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江海

作品数:325 被引量:2,372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2篇期刊文章
  • 6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6篇天文地球
  • 31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生物学
  • 9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1篇盆地
  • 39篇地质
  • 30篇油气
  • 25篇太古代
  • 24篇火山
  • 22篇寒武纪
  • 19篇新太古代
  • 19篇塔里木盆地
  • 18篇海底
  • 17篇岩相
  • 17篇古板块
  • 16篇洋中脊
  • 16篇前寒武纪
  • 16篇麻粒
  • 16篇麻粒岩
  • 11篇地壳
  • 11篇豆荚状铬铁矿
  • 11篇新生代
  • 11篇铁矿
  • 11篇硫化物

机构

  • 323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3篇教育部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地...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极地研究...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
  • 3篇塔里木石油勘...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多伦多大学
  • 2篇山西大同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核工业北京地...

作者

  • 325篇李江海
  • 45篇钱祥麟
  • 39篇王洪浩
  • 31篇毛翔
  • 31篇牛向龙
  • 30篇李维波
  • 22篇冯军
  • 21篇黄雄南
  • 19篇周肖贝
  • 19篇侯贵廷
  • 17篇张华添
  • 13篇陈征
  • 13篇李文山
  • 13篇杨静懿
  • 13篇傅臣建
  • 11篇程雅琳
  • 11篇程海艳
  • 11篇高危言
  • 10篇程素华
  • 10篇刘守偈

