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焕

作品数:17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肝硬化
  • 10篇中医
  • 10篇中医证
  • 9篇证候
  • 8篇中医证候
  • 4篇代偿
  • 4篇代偿期肝硬化
  • 4篇乙型
  • 4篇临床前
  • 4篇肝炎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肝组织
  • 2篇血压
  • 2篇乙肝肝硬化
  • 2篇乙型肝炎肝
  • 2篇乙型肝炎肝硬...
  • 2篇证候要素

机构

  • 16篇广东省中医院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金域医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珠海市妇幼保...
  • 1篇珠海市中医院
  • 1篇澳门科技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李国焕
  • 11篇张均倡
  • 9篇熊倩
  • 8篇李野平
  • 8篇李金菊
  • 6篇王岭
  • 5篇王新华
  • 5篇俞家福
  • 4篇凌云彪
  • 4篇张志魁
  • 4篇付新录
  • 3篇胡萌
  • 3篇舒盼
  • 3篇谭志健
  • 3篇何军明
  • 2篇关少侠
  • 2篇刘培中
  • 2篇成杰辉
  • 2篇李春涛
  • 2篇方统念

传媒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新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甘肃医药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黄水蜜膏敷脐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四黄水蜜膏敷脐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西医综合,利尿、护肝解毒、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抗生素。治疗组35例四黄水蜜膏(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冰片、乳香、血竭、没药各10g,苦参20g,伸筋草15g,透骨草20g),研磨成粉,加适量凉水与蜂蜜,拌糊,外敷脐部及周围,再红外线灯照射脐部,微微加热,3∽4h/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水蜜膏敷脐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李国焕张均倡李金菊熊倩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敷脐红外线灯照射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以肝脏大体形态学联合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从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为分析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7例中西医治疗前后行二次肝脏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中药(4例)、西药(1例)及中西药结合(2例)治疗对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的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①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方面:1例小结节肝脏表面结节基本消失,6例结节形态未见明显变化;②在组织学改变方面: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变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后纤维化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西药治疗无变化;在反映肝脏受损的炎症程度及范围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见减轻,中药、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变化;在肝脏受损的坏死程度方面,西药治疗后坏死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论①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大体结节形态可争取不变化或延缓进展,甚至部分可以有逆转;②三种治疗方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各有所长:中西药结合治疗在抗纤维化和抗炎方面效果较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为优,西药治疗在抗炎方面可能较中药治疗效果为好,而中药治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较明显。
李野平王岭张均倡王新华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熊倩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秦传英刘勇王超
关键词:组织学肝硬化
我院10年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我院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我院住院的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结果:共有384例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住院;24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男性为193例,女性为47例,男女之比为4.1:1;144例肝癌患者中,男性为129例,女性为15例,男女之比为8.6:1;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分布情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为男多于女,在乙肝肝癌患者中更为显著。
李野平熊倩李金菊李国焕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性别
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不同地域多中心参与研究,以统一调查表形式,调查600例高血压病患者(广东省珠海市300例、江苏省常州市100例,江苏省南京市100例,辽宁省沈阳市100例),分析地域不同所致高血压病患者基本情况、体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的差异,及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结果: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较明显差异,珠海市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为瘀血阻络(32.7%)、痰瘀阻络(22.3%)、肝肾阴虚(21.7%)、肝阳上亢(17.0%)、痰火上扰(15.7%)、肝火亢盛(14.7%);常州市和南京市分布无明显差异,主要证型为肝肾阴虚(29.0%, 39.0%)、肝阳上亢(26.0%,37.0%)、痰浊壅盛(13.0%,12.0%)、痰瘀阻络(6.0%,12.0%);沈阳市主要证型为肝阳上亢(31.0%)、心血亏虚(30.0%)、瘀血阻络(24.0%)、肝肾阴虚(23.0%)。不同地域患者体质、部分生活及饮食习惯等也有较大差异(P<0.05,P<0.01)。结论:不同地域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明显差异,与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体质等有一定相关性。
王严冬刘志龙刘培中刘立昌杨华伟方统念潘伊凡劳成峰吴小秋成杰辉关少侠李国焕刘克锋申春悌陆岩
关键词:高血压辨证分型证候特点
