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小苹

作品数:81 被引量:29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北京市教委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地震
  • 27篇地磁
  • 13篇灾害
  • 13篇太阳活动
  • 10篇地震预报
  • 10篇地震预测
  • 8篇震磁
  • 8篇强地震
  • 7篇震前
  • 6篇地球
  • 6篇遥相关
  • 6篇震磁效应
  • 6篇前兆
  • 6篇中强地震
  • 5篇地磁异常
  • 5篇地球磁场
  • 4篇地磁转换函数
  • 4篇地震前
  • 4篇地震前兆
  • 4篇转换函数

机构

  • 58篇中国地震局地...
  • 21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国家地震局
  • 10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上海市地震局
  • 2篇辽宁省地震局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大连地震台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国立中央大学

作者

  • 81篇曾小苹
  • 50篇林云芳
  • 19篇赵明
  • 19篇续春荣
  • 12篇林云芳
  • 8篇白志强
  • 4篇刘绮亮
  • 3篇汪江田
  • 3篇钟国英
  • 3篇徐文耀
  • 3篇李曾中
  • 3篇张崇阳
  • 3篇于明鑫
  • 2篇张素琴
  • 2篇程明虎
  • 2篇赵明
  • 2篇董玉兰
  • 2篇陈绍明
  • 2篇李琪
  • 2篇陈维升

传媒

  • 14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地震
  • 4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天文研究与技...
  • 2篇2003天灾...
  • 2篇2007天灾...
  • 2篇2008天灾...
  • 2篇2009天灾...
  • 2篇2010天灾...
  • 2篇2014天灾...
  • 1篇气象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地磁转换函数研究震源区介质的电性变化被引量:7
1995年
以兰州地区视电阻率ρyx曲线与该地区地磁转换函数变化和中强近震的分析研究为例,从震磁效应的观点出发,发现可用地下电导率值将兰州地区自地表向下分为异常层、过渡层、无异常层和异常层4层,只有异常层中转换函数的模|A|、|B|,磁方位角均值及其均方差上△αP,以及总方差σZ随时间的变化在地震前有明显异常.由此可推测,异常层与地震活动区地下介质电导率的非均匀性变化有密切关系.此现象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其内涵和规律,还须深入研究.
曾小苹林云芳朱忠杰续春荣赵明张崇阳刘绮亮
关键词:地磁脉动地磁转换函数
中国持续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预测被引量:14
2003年
持续性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预测 ,是国际科学界难以攻克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作者近 2 0年来对越赤道气流的研究及其与中国持续性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的关系 ,并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李宪之教授有关“宏观系统”的概念及国家地震局曾小苹研究员对地磁场异常与暴雨和洪涝关系的研究成果 ,以及在以上科研成果基础上创立的“气象与地球物理综合法”在1998— 2 0 0 2 5年中 ,在中国汛期降水预测实践中所取得的结果。
李曾中程明虎曾小苹
关键词:越赤道气流
中低纬度变化磁场的分析(英文)
1989年
地球变化磁场呈现复杂时空特点,这是由引起该磁场的磁层一电离层电流以及地球内部感应电流的特性决定的。为了研究变化磁场的物理成因及其在日地物理事件中的特性。首先必须将组成变化磁场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然后逐一加以研究。 我们采用自然正交分量法对我国八个地磁台站的时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这些台站展布在27°12′48″到49°36′的中低纬度带内,正是Sq电流体系焦点所在的纬度带。分析结果表明,由发电机过程产生的Sq电流体系是这一纬度带主要的电流体系,与磁暴环电流有关的扰动电流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电流体系,在冬季月份,它往往超过Sq程度。此外与UT有关的磁扰变化也被明显地分离出来,它的成因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偏心结构有关。这些成份的相对大小随季节变化,而且有确定的纬度分布。 我们提出了一套单台分析和多台分析的方法。考虑到自然正交分量法收效快,稳定性好,所需资料列序列短的特点,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台站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法可以从成因上分离不同成因,使它在理论研究中具有优于一般付氏分析、时序迭加等方法,可为中低纬电流系成因研究提供有用的结果。
徐文耀张满莲林云芳曾小苹
关键词:VARIABLEFIELDSMIDDLELATITUDES
“膨胀-应变”磁效应及其应用
<正>由于孕育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量的变化缓慢,可以视为稳态或准稳态过程。因此,电磁学问题可按恒稳条件处理。如果将岩石孔隙和裂隙看作等效通道,则由于应力变化产生的等效电流沿最大加载方向产生磁场为
曾小苹林云芳续春荣赵明
文献传递
震前特大地磁异常及其短临预警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对地磁记录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地震前强烈的地磁异常现象反复出现;在震中附近极震区临震前36h至十几分钟,地磁场的特大异常数值随震级增大而增大。归算到距震中1 km处,Ms=6.0~9.5级破坏性地震的磁场异常值约为102~105 nT,异常强度甚至超过地球磁场量级5.5×104 nT。根据其强度特性及时空分布,这种临震前在震中附近的ULF磁场异常,表现为一种"磁间隙喷发"。由此地磁异常的特性,提出利用大地震前短临地磁异常作为预警信号进行防震预警的探讨,由地磁预警突破目前地震预测预报难的现实困境,有望收到防震减灾的新效果。
曾小苹郑吉盎王曌燚张素琴林云芳
关键词:震磁效应
地磁、地震和太阳活动性三种方法综合预测地震--2013年度地震预测成败原因探讨
用地磁、地震和太阳活动性三种方法对2013年度中国及邻区中强地震趋势的预测,至2013年10月为止的检验结果显示:预测的10个危险区中,①三要素很好的有3个,包含5个M=5.6-6.7级地震;②次好的有3个,包括M=5....
曾小苹林云芳
南极长城站的地磁现象与电性结构
<正>南极是地磁极所在地,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球物理场,是研究地球磁场的重要窗口。在对南极进行地磁观测和记录的同时,对其资料采用滤波技术、谱估计分析方法,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1.第一次建立了南极长城地磁总强度...
林云芳曾小苹赵明
文献传递
2003年中国汛期降水趋势预报
本文应用'气象与地球物理综合法',对2003年中国汛期降水趋势预报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1998-2002年预测评分情况、2003年汛期降水预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李曾中曾小苹
关键词:降水分析
文献传递
1996年12月16日高丽营地震的磁效应被引量:3
1998年
以1996年12月16日发生在北京高丽营的Ms4.0地震为例,运用空间相关对该震中周围地磁台的Z分量空间相关系数RZ随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进行研究,发现震前3个月高丽营附近地区的RZ开始下降,表明该地区地磁场的线性关系已被破坏,而这一破坏逐渐增大直至能量释放(地震发生),并于震后迅速恢复正常,表明地磁场的线性关系已恢复。通过对Z分量加权差分后,发现震前异常沿断裂带从震中向远处传播的空间传播方式。
赵明林云芳曾小苹续春荣
关键词:震磁效应断裂带
地球磁场局部异常与地震预报
<正>1987年以来,我们在利用中国地球磁场局部异常现象进行震磁关系的研究中,采取边探索边进行地震预报试验的方式。迄今为止,我们提出了以下5种较为有效且可行的预报地震的地磁方法。
曾小苹林云芳赵明续春荣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