰源李亚晨刘晓晖邵静李双月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层粘连蛋白间充质干细胞扩增细胞外基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探讨全反式维甲酸(retinoic acid,R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联合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增殖情况;流式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90;选用第3代细胞,经RA、bFGF和EGF联合诱导后,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NSE)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第3、4、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BMSCs的均一性较好,第3代细胞CD29、CD90阳性率均在90%以上,而CD34阳性率仅为0.58%;BMSCs经诱导后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标志NSE。结论成功建立B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所得细胞纯度高、生物学特征稳定,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移植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实验基础。
李双月王哲敏陈若霖戚媛刘爽朴丰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