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鸣萍 作品数:16 被引量:112 H指数:6 供职机构: 义乌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义乌市科研计划项目 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宫瘤宁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考察宫瘤宁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宫瘤宁胶囊,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肌瘤体积,血清MMP-9、VEGF、性激素(E2、FSH、PRL),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瘤体积缩小,MMP-9、VEGF、性激素表达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宁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清MMP-9、VEGF、性激素表达,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 俞佳丽 朱鸣萍 赵文龙 朱敏关键词: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改良体位辅以分娩球介入工具对产妇分娩控制水平及情绪特质的影响剖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产妇引入改良体位辅以分娩球介入工具对其分娩控制水平以及情感特质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于2015年10月~2017年6月接收的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改良体位辅以分娩球介入工具的措施。两组产妇均在干预后接受Mc Gill疼痛问卷(SF-MPQ)测评;记录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情况;两组产妇在分娩前和分娩后第2天均接受由Zung编制的SAS和SDS量表测评;利用分娩控制量表(DCS)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控制力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VRS、PPI和DCS评分分别为(5.9±1.2)分、(18.8±2.9)分、(2.6±0.5)分、(167.8±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6±1.9)分、(27.9±4.7)分、(3.6±0.8)分、(119.8±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2.8±3.6)分、(52.3±3.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7.9+±4.4)分、(59.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产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即将分娩的产妇而言,引入改良体位辅以分娩球介入工具,能有效提高其分娩控制水平,且能改善其情绪特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季庆玲 虞文青 朱鸣萍关键词:改良体位 分娩球 产妇 早发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胎盘生长因子和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子痫前期患者血浆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胱抑素C (Cys C)水平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发子痫前期患者47例为早发子痫前期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正常妊娠组,均于入院后第2天抽取孕妇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LGF含量,采用乳胶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浊度法测定血浆胱抑素C含量。结果早发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浆PLGF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浆Cys C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子痫前期患者中的重度组血浆PLGF水平低于轻度组,血浆Cys C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妊娠结局不良组血浆PLGF水平低于妊娠结局良好组,血浆Cys C水平高于妊娠结局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LGF水平降低且与妊娠结局呈负相关,血浆Cys C水平升高与妊娠结局呈正相关。 俞佳丽 朱鸣萍 赵文龙 朱敏关键词:胎盘生长因子 胱抑素C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15年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是一类可以同时在子宫肌层内及静脉腔内生长的特殊类型的软组织肿瘤,其组织来源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均发生于子宫,其中部分病例的肿瘤组织超出盆腔静脉丛,进入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引起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IVL较为罕见,生物学行为特殊,在临床上极易误诊。近年来本院收治了2例IVL患者,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例1女,41岁。因体检发现“子宫平滑肌瘤”,于2010年7月诊断为“浆膜下平滑肌瘤”收治入院。自述近年来月经量增多,并有经前期阵发性下腹痛,经期正常,无阴道流血,平产(1-0-1-1)。有高血压病史7年余,一直服用降压药物,自述血压控制良好,否认手术史。术前B超:肌层外中等回声团块,诊断:子宫浆膜下平滑肌瘤。胸部X线摄片无异常。入院1周后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巨检:全子宫标本,总体积11.0cm伊7.0cm伊5.0cm,内膜厚0.3cm,光滑,宫腔内有节育环,肌层厚2.0cm。左侧阔韧带处可见多个结节及蠕虫状组织(见图1),最大结节直径4.0cm,切面灰白、细腻、有光泽及小囊状结构,部分切面见有流水状条纹。肿瘤组织与子宫肌层密切相连,边界不清,部分肿瘤组织伸入肌层,与子宫肌层融为一体。蠕虫状组织多位于宫旁大静脉腔内,质韧、富于弹性似皮筋样,可部分被拉出脉管外。宫颈肥大,双侧输卵管无殊,卵巢见囊性卵泡。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与血管关系密切(见图2)。肿瘤细胞核细长,呈波浪状,染色质可见颗粒状结构,似纤维母细胞样,核分裂像少见。细胞界限不清,部分区域有胶原样组织形成,细胞疏密不等,部分富于胶原的少细胞区与多细胞区相间隔,形成多层的复合板样结构。肌层内肿瘤细胞与脉管内肿瘤细 胡茂通 朱鸣萍关键词: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子宫平滑肌瘤 文献复习 肿瘤细胞核 软组织肿瘤 CBL结合TBL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实习教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CBL)的教学法联合以团队为基础(TBL)的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12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产科实习的五年制医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实验组采用CBL结合T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技能测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整体教学效果,包括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满意度,基于上述各项指标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和实习前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0.42,P=0.67),但实验组的临床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72,P<0.01)。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思维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3和2.44,均P<0.05)。但两组学生在信息获取及分析能力和教学满意度上没有显著的差异(t值分别为0.08和1.82,均P>0.05)。结论相比传统教学法,CBL联合TBL教学法在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更能促进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提升,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临床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使用。 