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会
- 作品数:26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原适应不同水平群体的X线、心电图、闭合气量改变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对久居高原不同适应水平群体的X线、心电图、闭合气量改变进行了观测。受试者52人。以慢性适应期高原低氧反应症状学表现划分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两个群体。结果表:根据高原低氧反应临床症状、X线肺动脉段突度参数改变、心电图、异常改变、闭合气量改变分析表明,肺动脉段突反1~2mm区间内,同时在在上述改变的适应不良群体个体发生率为15.8%,而在肺动脉段突度3~8mm区间内则为65.2%(≥9mm区间观察例数有限)。表明进一步探讨上述改变之间的内涵,将有助于对适应能力或适应水平做出客观的制定,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 李全会雪支肖楚有良孟宪法
- 关键词:低氧肺动脉压
- 久居高原人(4000m)重返低地后(2260m)8年心血管X线的动态观测
- 1993年
- 本文报告曾长期移居高原(4000m)重返低地后(2260m)8年心血管x线形态学变化。61名体力劳动者,按重返低地居住年限停留梯度,分析心血管四项指标改变,以探讨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改变在重返低地后再适应过程中的可复性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久居高原群体肺动脉段突度、右肺下动脉横径、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等三项指标参数重返低地后2年即已呈减小趋势,差异显著(P<0.01)。单纯肺动脉高压下山后恢复快、幅度大、时间短,高原性心脏病者恢复相对缓慢,但随重返低地后居住年限延长,可自行恢复,而高原性心脏病并发肺心病者则不然。
- 李全会雷云肖楚有良张雪松李邦基孟宪法
- 关键词:肺动脉压
- 高原低氧环境P波微细变化的动态观察及其个体差异被引量:1
- 1995年
- 高原低氧环境P波微细变化的动态观察及其个体差异李全会,李永寿,石志红,孟宪法,匡延龄(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青海省西宁市解放军第4医院青海医学院高原生理学教研室西宁810014)人体移居高原,在习服过程中必然引起心肺功能相应的变化。...
- 李全会李永寿石志红孟宪法匡延龄
- 关键词:高原低氧环境心电图
- 移居高原罹患矽肺矿工20年心血管X线改变的动态观测被引量:5
- 1997年
- 选择移居2500m高原63名矽肺矿工,连续20年摄后前位胸片,按居住年限分组,自身对照,观察矽肺与肺动脉高压的演变过程.分析矽肺X线心血管4项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动态观察矽肺X线及心血管各指标的改变,对预测高原人体矽肺的发生,评定矽肺的发展程度,观察疗效和对矽肺愈后判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全会孟宪法朱柏杜凤兰张成全吴吉贤赵玉屏
- 关键词:缺氧症矽肺心血管
- 久居高原人重返低地后八年中心血管X线动态观测被引量:5
- 1994年
- 笔者报告61例移居高原(4000m)20年,重返低地后(2260m)8年过程中的心血管X线形态学改变。按重返低地居住年限梯度,分析心血管四项指标改变,探讨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在重返低地后再适应过程中的可复性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表明:久居高原群体肺动脉段突度、右肺下动脉横径、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等三项指标参数重返低地后2年即已呈减少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纯肺动脉高压下山后恢复快,幅度大,时间短。高原性心脏病者恢复相对缓慢,但随重返低地后居住年限延长,可自行恢复,而高原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发肺心病者则相反。
- 李全会雷云肖张雪松李邦基楚有良孟宪法
- 关键词:缺氧症肺动脉
- 高原低氧不同适应水平群体(4850m)MEFV指标测定的分析──对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价值初步探讨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对进入4850m高原后连续半年114名体力劳动者MEFV进行了动态观察。按进住时间梯度,通过对高原低氧不同适应水平群体的肺功能变化的演变进程的观察。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同一条件下,发病组MEFV有关指标参数明显低于未发病组,机体在低氧应激下发病组各指标参数波动较大,且无规律性,低氧反应严重,恢复慢。这种改变也许对高原病易感人群预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线索。而且揭示有高原适应衰退现象。
- 李全会李永寿楚有良
- 关键词:低氧MEFV
- 急性高原低氧MEFV有关参数的测定比较
- 1991年
- 文献报道,人进入高原后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各参数及最大通气量(MVV)增加,并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上述文献均采取总体平均处理方法,但却忽略了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而这种个体差异与急性低氧症状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对快速进入高原群体进行用力MEFV有关参数观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 李全会张春浩高振清任朝利更登杨景义
- 关键词:急性低氧MEFV
- 急性低氧P波微细变化的动态特性及其个体差异
- 本文对进入4850 m 群体以症状学为依据划分为适应良好和适应欠佳两大类群,并对 P 波微细变化及心电图有关参数进行了半年高原现场追踪描记,以观察高海拔人体心电图变化特性及急性高原低氧心电图反应的个体差异,探讨其高原医学...
- 李全会李永寿石志红匡延龄孟宪法
- 文献传递
- 低氧适应不同水平人体最大呼气流量指标的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既取决于缺氧的程度、速率和时程,也与个体的生理学特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急进海拔4 850m后的重体力劳动群体进行了连续半年的最大呼气流量(MEFV)15项指标监测,以高原症状的多少和严重程度将受试群体划分为不同适应水平组,旨在观察高原低氧时MEFV指标演变进程,初步探讨高原病易感人群中MEFV指标改变的意义。
- 李全会李永寿杨景义
- 关键词:低氧最大呼气流量
- 移居高原矿工矽肺20年心血管X线的动态观察
- 尘肺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职业病。本文对移居2500M海拨20年内的煤矿工定期连续拍摄后前位胸片,按居住年限,自身对照分析,探讨矽肺的X线演变过程及其与心血管四项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资料完整的煤矿工矽肺共计63人,均男...
- 李全会雷云肖匡延龄石志红何建英吴吉贤赵玉屏张成全孟宪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