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梅

作品数:180 被引量:526H指数:11
供职机构: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3篇自动化与计算...
  • 71篇理学
  • 4篇电子电信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40篇计算机
  • 37篇并行计算
  • 31篇矩阵
  • 23篇线性方程组
  • 23篇可视化
  • 20篇方程组
  • 20篇分布式
  • 15篇分布式并行
  • 15篇分布式并行算...
  • 13篇预条件
  • 13篇特征值
  • 13篇并行计算机
  • 11篇特征值问题
  • 10篇网络
  • 10篇工作站
  • 9篇对角矩阵
  • 9篇三对角矩阵
  • 9篇三对角线性方...
  • 8篇三对角方程组
  • 8篇稀疏线性方程...

机构

  • 147篇国防科学技术...
  • 77篇装备指挥技术...
  • 8篇北京应用物理...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 3篇国防科工委指...
  • 3篇并行与分布处...
  • 3篇国防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北京农业工程...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郑州信息工程...

作者

  • 176篇李晓梅
  • 24篇吴建平
  • 16篇宋君强
  • 16篇莫则尧
  • 15篇王正华
  • 13篇迟利华
  • 11篇胡庆丰
  • 10篇刘杰
  • 9篇陈军
  • 9篇罗晓广
  • 9篇张学波
  • 8篇周璐
  • 8篇张文
  • 7篇蔡勋
  • 7篇骆志刚
  • 6篇魏立峰
  • 5篇张卫民
  • 5篇张文
  • 5篇黄朝晖
  • 4篇孙安香

传媒

  • 27篇计算机工程与...
  • 17篇国防科技大学...
  • 14篇计算机研究与...
  • 14篇数值计算与计...
  • 13篇计算机学报
  • 12篇计算物理
  • 1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0篇装备指挥技术...
  • 6篇计算机工程
  • 5篇计算机工程与...
  • 4篇自然杂志
  • 4篇计算机科学
  • 3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中国科学基金
  • 3篇第8届全国并...
  • 3篇全国第四届并...
  • 2篇计算数学
  • 2篇计算机应用与...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软件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9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10篇2002
  • 17篇2001
  • 16篇2000
  • 8篇1999
  • 18篇1998
  • 14篇1997
  • 7篇1996
  • 5篇1995
  • 4篇1994
  • 11篇1993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算几何与并行算法
1993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几何的基本概念,论述了计算几何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几何搜索问题、相交问题、邻接问题及凸壳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了凸壳构造问题,介绍了其最佳串行算法、及相应的并行算法。接着对一些计算几何的串行及并行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笔者对新一代并行计算机系统上设计计算几何并行算法的看法。
朱和李晓梅
基于对角划分的矩阵乘并行算法被引量:6
2004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对角划分的矩阵乘并行算法,它在以往行列划分策略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对角划分的策略。数值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
张学波李晓梅
关键词:矩阵乘加速比
稀疏近似逆并行预条件子被引量:6
2000年
Based on norm-minimization technique, a parallel sparse approximate inversepreconditioning method (PPAT method) is present for the unsymmetric sparselinear systems. The sparsity pattern of the approximate inverse is the same as thatof the transpose of the coefficient matrix. This keeps the amount of work and theneed of storage small. The computation of the preconditioner is inherently parallel.Som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PPAT preconditioners can accelerate theconvergence.
迟利华刘杰李晓梅
关键词:预条件子
并行系统可扩性分析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分析了几种已有的可扩性分析模型 ,并对传统的时间受限与存储受限加速比定律作了新的解释。在此基础上 ,概括出了可扩性分析的本质 ,定义了一类一般意义下同构机器与并行算法组成的并行系统的可扩性模型 ,并由此出发 ,提出了三种新的可扩性模型 :等平均I/O需求模型 ,等平均通信需求模型和等利用率模型。最后探讨了工作站机群与并行算法组成的并行系统的可扩性分析。
吴建平王正华李晓梅
关键词:工作站机群
巨型机求解大型稀疏问题的Krylov子空间法
1993年
求解大型稀疏问题最流行的方法是建立在子空间投影技术之上的。这类方法的主要吸引力是仅需要使用矩阵向量乘法。我们给出PCG、GMRES、Lanczos和Davidson算法及在YH-I上的实现,然后比较每一方法的优缺点,并尽可能讨论其并行执行。
杨岳湘李晓梅
关键词:矩阵KRYLOV子空间
面向多领域的可视化应用开发平台MOVADP被引量:4
1998年
MOVADP是一个面向多领域的可视化应用开发平台.文中主要介绍了该平台的软件结构和实现技术.MOVADP以数据流机制为核心,采用可视编程技术,为用户开发可视化应用提供了一个方便交互的模块级图形编程环境.与同类平台相比,MOVADP的特点在于:引入了IF-THEN-ELSE,WHILE-LOOP等控制结构,支持用户构建复杂的可视化应用流图;支持“lazyevalu-ation”命令驱动方式下的流图局部运行;支持应用模块的扩充,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蔡勋李晓梅
关键词:可视化平台数据流流图科学计算可视化
标量算符本征值对g壳层LSQ耦合态的完全分类计算
2000年
按 (U ,D)L LSQ格式构造l壳层LSQ耦合态 ,这里U(D)是自旋向上 (向下 )电子的轨道角动量 ,L、S、Q是总轨道角动量、总自旋和准旋。由 4个产生—湮灭算符构造与轨道、自旋、准旋算符均对易的标量算符并用其本征值对LSQ耦合态进一步分类 ,实现了对f、g壳层耦合态的完全分类 ,列出了 g壳层耦合态完全分类的主要结果。
李晓梅陈健华
关键词:原子物理壳模型
超级计算、超级计算机与计算流体动力学被引量:1
1992年
流体动力学中的问题可说是现实物理世界向人类的一种严重挑战。新兴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有效地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今后必须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算法的共同发展中寻求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新方向。
李晓梅任兵叶林
关键词:非结构网格自适应网格湍流结构并行性
对称矩阵性态数的并行计算
1989年
本文针对对称矩阵A建立起性态数的并行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试验得到了矩阵性态数变化对方程组Ax=b的解的误差影响,同时进行了向量和标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x大于等于300时,向量计算速度比标量计算速度快17倍。
李晓梅何新芳
关键词:对称矩阵并行计算
二维三温能量方程组离散求解的两个新预处理技术被引量:11
2005年
二维三温能量方程离散后得到的稀疏线性代数方程组中,系数矩阵各行的对角占优性相差十分悬殊,矩阵元素相差也十分大.针对前一问题,提出了改善对角占优性的一个新比例化方法.针对后一问题,利用每次舍弃前计算多个行的技术提出了多行ILUT预条件方法.最后,将对角占优性改善技术、多行ILUT与对角元比例化技术、RCM排序联合使用于实际的能量方程离散求解中,取得了较好的加速效果.
吴建平刘兴平王正华戴自换李晓梅
关键词:预处理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