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回顾分析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2年9月-2008年4月应用空心螺钉结合克氏针或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43例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男35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砸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左足28例,右足15例。按照Myerson分型:A型9例,B1型2例,B2型25例,C1型4例,C2型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8例(GustiloⅠ型6例,GustiloⅡ型2例),闭合性损伤35例。伤后至手术内固定的时间平均4.6d(2.5h~21d)。所有患者术后4~6周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6~18周去除内固定后开始部分负重行走。[结果]43例获得13~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无感染、断钉、内固定松动、骨不连和足弓塌陷等并发症。参照周许辉疗效标准,优26例,良15例,中2例,优良率为95.3%。6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均伴有伤后关节面的损伤。[结论]对新鲜高能量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取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均能确诊。早期诊断和正确分型、把握手术时机、解剖复位、合理的内固定和外固定及适时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张海波李华强王晓
- 关键词:高能量损伤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 闭合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闭合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8年12月,应用闭合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27例,年龄23-58岁,平均39.4岁。首先行早期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成功后择期行颈前路经损伤间隙椎间盘切除减压、适当型号Syncage椎间融合器植骨后植入和带锁钛板内固定重建,术后定期随访并参照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6.6个月。所有患者闭合牵引复位成功且无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3.5-5个月融合。术后Frankel分级:B级4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1例无恢复;C级10例恢复至D级7例、E级3例;D级8例恢复至E级6例,2例无恢复;E级5例仍为E级。[结论]闭合牵引复位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应用Syncage椎间融合器加带锁钛板行单节段融合固定在满足颈椎损伤节段减压融合术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和恢复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前凸的同时,利于护理和脊髓功能康复,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的选择。
- 张海波李华强蒋忠仆王晓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前路手术
- 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评价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8月~2011年2月,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技术治疗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5例。[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12~26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20例移植皮肤Ⅰ期愈合,5例有少量点状皮肤坏死,换药2~3周后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9.5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效果评定:外形满意23例,尚可2例;功能正常19例、基本正常6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下肢严重复合伤,严格适应证前提下的内固定联合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海波刘亚峰李华强张中原张青
- 关键词:内固定骨折皮肤撕脱伤
- 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3月应用钛合金重建钢板和/或空心螺钉治疗37例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3~68岁,平均36.5岁。均行X线检查,其中32例行三维CT重建。手术切口采用标准Judet入路21例和肩胛骨外侧缘入路16例。结果随访10~39个月,平均25.4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复位满意。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2周。按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0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对于移位严重的肩胛骨骨折强调手术内固定,同时应依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因重建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可靠,允许早期锻炼,临床效果满意。
- 张海波李华强李勇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重建钢板骨折固定术
- 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外侧"L"形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50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6例,Ⅲ例25例,Ⅳ型19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50例患者术后获12~35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无切口和深部骨性感染发生。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出现切口皮缘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术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分别为(13.9±5.1)°、(104.6±8.4)°、(39.8±3.3)mm,术后分别为(32.5±3.3)°、(124.1±6.2)°、(31.8±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可6例,优良率为88%。结论:足外侧"L"形入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显露充分、关节面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于累及距下关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疗效确切。
- 张海波李华强曹亚伟贾思明
- 关键词:粉碎性跟骨骨折距下关节内固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