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婷
- 作品数:19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吡非尼酮对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体外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根据PFD用药的不同浓度分为对照组(0mg/m L)、实验组Ⅰ(0.15mg/m L)、实验组Ⅱ(0.3mg/m L)、实验组Ⅲ(1mg/m L),加药48h后应用CCK-8法检测其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ki-67和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各实验组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均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FD能明显降低ki-67阳性指数(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FD能降低TGF-β1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PFD对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机制与下调TGF-β1表达密切相关,在减轻角膜创伤愈合方面具有潜在的运用前景。
- 陈俊杰吴共发林俊汕曾宇婷黄绮亭
- 关键词:吡非尼酮角膜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增殖
- NLRP3炎症小体和氧化应激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胎盘组织中NLRP3炎性小体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探讨NLRP3炎性小体和氧化应激在HI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9年5月HIE患者胎盘组织(HIE组)及正常胎盘组织(正常组)各3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NLRP3表达。取两组新鲜胎盘组织各10例,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对两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评估。结果HIE组胎盘组织中有合体滋养叶细胞结节和有细胞滋养叶细胞的绒毛数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具有血管合体细胞膜的绒毛数少于正常组(P<0.05)。HIE组胎盘组织中的NLRP3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组的SOD活力低于正常组(P<0.05),MDA含量高于正常组(P<0.05)。NLRP3与SOD活力呈负相关(r=-0.63,P=0.00),而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74,P=0.00)。结论HIE新生儿胎盘组织中NLRP3炎症小体表达明显增加并存在异常氧化应激,两者存在相关性,其可能是新生儿HIE发生的原因。
- 韦婷艳杨杰曾宇婷黄绮亭刘钰君
-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胎盘
-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 :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 黎晔吴共发林俊汕区瑞章曾宇婷叶梓莹黄绮亭陈勍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生长分化因子-15
- miR-21通过PTEN/AKT通路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的迁移和增殖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 miR-21在多种肿瘤中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对白血病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中旨在探讨抑制miR-21对白血病K562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R-21 inhibitor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K562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细胞迁移和增殖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TEN、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抑制miR-21表达后K562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抑制miR-21能明显增强PTEN蛋白和减低p-AKT蛋白表达水平,对AKT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抑制miR-21表达可能通过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迁移和增殖。
- 吴共发黄绮亭曾宇婷林俊汕叶梓莹胡纯婷
- 关键词:MIR-21白血病PTENAKT
- 二甲双胍对高葡萄糖环境下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在高葡萄糖环境下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W480细胞在高葡萄糖及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后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并应用CCK-8法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葡萄糖作用不同时间后均能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二甲双胍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mol/L浓度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穿膜数为(40.18±2.22)%,明显低于高糖组和对照组(F=49.403,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明显增强,Vimentin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高葡萄糖环境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生长,二甲双胍能明显抑制有或无高葡萄糖环境下结肠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有关。
- 刘付俊业吴共发邱丽浈曾宇婷黄绮亭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二甲双胍葡萄糖
- 细胞块在宫颈液基细胞学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宫颈细胞疑难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标本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制片诊断,疑难病例制备细胞块并行HE染色及p16INK4A、Ki67染色,将单纯TCT(TCT组)与TCT结合细胞块HE和免疫细胞化学诊断(联合组)进行比较。结果:p16INK4A、Ki67在26例反应性不成熟鳞状化生细胞中均无表达,在22例HSIL阳性表达分别为81.8%(18/22)、90.9%(20/22);在30例绝经的萎缩上皮中均不表达,萎缩背景中的19例HSIL/SCC均阳性表达。TCT组和联合组的符合率分别为70.1%和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难宫颈TCT病例行细胞块制作、HE染色及p16INK4A和Ki67染色,可提高宫颈癌筛查的准确性。
- 吴共发郑娜芬叶梓莹曾宇婷黄绮亭区瑞章林俊汕李海刚
- 关键词:宫颈病变液基细胞学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
- Galectin-3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卵巢癌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7例卵巢癌组织及13例淋巴结转移癌galectin-3和EMT标记物E-cadherin与vimenit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galectin-3在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0.2%,其中Ⅲ+Ⅳ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在卵巢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5.4%,其中Ⅰ+Ⅱ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为49.1%,其中Ⅲ+Ⅳ期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高级别肿瘤的表达显著高于低级别,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卵巢癌中galectin-3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vimentin呈正相关。结论卵巢癌中出现galectin-3表达和发生EMT的病例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galectin-3和EMT标志物改变具有相关性,galectin-3可能通过EMT途径促进卵巢癌进展。
- 黎晔吴共发林俊汕曾宇婷黄绮亭卢淮武
- 关键词:卵巢癌半乳糖凝集素-3上皮-间质转化
- 简易细胞块和细胞芯片的制作方法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介绍一种石蜡包埋细胞块及细胞芯片的简易制作方法及验证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送检细胞学标本,采用简易方法制作成石蜡包埋的细胞块及细胞芯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TUNEL检测法验证其应用价值。结果此方法能简易制作出细胞块及60个点阵左右的细胞芯片,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凋亡染色证实,染色效果良好,结果可靠。结论本方法制作的石蜡包埋细胞块及细胞芯片的操作容易,设备简单,细胞形态和抗原保持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曾宇婷曾宇婷吴共发林俊汕郑娜芬韩静静区瑞章黄绮亭
- 关键词:细胞块细胞芯片石蜡包埋免疫细胞化学TUNEL
- 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向成纤维细胞转化过程的影响,探讨PFD抗角膜基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细胞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DMEM+10%FBS)、TGF-β1组(2 ng/mL TGF-β1+DMEM+10%FBS)和PFD组(1 mg/mL PFD+2 ng/mL TGF-β1+DMEM+10%FBS)。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ollagenⅠ、CollagenⅢ、Keratocan和CD90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呈Vimentin胞浆阳性。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FD组细胞的增殖OD值显著减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PFD组的细胞CollagenⅠ、Keratocan蛋白表达增强而CollagenⅢ和CD90蛋白表达减弱(P<0.05)。PFD组的CollagenⅢ/CollagenⅠ比值在3组中最低(P<0.05)。结论 PFD抗角膜基质细胞纤维化是通过抑制TGF-β分子途径,从而影响胶原合成和Keratocan、CD90蛋白表达实现的。
- 吴共发邱丽浈黄绮亭刘钰君曾宇婷陈俊杰
- 关键词:吡非尼酮角膜基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纤维化
- 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与前列腺相关标志物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35例。病理检查前3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标本中PAP、P504S、PSA的表达,分析ADC值与PAP、P504S、PSA表达的关系。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0-3mm2/s和(1.34±0.15)×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45,P=0.000)。PAP和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增生(Z=-7.055,P=0.000),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ADC值与P504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Spearman's相关系数r=-0.654,P=0.000);结论 PAP和PSA不能区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P504S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标志物;ADC值可以定量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且与P504S存在负相关,可以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MRI诊断的参考指标。
- 谭敬安陈焱君陈瑞燕林俊汕曾宇婷
-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