朱鸣萍 杨方纬 楼云霞 陈风华 严立祥 朱进璐 季俊男关键词:CBL教学法 T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及TBS系统检测宫颈病变526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008年 朱鸣萍 唐咏梅 肖春来关键词:液基超薄细胞技术 TBS系统 宫颈病变 苏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苏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20例行镇痛分娩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苏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A 组0.5 g/L,B 组1.0 g/L,C 组2.0 g/L),记录三组孕妇镇痛效果和产程情况。结果 A 组产后2 h 出血量(147.55±25.39)mL,总产程时间(727.54±56.38)min;B 组产后2 h 出血量(131.03±18.73)mL,总产程时间(573.53±40.09)min;C 组产后2 h 出血量(120.03±14.84)mL,总产程时间(493.82±34.51)min。三组间产后2 h 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3427、7.5517,均 P <0.05)。A 组 VAS 疼痛评分(3.15±1.14)分,氧分压(17.11±1.43)mmHg,二氧化碳分压(52.73±2.59)mmHg;B 组 VAS 疼痛评分(2.01±0.76)分,氧分压(18.24±2.03)mmHg,二氧化碳分压(50.01±1.68)mmHg;C 组 VAS 疼痛评分(1.51±0.35)分,氧分压(19.41±2.76)mmHg,二氧化碳分压(47.21±1.02)mmHg。三组间 VAS 疼痛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6514、2.8525、5.6814,均 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7.50%, B 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C 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1,P >0.05)。结论采用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新生儿和产妇预后较好,因此应首选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在分娩镇痛中。 张晓青 朱鸣萍 吴萍关键词:分娩疼痛 苏芬太尼 罗哌卡因 106例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意义不明确的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的病理诊断。[方法]对106例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患者行HPVDNA检测,同时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106例ASCUS患者中慢性炎症81例(76.4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0例,占24.69%(20/8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5例(CINⅠ12例,CINⅡ9例,CINⅢ4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3例,占92.0%(23/25);慢性炎症和CIN患者的HPV感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两型及以上HPV感染阳性率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CUS患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结合HPV检测,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朱鸣萍关键词:宫颈疾病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检查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镇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3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B组给予0.1%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镇痛,C组未要求镇痛分娩,观察三组分娩情况.结果 A组产程用时(261.38±19.87) min,产后2h出血量(241.03±34.57) rmL;B组产程用时(260.09±19.69) min,产后2h出血量(238.66±35.01) mL;C组产程用时(270.46±20.86)min,产后2h出血量(251.75±36.79) 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72、1.035,均P>0.05).A组胎儿心率(142.34±21.57)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77±0.21)分,脐动脉血pH值(7.27±0.06);B组胎儿心率(145.21 ±21.49)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79±0.20)分,脐动脉血pH值(7.26±0.08);C组胎儿心率(143.78±22.01)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9.64±0.24)分,脐动脉血pH值(7.28±0.07);组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3、0.360、0.114,均P>0.05).A组镇痛起效时间(12.13±1.76) min,疼痛评分(1.03±0.46)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2.39±3.21)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3.26±1.49) min,剖宫产率为8.00%;B组镇痛起效时间(12.04±1.69) min,疼痛评分(1.01±0.52)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1.04±3.18)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3.49±1.51) min,剖宫产率为9.00%;C组镇痛起效时间(16.77 ±2.51) min,疼痛评分(3.76±1.23)分,镇痛后宫缩持续时间(26.98 ±5.87)s,镇痛后宫缩间隔时间(2.65±0.75) min,剖宫产率为48.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或t =6.148、8.522、5.749、4.095、61.316,均P<0.05).结论 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即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产程并减少产后2h出血量,同时对宫缩影响小,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朱鸣萍 虞文青 吴萍 刘稚媛 杨瑾关键词:罗哌卡因 单腔球囊和COOK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单腔球囊和COOK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共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足月妊娠产妇,均符合引产指征并接受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宫颈Bishop评分均<6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单腔球囊组(n=250)和COOK球囊组(n=250),比较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单腔球囊组引产后Bishop评分(t=0.389)、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χ^2=0.456)与COOK球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分娩情况方面,单腔球囊组诱发有效宫缩时间明显长于COOK球囊组[(15.08±3.02)h vs.(14.51±2.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3,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和分娩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2、0.938、0.482,χ^2=0.506,均P>0.05);母婴不良结局方面,单腔球囊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80%vs. 6.00%)、产褥期感染率(5.20%vs. 4.00%)、羊水污染发生率(6.80%vs. 8.00%)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60%vs. 1.20%)与COOK球囊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52、0.410、0.263、0.145,均P>0.05)。结论单腔球囊和COOK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促宫颈成熟效果接近,在产妇分娩情况和母婴结局方面安全性均较好,产科临床实际中可结合产妇意愿和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朱进璐 朱鸣萍 杨方纬 季俊男关键词:足月妊娠 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