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军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东海和黄海南部发光鲷的摄食习性被引量:3
- 2013年
-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及其随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光鲷摄取的食物种类有72种,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其主要食物种类,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发光鲷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与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发光鲷的总空胃率11.63%,胃饱满系数最高118.53‰,平均13.55‰.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发光鲷的营养级3.48级,春、夏、秋、冬4季依次为3.44、3.47、3.53和3.46级;≤50 mm、51~ 60 mm、61~ 70mm、71~80 mm和>80 mm 5个体长组依次为3.42、3.46、3.45、3.47和3.60级.研究表明,发光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在体长80 mm以前,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游泳动物.体长大于80 mm后,转向底栖生物/游泳动物(虾/鱼)食性.
- 金海卫薛利建朱增军潘国良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 浙南沿岸产卵场春季双斑蟳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南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双斑蟳生物量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双斑蟳的生物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6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4月与5月(P<0.05),各月相对高生物量站位主要为岛礁附近与近大陆岸线的站位;4月双斑蟳的生物量主要分布于水温11.0~13.0℃、盐度30.0~32.0、水深20.0~40.0 m的水域,5月主要分布于水温16.0~20.0℃、盐度32.0~35.0的水域,6月主要分布于水温19.0~21.0℃、盐度31.0~34.0、水深10.0~20.0 m的水域;4月水深20.0~40.0 m之间水域的生物量与其它水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1<0.01)。6月的平均生物量及各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4月与5月,这是其对鱼类饵料需求大幅提高的一种响应。春季各月等温、等盐线生物量集中水域与其它水域的生物量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其广温广盐生态类型有关。
- 潘国良朱增军张洪亮周永东
- 关键词:生物量环境因子
- 东海区短鳄齿鱼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6°00′~35°00′N,120°0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对东海区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的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区短鳄齿鱼属于浮游动物食性,兼食游泳动物;其主要饵料生物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主要食物种类的优势度随体长段不同而变化,食物种类分化明显,符合"最佳摄食理论";短鳄齿鱼食物种类的季节替代明显,更替率尤以春季为高,达100%,其余三季相对接近;不同区域出现的饵料生物的种类自北而南递增,区域间食物种类的相似性系数均低于50%,表明短鳄齿鱼食物种类的区域差异明显,其中又以北部与其他两区的差异最大;短鳄齿鱼的年空胃率为16.34%,不同季节、区域和体长组的空胃率变动幅度也较小;短鳄齿鱼的年平均胃饱满指数为27.13‰,四季呈高低相间分布,并以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与空胃率态势相同,自北而南递增,不同体长组的胃饱满指数差距甚小。
- 徐开达金海卫卢占晖潘国良朱增军
- 关键词:摄食生态
- MPI在杭州湾北岸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对2014年杭州湾北岸海洋功能区大型底栖动物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4年杭州湾北岸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总体较差,6个站位环境质量均为严重污染,MPI值从小到大依次为hy03、hy01、by02、PH01、PH06和PH04站位;同时,参考邻近海域的水质状况表明,各功能区的MPI值的季节变动较大,但环境质量均为严重污染,环境质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杭州湾属于强潮型河口湾,潮流的冲刷作用使底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人类活动对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的破坏逐年加剧,致使其生存空间减少,导致杭州湾北岸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环境承受较大的威胁。
- 王洋朱文斌王忠明张洪亮朱增军宋之琦
-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
- 东海和黄海南部细条天竺鲷的摄食习性被引量:11
- 2012年
- 利用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在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细条天竺鲷(Apogonlineatus)样本,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营养级及其季节与体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和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细条天竺鲷最主要的食物种类,它们的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分别为46.08和37.46,质量百分比分别为17.90和21.98,个数百分比分别为27.80和12.80。磷虾、十足类、端足类、鱼类和糠虾是其重要的食物类群。不同季节和体长组食物类群的个数百分比及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均极显著,食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替代也非常明显。细条天竺鲷的总空胃率14.01%,胃饱满系数最高76.69‰,平均11.26‰。胃饱满系数的季节差异极显著,而体长变化不显著。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春夏秋冬逐次提高。不同体长组的多样性指数以41~50 mm体长组最高,然后逐次降低;均匀度则呈现出先随个体的生长而降低,至体长61~70 mm后趋于稳定的状况。细条天竺鲷的营养级3.39级,春夏秋冬分别为3.31、3.59、3.39和3.33级。研究表明,细条天竺鲷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部分游泳动物;对食物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食物优势度集中;食性随季节和体长的变动而变化显著。
