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建华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动静脉
  • 4篇子宫
  • 4篇子宫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血管成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子宫动静脉畸...
  • 3篇静脉畸形
  • 3篇畸形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成像
  • 2篇三维重建
  • 1篇蛋白
  • 1篇动静脉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管重建
  • 1篇医学图像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易建华
  • 4篇何援利
  • 2篇夏红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CTA重建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在子宫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血管成像(CTA)重建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例UAVM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数据,利用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I-3DVS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模型导入Free For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建出UAVM患者的肾脏、输尿管、膀胱、骨盆、子宫、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等数字化三维模型,清晰地显示UAVM的畸形血管团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基于CTA重建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为UAVM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为开展数字化解剖学提供可视化教学平台。
夏红易建华杨丽徐燕何援利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畸形三维重建血管成像
子宫动静脉畸形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和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静脉畸形(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UAVM)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例UAVM患者均应用腹部医学图像可视化系统(medical imaging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 system,MI-3DVS)对多层螺旋CT(multiple slice CT,MS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模型导入到Free Form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构建出UAVM数字化三维模型,可清晰显示肾脏、骨盆、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UAVM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基于MSCT数据,应用MI-3DVS和Free Form软件可构建出UAVM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模型为临床诊治UAVM提供清晰立体的影像资料。
夏红易建华徐燕杨丽何援利
关键词: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子宫动静脉畸形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医学图像
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诊断子宫动静脉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重建(3D-CTA)在子宫动静脉瘘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例子宫动静脉瘘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采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 3D-CTA可以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及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 3D-CTA能准确诊断子宫动静脉瘘,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立体的影像资料。
夏红易建华杨丽徐燕褚桂芬何援利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瘘血管重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64排螺旋CT数据,所有扫描图像均采用冠状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例患者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均能清晰显示骨盆、髂总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等,可以确定UAVM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情况及与毗邻血管、骨盆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夏红易建华徐燕杨丽何援利
关键词:子宫动静脉畸形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血管成像
局部晚期宫颈癌中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β-微管蛋白Ⅲ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情况,分析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与紫杉醇新辅助化疗(NACT)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47例LACC中,NACT有效率为72.3%(34/47)。β-微管蛋白Ⅲ阳性表达率为72.3%(34/47),其中表达(+)者占40.4%(19/47),(++)者占12.8%(6/47),(+++)者占19.1%(9/47)。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患者NACT有效率为46.7%(7/15),低表达患者为84.4%(27,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β-微管蛋白Ⅲ在LACC组织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显著性相关(P=0.021),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822、0.336、0.839)。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行NACT对LACC有效,LAC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异常表达与紫杉醇耐药有关,与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是宫颈癌预后判断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夏红易建华徐燕杨丽褚桂芬
关键词:宫颈肿瘤微管蛋白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