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光

作品数:3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特征
  • 1篇生物量
  • 1篇水土
  • 1篇水土流失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壤抗冲性
  • 1篇土壤侵蚀
  • 1篇退耕
  • 1篇退耕地
  • 1篇自然恢复
  • 1篇流域
  • 1篇抗冲性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曾光
  • 2篇杨勤科
  • 1篇张信宝
  • 1篇姚志宏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侵蚀性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和崩解速率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抗冲性指标和崩解速率在数值上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其抵抗侵蚀能力减弱。不同利用类型0—10cm表层土壤抗冲性和崩解速率强弱关系均为:灌木林>草地>乔木林>果园>农地,而在20—30cm土层及40—50cm土层有所变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崩解速率和土壤抗冲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直线递增关系,灌木林地土壤崩解性能随抗冲性变化速率较快,直线斜率达到0.352,而农地的崩解性能随抗冲性变化起伏最小,直线斜率为0.0145,草地、乔木林地和果园位于两者之间。其中,乔木林地与草地二者直线斜率差异不大,在相同取样深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
曾光杨勤科姚志宏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冲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基于GIS区域水土流失模型土壤抗侵蚀性因子研究
区域水土流失模型是区域水土流失定期调查和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支持工具。本文着眼于区域水土流失模型对土壤抗侵蚀性因子的需要,在完成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III副区—天水藉河流域(二期)项目区野外布点的基础上,在各小流域内选择...
曾光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以吴起县双树沟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吴起县双树沟流域30个自然恢复草地植被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各植被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恢复条件下,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加,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依次经历了猪毛蒿群落—赖草+长芒草群落—赖草+铁杆蒿群落—铁杆蒿群落—铁杆蒿+茭蒿群落5个发展阶段,地带性植被类型铁杆蒿+茭蒿群落在研究区内开始出现,并且已经占有一定优势;随着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不断进行,Margalef等丰富度指数以及Shannon-wiener等多样性指数、Pielou等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都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在植被自然恢复的稳定阶段,虽然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增加,但是相对恢复初期来讲还是有所下降,并且有达到与初期相当水平的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在第1恢复阶段最大,而均匀度指数Jsw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在第5恢复阶段最高。随着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的不断进行,植被群落总盖度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而不断增大。
曾光杨勤科张信宝
关键词:植被特征自然恢复地上生物量黄土丘陵沟壑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