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7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专利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电气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7篇电池
  • 22篇离子
  • 21篇离子电池
  • 19篇正极
  • 17篇正极材料
  • 15篇锂离子
  • 15篇锂离子电池
  • 9篇电化学
  • 9篇SUB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6篇电池正极
  • 6篇电池正极材料
  • 6篇配合物
  • 6篇锂离子电池正...
  • 5篇电化学性能
  • 5篇碳化钛
  • 5篇配位
  • 5篇锂硫电池
  • 5篇钠离子

机构

  • 75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中铁七局集团...
  • 1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洛阳理工学院
  • 1篇桂林飞宇科技...

作者

  • 75篇李伟
  • 27篇刘峥
  • 15篇钟胜奎
  • 11篇唐富顺
  • 9篇张哲
  • 8篇姜吉琼
  • 6篇黄斌
  • 5篇刘勇平
  • 5篇杨建文
  • 4篇李磊
  • 4篇王友
  • 4篇吕慧丹
  • 3篇吕奕菊
  • 3篇徐悦斌
  • 2篇陈远荣
  • 2篇刘杰
  • 2篇李昌明
  • 2篇贾明子
  • 2篇孙丹
  • 2篇陈晓雁

传媒

  • 3篇电源技术
  • 2篇功能材料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原子与分子物...
  • 1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云南冶金
  • 1篇电池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5
  • 9篇2024
  • 10篇2023
  • 13篇2022
  • 19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掺杂的磷酸锰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硅掺杂的磷酸锰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将锂盐、锰盐、磷酸盐和硅烷偶联剂按摩尔比为1∶1∶1∶0.2-0.5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于500℃-800℃烧结10-30h,冷却后即为LiM...
钟胜奎张鹰鹛姜吉琼李伟
文献传递
一种P掺杂SnS<Sub>2</Sub>纳米片阵列光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掺杂SnS<Sub>2</Sub>纳米片阵列光电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四氯化锡、硫粉分别作为锡源、硫源,采用气相沉积法,在导电基底上沉积二硫化锡,获得SnS<Sub>2</Sub>纳米片...
刘勇平庄杨吕慧丹李伟黄成王子良
文献传递
生物质碳/聚氟磷酸锰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碳/聚氟磷酸锰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先利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甘蔗渣,制得碳源,再通过球磨法将水合醋酸锰、氟化钠、磷酸二氢氨、乙酸钠和碳源,在无水乙醇中球磨,制得流变相浆体...
刘峥李伟艾慧婷梁秋群程夏邢淋慧周含子
文献传递
不同锂源对高温固相法制备NCM811正极材料储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4种不同的锂盐(LiOH·H_(2)O、Li_(2)CO_(3)、LiNO_(3)、CH_(3)COOLi),以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所制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所有合成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颗粒尺寸均为微米级,具有层状结构(R-3m空间群)。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锂源制备的LiNi_(0.8)Co_(0.1)Mn_(0.1)O_(2)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差别很大。其中采用LiOH∙H_(2)O为锂源,经500℃预烧结6 h后,在800℃下烧结16 h获得的样品锂镍混排程度最低,电化学性能最佳。在0.1 C(1 C=180 mA/g)倍率下其可逆比容量高达206.2 mAh/g,在10 C大倍率下,其可逆比容量仍保持有80.9 mAh/g;在0.5 C倍率下10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最高放电比容量为176.2 mAh/g,平均放电比容量为140.1 mAh/g。动力学及电极稳定性分析发现,LiOH∙H_(2)O制备的样品的电化学可逆性最好,Li^(+)扩散系数最大,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最好。
芦志刚李延伟姜吉琼李伟姚金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固相烧结
一种可降低柴油发动机碳烟氧化温度的管状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尾气碳烟颗粒物净化的管状La<Sub>1‑x</Sub>Ce<Sub>x</Sub>Co<Sub>1‑y</Sub>Zr<Sub>y</Sub>O<Sub>3‑δ</Sub>钙钛矿型复合氧化...
唐富顺杨光皓程成李竺娟张哲李伟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大兴安岭北部额尔古纳成矿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额尔古纳市太平川钼矿区位于该带满洲里-莫尔道嘎段(中段)。为查明太平川钼矿区找矿有利地段,指导今后勘查工作部署,本论文在该区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和...
李伟
关键词:找矿方向找矿标志元素地球化学钼矿地质花岗岩类
文献传递
锂/钠混合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2)FePO_(4)F/C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23年
将锂/钠混合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2)FePO_(4)F/C作为研究对象,建立Na_(2)FePO_(4)F、NaFePO_(4)F、NaLiFePO_(4)F、Na_(2)FePO_(4)F/C、NaFePO_(4)F/C、NaLiFePO_(4)F/C的结构模型,并依据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这六种材料的能带、态密度、键长变化以及形成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的Na_(2)FePO_(4)F,石墨烯包覆的Na_(2)FePO_(4)F的金属特性更良好,电子传输性质更优异,同时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这表明在电池长时间循环过程中,Na_(2)FePO_(4)F/C晶体结构不容易发生坍塌,容量衰减率更小,这为碳包覆改性制备复合正极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容婷李伟鲁明峻吕奕菊刘峥艾慧婷
关键词:计算化学
旗帜快运服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其快速发展之下,物流行业也应运而生。从该行业的发展之初到迄今为止,物流业也从方方面面的角度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
李伟
关键词:服务营销
一种Cr基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基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材料的绿色合成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对苯二甲酸有机配体与三价铬离子以一种绿色的合成方法合成出一种Cr‑BDC金属有机配合物,所用溶剂为乙醇。该金属有机配合物热稳定性可达320℃...
唐富顺翟颖杨光皓李伟李圣晨张哲
二维TiO_(2)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进展
2025年
综述了近年来层状二维二氧化钛(TiO_(2))及其复合材料在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中的应用。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因为其结构的稳定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及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SIBs负极材料应用上的优势,阐述了层状二维TiO_(2)的制备方法,如化学剥离法、模板支撑法等。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的掺杂及复合的方法,以及通过调控TiO_(2)(001)晶面的暴露、设计氧空穴,增加电化学活性的方法。介绍了层状二维TiO_(2)复合材料在SIBs负极材料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证明二维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可以提高TiO_(2)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马骏杰李伟蓝晓琪刘峥周烽海陈远志
关键词:负极材料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