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刚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叙事
  • 4篇小说
  • 3篇秦腔
  • 3篇文学
  • 3篇乡土
  • 3篇《秦腔》
  • 2篇乡土叙事
  • 2篇《古炉》
  • 1篇地方本科
  • 1篇地方本科院校
  • 1篇地方文化
  • 1篇叙事比较
  • 1篇叙事方法
  • 1篇叙事方式
  • 1篇叙事伦理
  • 1篇叙述人
  • 1篇应用型人才
  • 1篇语类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机构

  • 10篇安康学院

作者

  • 10篇曹刚

传媒

  • 5篇安康学院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陕西教育(高...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写作课程改革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安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写作类课程在培养学生虚构文学的写作能力、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具体课程改革方式及成效,以期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作出一定的探索。
曹刚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重构历史文化魅力的“盐道”
2015年
《盐道》是李春平最新创作的一部力求全方位展示巴山盐道历史文化的小说,他突破了以往对城市和官场的书写,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写作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叙事方式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地域文化和风俗的书写等方面都有着精彩的展示。这部小说在历史与文学写作的交织中,建立了一种清新明丽的叙事风格,塑造了一批"良""善"的人物形象,再辅以独特的地域风俗和巫文化描写,探索出了一条用文学写作发展地方文化的全新道路。
曹刚
关键词:叙事方式地方文化
乡土中国叙事的祛魅化写作——重读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被引量:1
2013年
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贾平凹的《秦腔》对乡土叙事传统有借鉴也有创新,尤其体现在他对乡土中国写作的祛魅化处理上。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力求展示社会巨变中的乡土现状和农民的深层精神感受,从而为乡土文学的当代写作提供新的叙事经验。
曹刚
关键词:《秦腔》乡土叙事
论新世纪以来贾平凹的乡土叙述和修辞美学——以《秦腔》《古炉》和《老生》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2016年
一进入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创作出了《秦腔》(2005)、《古炉》(2011)、《老生》(2014)三部具有鲜明中国乡土特色的长篇小说。这其中每一部作品的问世都得到了评论界的积极讨论,爱者赞之,厌者骂之。评论的范围也从其主题内容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到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法的创新、叙事伦理的转变等方面都有所涉及。乡土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中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曹刚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叙述人叙事方法乡土叙事
浅谈安康祝寿类匾额中的福寿文化
2013年
匾额是我国很重要的一种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书法、建筑、礼仪、文化等多种要素的载体。本文选取的是安康本地匾额中的一类被称为福寿匾的一种,集中探讨了其中的文字内涵和体现出来的福寿文化,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安康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尤其是了解当地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曹刚
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叙述伦理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结合叙事学和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成果来对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中的叙述伦理做出探讨。从小说话语类型的角度出发,主要划分了民间大众的和国家政治的两大话语系统。这种不同话语系统的设置展示的是李锐在这一系列小说创作时所采用的一种独特的关注世界的方式,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叙述上的需要。对这种关注方式背后作者的伦理诉求的探讨,以及对读者阅读体验和伦理感受的具体分析也是本文区别于前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面。
曹刚
关键词:话语类型伦理诉求
记忆栖居在荒诞的土地上——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
2015年
在当代文学的书写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叙述一直都是需要直接面对的。贾平凹的《古炉》从他对"文革"的独特记忆和乡土经验出发,在探讨乡土与革命之间的深层联系上,展示了乡土社会中真实的生存现状和荒诞境遇。同时,他也通过塑造蚕婆、善人、狗尿苔这些"守火"者,探讨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地上获得救赎的可能性。
曹刚
关键词:《古炉》记忆荒诞
启蒙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
2012年
启蒙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二十世纪百年的历史。启蒙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本文力图通过对启蒙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作出梳理性的解释,得出启蒙主义在当下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的结论。
曹刚
关键词:启蒙主义五四运动民主
莫言小说中的“田野”意识和“朦胧”地带
2013年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文学创作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对莫言小说的阅读,可以发现在他的小说中鲜明体现出了一种"田野"意识。这种"田野"意识不仅表现在"说书人"立场的确立上,也体现在"田野"的独特空间特征上;莫言小说的另一特征在于向读者展示人性当中的"朦胧"地带。这两方面的努力成为了莫言在世界文坛上获得相应地位的原因。
曹刚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
《村子》与《秦腔》的叙事比较——兼谈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被引量:1
2017年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曹刚
关键词:《村子》《秦腔》乡土文学叙事伦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