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敬仕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美术
  • 2篇艺术
  • 2篇中国画
  • 2篇人文
  • 2篇人文性
  • 2篇文化
  • 2篇美术技能
  • 2篇美育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文化
  • 2篇国画
  • 2篇高师美术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结构
  • 1篇扬州八怪
  • 1篇有感
  • 1篇中国画论
  • 1篇中国水墨

机构

  • 7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中国美术家协...

作者

  • 10篇李敬仕

传媒

  • 3篇中国花鸟画
  • 2篇中国美术教育
  • 1篇艺术探索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 1篇浙江纺织服装...
  • 1篇中国书画
  • 1篇当代中国画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论美术技能的人文性——兼答张晓涧教授被引量:3
2007年
美术技能是对美术符号(语言)的识别和掌握,美术符号体现的意义、意味,总是与审美体验相联系,这是美术技能人文性的内在依据。艺术符号与认知活动使用的科学语言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两者虽有联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美术技能教学中的人文性缺失,同美术技能不具人文性,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不能混淆。作为审美教育的美术教学,其特点是媒介的形式性,过程的动情性,效应的自由、创造与超越性。它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使人性得以完整,这才是美术教育人文性的真正体现。
李敬仕
关键词:人文性美育审美心理结构
法天贵真 画之大道——论顾坤伯山水画艺术及其教学传承
2007年
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的法则、天地的法则、社会的法则,同审美的法则、艺术的法则是完全一致的。先秦古籍《乐记》曾指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则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李敬仕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乐记》道法自然
高师美术高考制度必须改革
1999年
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它通过所有学科共同培育而实现对人的基本素质和动力的造就。作为实施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同样要纳入这一轨迹之中。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许多环节中,首要的一环是招生制度上的弊端。招进的新生犹如初生婴儿,没有吮...
李敬仕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高考制度美术高考高师美术专业民族文化意识
“逆向种族主义”思维的产物——读〈吴冠中说“国画”〉有感
2007年
从《美术报》所载童中焘《也说"国画"》一文中,欣赏到了其转录的《吴冠中说"国画"》的全文。声名如日中天的吴冠中,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他爱在学术上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却暴露出他的轻浮浅薄。早就有人批评他:"
李敬仕
关键词:中国画论《美术报》中国水墨画美术评论家扬州八怪民族文化精神
什么是“笔墨等于零”的前提?
2006年
“笔墨”是品评中国画的专用术语,指的是构成画面的笔和墨。在“笔墨等于零”的前面加上“脱离具体画面的”“孤立的”这样的前提,是在经验世界里毫无实际操作意义的虚假命题。它的真正前提是“没有感知笔墨形式美的眼睛”,对于这样的眼睛来说,笔墨不能成为它的审美对象,再好的笔墨也毫无意义,其价值只能是零了。
李敬仕
关键词:笔墨躬行实践
艺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06年
追求“和谐”,一直是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共同奉行的美的原则。艺术与社会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艺术的没落也标志着社会的没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是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它体现的不仅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是生活质量的升华。艺术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归根结蒂表现为对人的个体的作用。当我们社会的人都能将生活美化、艺术化,都能拥有精神“愉悦”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会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充盈的内容。
李敬仕
关键词:艺术和谐社会
飘荡在思乡情怀中的寻梦者——对任伯年作品的一种解读
2008年
晚清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26岁时选择了辗转流离的奔赴异乡之途,经由宁波、苏州等地,最后于29岁时定居上海直至客死。上海期间,任伯年敏锐地洞悉了代表艺术发展前景的新意识新趣味。寻求新的艺术语言的同时,他的创作母题大量来自于对童年、故乡的回忆和诗化。这是他在“思乡”情怀中呈现给新兴城市观众的一个美好“幻象”,既舒缓了异乡现实带来的精神压力,也抚慰了漂泊者心身的不安定感和失落感。
李敬仕
关键词:飘泊思乡
“逆向种族主义”思维的产物——读《吴冠中说“国画”》有感
2007年
"中国画"名称最早出于西方人之口,中国人对西洋画的传入,给予了隆重的礼遇。吴冠中认为出于对"异种"的排斥,以示"正宗",才出现了"国画"之称,完全是毫无根据的杜撰。世界万物都存在差异,各物都有特殊性。中画、西画也因各自的特殊性,决定了各自的"墙"。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推倒墙,亦即去掉了特殊性,这一事物也就不复存在。吴冠中的许多言论、缺乏起码的学术规范,滥用和偷换概念,说话自相矛盾,学术上的肤浅轻浮显而易见。他一再矮化和贬低中国画,是他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上的一种偏见,"推倒国画之墙"论,就是"逆向种族主义"思维的产物。
李敬仕
关键词:中国画思维
创造与技能——对高师美术创作教学方法的思考
2003年
在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创作仍然是一门必要的课程.毕业生的跳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创作教学.由于当前美术高考模式的误导,在应试教育氛围中走进高师美术专业的新生,创造思维受到很大的抑制.创作教学不要局限于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时,要从学生入学时就抓起,建立起一个开放性的动态流程教学.
李敬仕
论美术技能的人文性被引量:2
2006年
技能性很强的美术课.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在培养“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技能是不可缺位的重要中介。作为美育课程之一的学校美术教学,其不同于非审美教育的特征是在于通过形式媒介的感染和诱发。最终导致受教者对形式的一种超功利的观照和操作,是对形式自由的把握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人的技巧等纯形式因素直接显示人,显示人的力量,本身就具有艺术力量和审美意义。把技能排除在入文领域之外.并同人文相对立的所谓“重技能、轻人文”的提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李敬仕
关键词:美术技能人文性美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