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军
- 作品数:31 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Ⅲ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被引量:11
- 1995年
- 报告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治疗结果。从1984年1月~1989年1月,应用新辅助化疗的方法治疗Ⅲ期乳腺癌30例.其5年生存率为73.4%,非新辅助化疗的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为40.0%。临床观察发现术前化疗后原发肿瘤明显变小。光镜下见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炎细胞浸润,肿瘤区域内见血管内皮增生、管壁增厚、透明变性和管腔闭塞.癌巢间胶原纤维增生及纤维化改变。提示:应用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乳腺癌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
- 李力军刘春燕杜伟生王玲娟连正杰张文莉范洁崔永旺郭怡辉汪金钟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辅助化学疗法
- 乳腺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动态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olubleinterleukin 2receptor ,sIL 2R)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52例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3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 33例正常人血清sIL 2R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IL 2R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 ,其手术后3周血清sIL 2R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乳腺癌患者血清sIL 2R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Ⅲ期患者血清sIL 2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结论 :血清sIL 2R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乳腺癌的一项标志物。
- 吕大鹏王波张敏李力军张士东连正杰杜伟生
- 关键词:受体可溶性白介素-2乳腺癌
- 肠道血管瘤的诊治探讨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报告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肠道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10例,毛细血管瘤2例,混合性血管瘤2例,作者认为:钡剂双重对比造影及选择性血管造影对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正确的手术方法可以治愈本病。
- 李力军王玲娟杜伟生于国
- 关键词:肠肿瘤血管瘤
- 胃平滑肌肿瘤4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报告及分析42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42 例病人中,男17例,女25 例。主要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27例,上腹部疼痛14 例。病理证实15 例为平滑肌瘤,27 例为平滑肌肉瘤。术前38行胃镜检查,32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术前确诊率为78.6% 。结果 在15例平滑肌瘤病人中,5例行病灶局部切除术,8例为胃部分切除术,2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在27 例胃平滑肌肉瘤病人中,11 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2例行全胃切除术,1例行胃、空肠广泛切除术。22 例获随访,时间为1~14 年,均健在。结论 胃镜检查与B超检查结合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 郑进军张同林张自顺周孝思李力军
- 关键词:胃肿瘤超声诊断胃出血
- 面罩固定与整体挡铅技术在头颈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被引量:7
- 2003年
- 头颈部集中了许多重要器官,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疗技术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要求极高.传统的头颈肿瘤放疗多采用头垫软枕SSD垂直照射技术摆位,患者不自主体位变动很大.文献报告传统摆位技术患者不自主体位移动发生率达到15%,最大位移7 mm,因此无法保证实施分次放疗和重复摆位的准确性.同时临床医师在设计照射野时,由于位移等因素的影响,使照射野过大或偏小,正常组织不能得到很好保护,或肿瘤部分遗漏,其精度达不到放疗质量控制的质量保证要求.为此我科对头颈肿瘤放疗的患者采用面罩固定加整体挡铅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张春利房彤陈力孙保锦李力军
- 关键词:面罩固定整体挡铅技术头颈肿瘤
- 青年大肠癌的特点及预后(附33例分析)
- 1993年
- 国内外报告表明青年人大肠癌的预后较成年人差,为探讨这方面问题笔者就33例40岁以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性。临床资料我院1961年8月~1980年8月收治大肠癌368例,资料完整者288例,1988年8月前随访275例,随访率为95.5%,其中40岁以下(包括40岁(下同)33例(下称年青组),40岁以上242例(下称对照组)。年青组20~40岁,平均25岁。男17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1.06:1。
- 崔永旺李力军
- 关键词:大肠肿瘤青年人流行病学预后
- 放疗同期服用“三阳血傣”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评价放疗期间同期服用三阳血傣口服液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2003年10月,来自6个研究中心符合入组条件的72例病例按IIIA/IIIB分期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放射治疗+三阳血傣)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安慰剂)。放射治疗采用6MV~15MV的X线,治疗靶区包括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区,常规剂量分割,治疗剂量60Gy~70Gy,脊髓受量不超过40Gy;试验组同期口服三阳血傣口服液:每次两支(10ml/支),每日3次;对照组同期口服与三阳血傣口服液外观相似的安慰剂;按WHO实体瘤疗效(双径法)和毒性评价标准,评价靶病灶反应率和早期毒性反应;按孙燕教授等编制的中国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比较卡氏评分和体重变化;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构成和疗效差异。[结果]可评价61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靶病灶总有效率(缩小>50%),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及体重的改善和稳定率(治疗后减治疗前≥0)分别为:77.42%和53.33%(95%CI77.42±14.72和53.33±17.85;P=0.048)、58.06%和56.67%(95%CI58.06±17.37和56.67±17.37,P=0.912)、87.10%和73.33.%(95%CI87.10±11.80和73.33±17.85,P=0.173)、61.29%和36.67%(95%CI61.29±17.15和36.67±17.24,P=0.054),按治疗中心、年龄、性别。
- 吕纪马王绿化李力军胡小电陈冬朱广迎李文辉张红星周宗玫殷蔚伯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药
- 术中粒子植入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4年
- 吕大鹏李力军
- 关键词:术中放疗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
- 放射性粒子^(125)I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北京铁路总医院自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3年 8月 ,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 19例 ,均为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复发病人。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交替植入 5 FU缓释化疗粒子和放射性12 5I粒子。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Matchedperipheraldose ,MPD)为 90~ 130Gy。平均每例使用12 5I粒子 11粒 ,5 FU6 0 0mg。结果 19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经盆腔摄片证实放射性粒子的位置无变化。疼痛缓解率为 85 7% (12 / 14 ) ,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 5~ 9d。于术后 3~ 6个月CT复查肿瘤变化 ,提示瘤体不同程度缩小 ,其中 2例完全缓解 ,12例部分缓解 ,4例稳定 ,局部控制率为 74 %。随访 6~ 2 8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 17个月 ,最长 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 2 6个月 ,现仍存活。 1例术后 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结论 放射性12 5I粒子和 5 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 李力军高宏封国生刘璐童冠圣单毅吕大鹏杜伟生
- 关键词:直肠癌复发性放射性粒子缓释化疗5-FU
-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被引量:13
- 2003年
- 李力军于世平孙兴臣吕大鹏连正杰高宏杜伟生
-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晚期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