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多发伤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爆裂
  • 1篇胸腰椎爆裂性...
  • 1篇胸椎
  • 1篇胸椎黄韧带骨...
  • 1篇严重多发
  • 1篇严重多发伤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爆裂性骨...
  • 1篇肢体
  • 1篇肢体长度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郭新辉
  • 6篇曹阳
  • 5篇库建斌
  • 4篇肖斌
  • 4篇熊学华
  • 2篇刘昕
  • 1篇刁喜财
  • 1篇宋国鸿
  • 1篇廖凡琼
  • 1篇蔡伟斌
  • 1篇许月莲
  • 1篇许啸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Ottawa足踝损伤鉴别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Ottawa Ankle Rules(OAR)对判断足踝损伤是否存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9例足踝损伤行OAR判断并行X线片检查,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OAR对足踝损伤导致骨折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5.11%,阳性预测值为26.26%,准确率为54.09%。应用OAR可以减少38%不必要的X线片检查。结论OAR简单易行,鉴别诊断足踝部骨折的敏感性极高,可以显著减少不必要的X线片检查。
肖斌蔡伟斌郭新辉曹阳库建斌
关键词: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59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常置换术,并进行了平均4~5年的随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异位骨化评定采用Brooker分级法;髋臼侧假体采用DeLee和Charnley方法进行影像学观察评定。结果:至最后一次随访,术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改善最为明显,髋关节前屈达到(83.59±9.15)°,髋关节后伸达到(18.43±6.46)°,Harris评分(87.36±5.39)分,其中优23例,良12例,优良率为81.39%,置换后5髋(8.47%)发生异位骨化。其余病例无感染、假体松动、折断、脱位移位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手段,可以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库建斌郭新辉曹阳肖斌熊学华刘昕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强直性脊柱炎
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应用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应用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在恢复肢体长度方面的准确性,并与体表标志测量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CroweⅠ、Ⅱ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2例,男5例,女17例;年龄36~69岁,平均53.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1例,术前检查患肢短缩情况,术中分别采取体表标志测量法、克氏针定位测量法判断肢体长度。术后检查术肢长度恢复情况。对比分析两种测量方法在肢体长度恢复方面的准确性及两种方法对手术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标志测量法、克氏针定位测量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分别为(6.0±3.4)mm、(3.3±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分别为27.3%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如何做到双下肢等长仍是手术的一个难点,克氏针定位测量法的准确性明显高于体表标志测量法,且此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肖斌廖凡琼许啸郭新辉曹阳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髋臼发育不良肢体长度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4例保守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与38例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方法优越性。结果:24例保守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0.83%(17/24);内固定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47%(34/38),内固定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具有更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库建斌郭新辉曹阳刁喜财肖斌熊学华刘昕
关键词: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骨盆骨折
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治疗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在治疗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治疗的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89例(ISS评分> 25分),致伤原因多为道路交通伤及...
熊学华郭新辉胡晓林曹阳库建斌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截瘫的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截瘫的临床病因、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4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致截瘫病例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X线、CT及MRI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脊髓受压位置、原因及决定手术治疗方案。15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示脊髓既有爆裂骨折块的压迫,又合并有骨化黄韧带的压迫;4例患者示无明显骨折碎块压迫,仅为骨化黄韧带压迫。15例患者手术均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评估疗效。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扫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6.5个月。1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术后括约肌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无明显恢复,其余10例术前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0分;术后为(1.645±0.453)分;术前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0分;术后为(1.845±0.564)分;术前及术后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术中发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外漏,经术中修补未见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5例患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骨化的胸椎黄韧带压迫脊髓是引起截瘫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手术彻底减压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使截瘫患者的功能部分恢复。
熊学华许月莲郭新辉曹阳库建斌宋国鸿
关键词:黄韧带骨化椎体爆裂骨折截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