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昭华

作品数:36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1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中缅边界
  • 7篇交涉
  • 5篇战争
  • 4篇袁世凯
  • 4篇清末
  • 4篇麦克马洪线
  • 4篇划界
  • 3篇新中国
  • 3篇主义
  • 3篇外蒙古
  • 3篇边疆
  • 2篇因应
  • 2篇袁世凯政府
  • 2篇日俄战争
  • 2篇清政府
  • 2篇中印
  • 2篇中印边界
  • 2篇主权
  • 2篇外交
  • 2篇外蒙古问题

机构

  • 3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36篇朱昭华

传媒

  • 8篇苏州科技学院...
  • 3篇东南亚之窗
  • 2篇西伯利亚研究
  • 2篇史学月刊
  • 2篇中国边疆史地...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历史档案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西域研究
  • 1篇历史教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西藏研究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藏学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英国驻锡金政务官的使藏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自清末到英国殖民势力退出印度,锡金政务官在"英藏关系"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活跃的角色。从1920年贝尔使藏开始,英国建立了不定期地派遣锡金政务官访问拉萨的"惯例"。锡金政务官的使藏,虽在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着不同的任务,但依据其目标,大致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阻挠汉藏关系的恢复与发展,抵消中央势力在西藏的影响力;二是以调停汉藏纠纷及西藏内部矛盾为名,干涉西藏事务,增强西藏对印度之依存性;三是协调英藏双方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以"保卫"英属印度的利益,但同时又不过于刺激西藏当局以避免其倒向民国中央。
朱昭华
再考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被引量:4
2003年
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换文,最终划定了两国争论多年的滇缅'南段未定界',即为中缅边界的'1941年线'.本文认为国民政府之所以做出让步,主要原因在于面对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急需英政府的帮助开辟滇缅铁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由于在路线选择上,滇缅铁路要经过滇缅'南段未定界',英政府即以'划定一条缅甸政府感到满意的边界线'为条件,迫使国民政府付出了代价.
朱昭华
关键词:国民政府抗日战争
论袁世凯政府对西藏危机的因应
2012年
进入中华民国后,中国的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英国对西藏问题的公开干涉,袁世凯政府运用了各种方法,包括劝诱西藏接受"五族共和"的观念,支持共和政权,对英国施压的谈判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取得与西藏直接谈判的成功。囿于中国的实力,这些方法都未能取得成功。在随后的西姆拉会议期间,北京政府的政策是前后一致并且合理的,只是在袁世凯迫切需要英国支持其帝制方案时,中国的对藏政策才失去了先前的气势,变得更具和解性。即使如此,袁世凯仍然希望在西藏东部保存一块明显比英国愿意让予中国的更大的地区,作为英国在藏势力范围与中国之间的缓冲带,从而保护中国的西南边界。
朱昭华
关键词:袁世凯划界
袁世凯政府时期中俄有关外蒙古问题的交涉被引量:2
2009年
清末边疆改革措施的失当与民国初年中国政局的动荡,为西方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兴风作浪提供了时机。外蒙古政权在沙俄的策动与支持下宣布独立,中俄两国就此进行了三年多交涉,最终于1915年达成《中俄蒙协约》。尽管对中国来说,这是个丧权辱国的协约,但协约所确定的中国对外蒙的宗主权,仍是对强权政治下宗主权理论的一种突破。袁世凯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通过外交谈判使外蒙的身份从独立国家变为中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地方,已属不易。
朱昭华
关键词:袁世凯外蒙古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原则与实践被引量:2
2012年
近代遗留下来的中国边界领土争端大致可以分为“位置性边界争端”和“领土性边界争端”.针对不同的边界问题,新中国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原则与办法。60年代初,国际关系的紧张与中国边疆局势的动荡促使中共领导人加快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步伐,中国相继与缅甸等6国解决了边界问题。中国政府在边界谈判过程中贯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保障了这一时期边界问题的顺利解决,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尽快解决边界争端的意愿。从国家长远利益看,在中国对外战略从“一边倒”转向“两条线”的60年代,陆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为中国赢得了较为安定的边疆局势。
朱昭华
关键词:睦邻外交
从班洪事件到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被引量:12
2006年
班洪事件及“1941年线”的划定,是近代中国边疆史上较为重要的历史事件,直接影响了今天中国的西南边界。学术界对于班洪事件的发生多认为是英帝国主义的越界入侵,至于“1941年线”的产生则很少有人探讨。本文主要借助中、英双方的有关档案对班洪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探讨,认为英政府利用中国方面“刘陈线”绘制的错误,单方面进入滇缅未定界内进行矿藏勘测,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国民政府在边界问题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抗争,但面对抗战的危局与英国的要挟,最终还是做出让步,划定了中缅边界的“1941年线”。
朱昭华
关键词:班洪事件中缅边界
“麦克马洪线”问题的争论及其解决被引量:2
2010年
中国西南边界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是英国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纠纷,也是至今中国仅存的陆路未定界中争议最大的一块地方。1960年中缅北段边界的划定并不意味中国政府认可了"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邓小平曾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把争议较大的中印东、西两段边界联系起来解决,将是两国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妥协、互利方案的最佳途径。在处理敏感的麦克马洪线问题上,印度政府应吸取中国与其他邻国达成边界协议的经验,果断处理中印边界争端,其间如何引导以及应对民众情绪,将成为印度政府解决边界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朱昭华
关键词:麦克马洪线中缅边界中印边界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发展评析
2011年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一方面承袭了中国传统"华夷之辨"民族观,一方面在近代西方民族政治理论与中国时局发展的影响下,经历了由"种族革命"到实现中华民族自决的变化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一直具有强烈的种族主义色彩,将种族等同于国家。接受"五族共和"乃是民国初年孙中山迫于形势在政治上的一个权宜之举。1919年后,孙中山开始转用"中华民族"一词来统合国家,同化边疆少数民族以实现民族主义的成功,是孙中山为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掠夺,早日实现民族独立、自由所进行的国族构建思考,虽然仍带有大汉族主义思想的残痕,但它无疑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其"民族"内涵的现代化转化。
朱昭华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
论清末西藏分裂主义的产生
2015年
清末西藏分裂主义的产生与清代的边疆民族政策、清末西南边疆新政、外部帝国主义的挑唆密不可分。有清一代边疆民族政策的消极影响阻碍了汉藏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不利于国家认同的产生,在此形势下,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西藏新政的政治改革直接触动了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僧俗上层的既得利益,导致了其离心倾向的产生,客观上又为国外分裂主义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朱昭华
关键词:清末分裂主义
也谈朝鲜战争与台湾问题被引量:4
2008年
持续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不仅加深了朝鲜半岛的分裂,也使中国台湾问题遗留下来,成为当今中国实现国家统一以及中美关系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朝鲜战争的爆发打乱了新中国解放台湾的日程,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新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最佳时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面对的国内外形势都使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十分艰难。然而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出现了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时机,但因中国政府对敌我力量的错误估计以及对北朝鲜领导人意见的顾虑,这次机会没能把握住。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成为台海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而引发中美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朱昭华
关键词:朝鲜战争台湾问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