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作品数:142 被引量:348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不同品种干制香菇子实体等鲜浓度值差异分析 被引量:16 2018年 以中国12个主要栽培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培养料、发菌、转色、出菇以及加工前的干制处理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获得的不同品种的香菇子实体中的游离氨基酸、5’-核苷酸含量和等鲜浓度(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香菇中同一种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品种939与申香8号的总氨基酸含量相近,但品种939中天冬氨酸的含量是申香8号的3.7倍,鲜味氨基酸以武香一号含量最高,为(5.76±0.13)mg/g,是135品种的2.2倍,甜味氨基酸以605含量最高,为(14.35±0.32)mg/g,是Cr04品种的2.6倍;不同品种香菇子实体中鲜味核苷酸以605含量最高,为(5.24±0.27)mg/g,是808品种的3.3倍;但是综合各种呈鲜成分,申香10号的EUC值最高,达(342.1±4.61)g MSG/100 g。 于海龙 李玉 陈万超 李文 宋春艳 尚晓冬 章炉军 张美彦 杨焱关键词:香菇 风味成分 一种评价食药用菌液体菌种活力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食药用菌液态菌种活力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食药用菌液体菌种预处理:将食药用菌液体菌种进行匀浆处理,得到分散均匀的液体菌种;取匀浆后液体菌种,用培养基稀释,得到液体菌种稀释液;(2)向液体菌... 张劲松 郭嘉 冯杰 刘艳芳 唐传红 周帅 颜梦秋 杨焱 李文 吴迪 谭贻 刘利平 刘方香菇生长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其风味评价 被引量:45 2018年 为了明确影响香菇风味的特征性挥发性风味成分,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结合电子鼻系统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的风味进行差异区分,利用相对风味活度值(ROAV)分析挥发性风味成分对香菇子实体风味的贡献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明确香菇生长过程中的特征性风味成分,并对不同生长阶段香菇子实体进行风味评价。结果表明,在香菇子实体的6个生长阶段中,共检测出13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八碳化合物。电子鼻系统可以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香菇子实体风味进行差异区分。挥发性成分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环戊烷、二甲基二硫、3-甲基丁醛、E-2-壬烯醛和2,4-癸二烯醛是香菇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关键风味物质,对香菇子实体风味贡献较大。PCA分析发现,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1-辛烯-3-醇、3-甲基丁醛、己醛、2-甲基丁醛、1-庚烯-3-酮、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和2-十一酮10种挥发性成分为香菇的特征性风味成分;成熟期、未开伞生长阶段采收的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优,菌盖完全开伞后,香菇子实体风味品质较差。本研究结果为香菇栽培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李文 陈万超 陈万超 杨焱 张劲松 冯杰关键词:香菇 挥发性风味成分 风味评价 一种构建非感染性胃黏膜损伤细胞模型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构建非感染性胃黏膜损伤细胞模型的方法及应用,属于细胞模型构建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构建非感染性胃黏膜损伤细胞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浓度为2×10<Sup>4</Sup>‑2×10<Sup>5</Su... 吴迪 杨焱 马强 张忠 张劲松 陈万超 李文 刘艳芳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检测猪羊牛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PCR引物体系及检测方法 一种快速检测猪羊牛动物源性成分的多重PCR引物体系及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检样品总DNA为模板,利用所述引物对I、引物对II和引物对III组成的多重PCR引物体系进行多重PCR扩增实验,反应结束后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 王金斌 唐雪明 李文 潘爱虎 贾军伟 白蓝 蒋玮 李鹏 吴潇 吕贝贝 刘华文献传递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选育高产多糖黑木耳菌株 被引量:4 2023年 为选育高产多糖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以黑威单片作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原生质体,经过3轮迭代诱变,从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诱变菌株中筛选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通过5代继代培养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稳定性,采用拮抗实验观察菌株间的拮抗情况,通过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分析菌株间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与黑威单片相比,诱变菌株D3-56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5.02%和48.40%,诱变菌株D3-60的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提高13.15%和60.83%,诱变菌株D3-56和D3-60的多糖产量分别提高70.69%和81.97%;诱变菌株D3-56和D3-60菌丝生长速度稳定,且与黑威单片存在遗传差异。 李庆伟 李文 周益帆 杨焱 杨焱 孔祥辉关键词:黑木耳 多糖 同步检测动物源性成分的四重PCR的条件优化和检出限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为建立肉制品中牛、羊、猪、鸡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高效多重PCR检测方法,利用4对牛、羊、猪和鸡源特异性PCR引物(靶基因序列来源于线粒体基因组)对多重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确定该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四重PCR方法最佳反应条件为牛、羊、猪、鸡源特异性引物浓度分别为0.16μmol∕L、0.40μmol∕L、0.16μmol∕L、0.16μmol∕L,退火温度58℃,退火时间45 s,循环次数4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建立的牛、羊、猪和鸡4种动物源性成分四重PCR的g DNA检出限为25 pg。应用优化后的四重PCR方法对20份市售肉制品样本进行盲样检测,验证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现行标准的检测结果一致,掺假率达45%。本试验为该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王金斌 李文 李文 白蓝 刘华 白蓝 唐雪明关键词:动物源性成分 检出限 食品安全 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猴头菌液体发酵菌丝体中麦角甾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在斜面培养基中活化后的斜面菌丝体猴头菌菌株,挑取菌丝块接入种子培养基中,接种后于20‑30℃、100‑200r/min下培养5‑10天,得到... 张忠 吴迪 杨焱 张劲松 冯杰 李文 陈万超 刘艳芳中国工厂化主栽双孢蘑菇品种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通过33对SSR引物对7份双孢蘑菇栽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检测出62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2~4个,平均为2.48个。其中25对引物在7个双孢蘑菇基因型中存在明显多态性,占检测引物总数的75.76%。SSR引物仅能将7份菌菇材料区分为4类。其中,国内褐色双孢蘑菇主栽菌株棕秀一号、LY、LC的遗传相似系数为1,与国外褐色双孢蘑菇菌株MG遗传相似系数为0.645 2。国内褐色双孢蘑菇与国外褐色双孢蘑菇菌株MG遗传背景存在差异,国内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结果解释了国内褐色双孢蘑菇菌株遗传背景狭窄,多样性差,选育褐色双孢蘑菇优良栽培菌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王金斌 刘华 郭陈莉 李文 祝子坪 吴文惠 唐雪明关键词:双孢蘑菇 SSR分析 工厂化栽培 16种食用菌醇提物抗氧化及抗炎活性评价 2024年 对16种常见的食用菌醇提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炎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瓦尼桑黄醇提物具有良好的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在0.05 mg∕mL浓度下,其对DPPH和ABTS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7.21%和93.46%。相关性分析显示,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正相关。此外,蟹味菇、杏鲍菇、瓦尼桑黄、灵芝、香菇、白玉菇、茯苓、猪苓、猴头菌、羊肚菌、松茸菌、蛹虫草、鹿茸菇、裂褶菌、樟芝菌醇提物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一氧化氮和活性氧的分泌,阻滞该细胞的吞噬能力,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活性。综上,本研究为筛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的食用菌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刘朋 李文 刘利平 刘艳芳 张劲松 杨焱关键词:食用菌 抗氧化 抗炎 巨噬细胞 醇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