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临床诊断标准尚不能诊断为肝硬化,但根据肝硬化诊断"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即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以丰富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诊断资料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各证候具体分布为:肝气郁结型10例(40.0%),湿热蕴结型8例(32.0%),标准外证型6例(24.0%),水湿内阻型1例(4.0%),无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及无证可辨者。(2)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合计80.0%)。肝气郁结型中G1占70.0%,G2占20.0%,G3占10.0%,G4、G0各占0%;湿热蕴结型中G1占50.0%,G3为25.0%,G2、G4各占12.5%,G0为0%。(3)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72.0%为S4,28.0%未达到S4(即组织形态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肝气郁结型中S4占80.0%,S3占20.0%;湿热蕴结型中S4占75.0%,S3占25.0%。(4)此期25例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在本研究中,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肝气郁结、湿热蕴结为主,正虚尚不明显,相应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大体形态改变以小结节为主;此组患者肝组织形态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约占28.0%)。
张均倡王岭王新华李野平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熊倩李国焕李金菊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候病理学
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波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46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医诊断,将46例患者分为:肝硬化代偿前期15例,代偿期15例和16例失代偿期。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分别定量测定肝脏的剪切波速;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比较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剪切波速之间的关系。剪切波速在不同时期肝硬化中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中,郁证、湿证、瘀证和气虚在肝硬化的不同时期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热证"、"阳虚"和"阴虚"在肝硬化各个时期中无明显差异。中医征候在肝硬化不同时期的变化,导致肝脏中纤维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肝脏剪切波测试时,剪切波波速会随着征候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李国焕舒盼张均倡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征候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恩替卡韦片治疗24 w,给予观察组患者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为(320.4±196)ng/ml,层黏连蛋白为(180.9±80)ng/ml,Ⅲ型前胶胶原为(261.2±132)ng/ml、Ⅳ型胶原为(204.1±78.1)ng/m,谷丙转氨酶为(169.87±13.32)U/L、白蛋白为(34.05±6.94)U/L、总胆红素为(48.89±11.03)μmol/L,门静脉直径为(12.9±1.1)mm,脾脏长度为(12.9±1.1)mm、脾脏厚度为(48.6±4.7)mm,观察组透明质酸为(334.7±119.8)ng/ml,层黏连蛋白为(183.2±79.6)ng/ml,Ⅲ型前胶胶原为(252.5±139.8)ng/ml、Ⅳ型胶原为(203.3±74.1)ng/m,谷丙转氨酶为(171.53±11.21)U/L、白蛋白为(33.46±7.53)U/L、总胆红素为(49.33±10.1)μmol/L,门静脉直径为(13.1±0.7)mm,脾脏长度为(122.1±3.9)mm、脾脏厚度为(48.9±4.2)mm,两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透明质酸为(205.2±49.6)ng/ml,层黏连蛋白为(149.8±64.3)ng/ml,Ⅲ型前胶胶原为(192.7±99.8)ng/ml、Ⅳ型胶原为(159.2±42.5)ng/m,谷丙转氨酶为(54.89±6.65)U/L、白蛋白为(35.59±7.2)U/L、总胆红素为(20.89±9.65)μmol/L,门静脉直径为(11.7±0.85)mm,脾脏长度为(117.3±2.9)mm、脾脏厚度为(46.8±3.6)mm,观察组透明质酸为(158.2±79.1)ng/ml,层黏连蛋白为(104.3±59.7)ng/ml,Ⅲ型前胶胶原为(140.2±76.4)ng/ml、Ⅳ型胶原为(111.4±56.8)ng/m,谷丙转氨酶为(24.37±7.33)U/L、白蛋白为(41.02±6.3)U/L、总胆红素为(10.32±8.03)μmol/L,门静脉直径为(10.2±0.5)mm,脾脏长度为(109.4±3.1)mm、脾脏厚度为(44.4±2.0)mm,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0%(P<0.05)。结论恩替卡�
李国焕舒盼张均倡胡萌李玉龙
关键词: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扶正化瘀胶囊
便易通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通过各种检查能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长期排便费力、排便次数少、排便不尽感、大便干硬等。多因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尤其是中老年人。自2006年以来,我科通过门诊接诊的患者,采用协定方便易通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100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李春涛王立恒李国焕陈慕豪黄健华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肠道器质性病变排便次数功能性肠病
乌梅丸治疗慢乙肝患者失眠经验总结被引量:3
2017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与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失眠是慢乙肝患者常见临床症状,短则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失眠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紊乱,影响慢乙肝治疗。西医是治疗慢乙肝所致失眠常用方法 ,但其效果并不佳。张均倡教授基于中医古籍对失眠病因病机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用于治疗厥阴病的乌梅丸亦可以用于慢乙肝患者失眠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王爱华李国焕
关键词:乌梅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失眠
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究按临床诊断标准尚不够条件但根据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以充实肝硬化的中医证候理论。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5例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直视下观察)、肝组织分级分期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①肝脏大体形态改变在各证候要素中具体分布为:瘀(76.0%)>郁(72.0%)>脾虚(60.0%)>湿(48.0%)>热(36.0%)>阴虚(4.0%)>阳虚(0%)=其他证候要素(0%)=无证可辨(0%);②肝脏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多分布在G1、G2,瘀以G1、G2为主(G1占52.6%,G2占31.6%),郁以G1为主(占61.1%);③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主要为S4,部分未达到S4(即组织学诊断尚不能确立肝硬化);在证候要素瘀中S4占78.9%,在证候要素郁中S4占72.2%;④此期患者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80.0%为小结节。结论:本研究中,①临床前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以瘀、郁为主,G1、G2为其主要的肝脏炎症程度分级评分,S4为其主要肝脏纤维化程度分期评分,亦见部分未达到S4,小结节为其主要大体形态改变;②此组患者肝组织学活检诊断肝硬化存在一定的漏诊率(28.0%)。
王岭李野平张均倡王新华熊倩李国焕李金菊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证候组织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