- 金海卫薛利建朱增军潘国良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 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摄食习性的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和黄海南部4个航次大面调查所获得的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胃含物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食物多样性程度及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和黄海南部七星底灯鱼属浮游动物食性,桡足类是其最主要的食物类群,其%IRI值、质量百分比和个数百分比分别为75.49、16.65和82.72。丽隆剑水蚤(Oncaea venusta)、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e)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七星底灯鱼的重要食物种类。七星底灯鱼食物类群各项指数的季节差异均不显著,而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胃饱满指数的季节变化明显;不同体长组的鱼,除食物种类的替代明显外,其余变化均不明显。七星底灯鱼的平均空胃率9.84%,胃饱满指数最高235.14‰,平均19.3‰。食物的多样性指数春夏秋冬依次降低,不同体长组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食物的均匀度变化趋势均同多样性指数。七星底灯鱼的营养级为3.41级,春夏秋冬四季的营养级依次为3.45、3.41、3.40和3.39,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 金海卫薛利建潘国良朱增军
- 关键词:食物组成摄食强度营养级
- 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7
- 2011年
- 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对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28°30'~30°45'N、121°30'~123°15'E)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77种,属18个大类,其中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类群。春、夏季间无共同优势种,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假磷虾(Pseudeuphausia)幼体;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软拟海樽(Dolioletta gegenbauri)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季节变化均极显著(P<0.001),春季丰度介于8.80~581.19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164.48 cfu/m3;夏季平均丰度介于15.09~1102.07 cfu/m3之间,平均丰度为352.47 cfu/m3;春季生物量介于3.76~569.50 mg/m3之间,生物量为140.16 mg/m3;夏季平均生物量介于16.35~1603.09 mg/m3之间,平均生物量为442.73 mg/m3。春、夏季节间群落结构指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体数、种类数、多样度、丰富度和均匀度差异均极显著(P<0.001)。
- 张亚洲金海卫朱增军潘国良
- 关键词: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群落结构
- 浙江海域商渔与船碰撞事故特征、原因及避碰对策被引量:4
- 2016年
-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遏制或减少浙江海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提供参考。
- 徐开达戴乾朱文斌卢衎尔王好学张洪亮朱增军
- 关键词:浙江近海碰撞
- 浙江衢山岛南部近岸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根据2011年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与秋季(11月)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定置刺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浙江衢山岛南部近岸水域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季共捕获甲壳动物15种,它们隶属于1纲2目9科15属;所有种类中除2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10种、广温低盐种2种、高温广盐种1种;夏季的重量密度、尾数密度与其余三个季节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口虾蛄为各季节的共同优势种;丰富度指数(D)与平均表温呈二次曲线相关(P<0.05),重量密度与平均表温呈幂函数曲线相关(P<0.05)。总体而言,春季、夏季与秋季衢山岛南部近岸水域甲壳动物均以广温广盐种为主。
- 张洪亮张龙陈峰朱增军王伟定
- 关键词:甲壳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 东海区鳓鱼的摄食习性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东海区采集到的309 ind鳓鱼(Ilisha elongata)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了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不同季节鳓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鳓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有60余种,浮游甲壳类、鱼类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IRI%为46.54%),其次是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IRI%为30.38%)、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IRI%为12.08%)和不可辨认的头足类(IRI%为6.48%)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鳓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1),而无明显的叉长变化,摄食强度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相对较高,而冬季最低。
- 蒋日进薛利建张洪亮朱增军
- 关键词:鳓鱼食性食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