传媒

  • 24篇北京大学学报...
  • 24篇岩石学报
  • 20篇高校地质学报
  • 16篇地学前缘
  • 14篇中国地质
  • 12篇地质论评
  • 1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1篇地质学报
  • 8篇大地构造与成...
  • 7篇地质科学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6篇海洋学报
  • 6篇自然科学进展
  • 6篇地质科技情报
  • 6篇自然与文化遗...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第七届构造地...
  • 5篇第五届构造地...
  • 4篇科学
  • 4篇中国科学(D...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19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16篇2016
  • 18篇2015
  • 27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8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17篇2005
  • 11篇2004
3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原位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以松辽盆地徐深气田为例被引量:17
2014年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群发现了大量的原位火山岩油气藏.以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徐家围子断陷为例,钻井揭示结果及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分析表明,原位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机制具有"断控体、体控相、相控储、储控藏"的特点,即深大断裂样式控制火山岩喷发方式决定火山岩体及气藏分布,火山岩体控制火山岩相带的展布空间决定火山岩油气藏规模,火山岩相控制储层物性的优劣决定油气层的有效厚度,火山岩储层物性控制油气藏类型决定火山岩油气层产能.研究认识对指导断陷盆地原位火山岩油气藏的发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冯子辉印长海刘家军朱映康陆加敏李江海
关键词:松辽盆地
大陆克拉通早期构造演化历史探讨:以华北为例被引量:50
2006年
大陆早期构造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地质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在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1∶200万编图研究基础上,本文开展基底断裂边界、构造样式及后期叠加关系的研究,借鉴比较大地构造理论,对华北克拉通基底重新进行了构造区划.结合标志性构造单元及其时代、同位素年龄数据库的综合研究,提出华北早期构造格局演化及其重大构造热事件.华北克拉通基底主要由大面积的新太古代TTG杂岩及表壳岩系组成,新太古代涉及活动陆缘环境的大规模陆壳增生及不同微陆块的碰撞聚合过程,造成新太古代末期陆壳迅速增生和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初期开始伸展裂解和早期盖层发育阶段,古元古代晚期发生微陆块碰撞缝合,形成超级克拉通,并在克拉通西北边缘发生强烈改造作用.1.84Ga前后,华北克拉通经历最强烈的一次伸展裂解过程,从超级克拉通裂解,开始了独立的构造演化,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克拉通基底被强烈隆升冷却,经历风化剥蚀,发育沉积盖层.以上构造格局及其构造热事件提供了早期超级大陆再造研究的构造制约条件.
李江海牛向龙程素华钱祥麟
关键词:构造区划构造热事件活动陆缘
遵化蛇绿混杂岩带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构造特征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内的铬铁矿具有诸如纯橄岩包壳、瘤状(豆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发育有反映高温塑性流动的韧性变形构造,例如拉分构造、褶皱、条带状构造和糜棱构造等.在已知的可能的太古...
黄雄南李江海牛向龙冯军陈征
关键词: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豆荚状铬铁矿
文献传递
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框架——《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图》编图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全球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编图是全球构造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切入点,本文介绍了该图编制思路与方法、数据来源和大地构造区划,并以地球圈层构造为主线,讨论了全球中生代以来水平构造和全球垂向圈层之间的衔接关系,认为大洋中脊和环太平洋边缘俯冲带通过印度洋、北冰洋、特提斯构造域以及南极洲板块发生构造衔接和转换。南极洲板块周缘被洋中脊环绕,并衔接了全球洋中脊在地球南部的离散运动。结合构造赤道理论,分析了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认为构造赤道是中生代以来全球构造体制大规模调整的产物。在此基础上,从泛大陆裂解,洋陆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新生代的全球构造演化。
李江海刘持恒陶崇智
关键词:地震层析地幔对流大陆动力学
洋壳渗透率结构对其内部热液对流的影响研究——基于热力学数值模拟
2020年
洋底特殊环境的限制使数值模拟成为研究海底热液对流与成矿机制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洋壳渗透率单因素变化对热液对流系统的形态和输出参数(热液喷发温度和热流值)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洋壳平均渗透率分别与热液喷发温度和热量输出呈反相关和正相关关系,符合达西流体热对流的基本解析规律.另外,洋壳渗透率的垂向变化不会使洋壳内部的对流系统产生明显的横向偏移,只使热液羽规模在垂向上产生规律性变化,且渗透率越大,热液羽规模越小.渗透率在水平方向的变化则是引发热液羽和热液喷发位置横向偏移的主要因素,且只有在特定的渗透率水平变化率范围内,上涌热液羽才会发生向高渗区的明显偏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今拆离断层相关的热液系统均未发育于断层终止线上的事实.以大西洋Trans-Atlantic Geotraverse(TAG)热液区为例,断裂带高渗区必然影响相邻洋壳内部热液的上涌路径,但受区内拆离断裂带周缘的渗透率水平变化规律的影响,上涌热液羽不至于完全偏移至断裂带,从而产生拆离断层上盘的热液活动.
范庆凯李江海
关键词:热流值
海洋核杂岩形成机制及其热液硫化物成矿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海洋核杂岩是近年来新提出的洋底构造样式,其主要产出于慢速-超慢速扩张洋中脊轴两侧,目前在中大西洋脊、西南印度洋脊、中印度洋脊以及东南印度洋脊均发现海洋核杂岩。海洋核杂岩以其表面梳状构造为主要的探测特征,其构造要素还包括平行于洋脊轴的拆离断层、上盘后期正断层等;其岩石组合以出露于洋底的地幔岩石为主。海洋核杂岩的发育与慢速-超慢速洋脊的扩张速率、岩浆补给和拆离断层的发育有关:慢速-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岩浆补给不足以平衡洋脊扩张所带来的空间应变量,从而以在薄弱带发育拆离断层来弥补,并继而使拆离断层下盘的地幔岩石出露洋底表面,形成海洋核杂岩。海洋核杂岩的发育经历了发育初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亡期等周期。海洋核杂岩为洋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发育提供了物质来源、热液通道等有利条件,或将是热液硫化物矿床发育的有利构造条件,是一种新的远离洋脊轴的热液系统。
李洪林李江海王洪浩张华添
关键词:拆离断层热液硫化物
恒山西段石榴石角闪岩和麻粒岩的变质作用、PT轨迹及构造意义被引量:34
1999年
恒山西段广泛发育石榴石角闪岩和麻粒岩包体,石榴石斑晶的生长环带都完好地保留,甚至晚期的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也未使其破坏,显示了快速的构造过程和有限的热松弛。石榴石核心保存了早期高压角闪岩相的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条件为600—650℃和大约11 GPa。随后,石榴石麻粒岩的变质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达到高压麻粒岩相,大约为810℃和125 GPa。两类岩石变质作用的晚期都经历了特殊的减压升温过程,显示典型的顺时针PT 轨迹。因此可以推断,恒山西段在太古宙末或早元古代很可能经历了某种形式的大陆俯冲或碰撞过程,并且随后发育逆冲和一系列壳内变形剪切等。
郭敬辉翟明国李永刚李江海
关键词:PT轨迹角闪岩麻粒岩变质作用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发展概述被引量:2
2020年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独特稀有的自然面貌、突出珍贵的学术价值等成为全世界的瑰宝。我国自1985年12月12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以来,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迅速,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不断增加。文章回顾我国自然遗产发展历程,从发展阶段、类型类别及申报现状、法律法规及管理规划等多个方面对我国自然遗产发展进行论述,同时结合发展现状对我国自然遗产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李江海王盟楠
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
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构造区划探讨
周肖贝李江海李文山程雅琳王洪浩李维波
显生宙全球古板块再造及构造演化被引量:39
2014年
基于前人对全球古板块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最新的古地磁数据库和ArcGIS方法,辅以洋壳扩张、俯冲带以及区域构造等研究成果,完成了对显生宙以来全球古板块的再造及构造演化探讨。相比前人研究,本系列图件采用了最新数据,加强了高质量数据在板块再造中的权重,并通过"幔源法"对部分板块的古经度进行了校正,同时细化了对中国3大陆块的研究。全球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涉及到潘诺提大陆、冈瓦纳大陆、劳俄大陆、泛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旋回及多个大洋盆地的扩张和闭合。中生代一新生代以来不同构造域的发育与消亡在时空上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造成洋陆格局的变迁和大陆面积的持续增加。不同板块的聚合过程常伴随长距离漂移、大幅度旋转运动以及聚合后的减速。新、老超大陆之间以翻夹模式裂解和聚合,即随着超大陆内部裂解、扩张,外侧聚敛、旋转,逐渐发生内、外板块边界的转折。泛大陆构造格局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二叠纪规模最大,其形态不完整,有扇状洋盆缺口(古特提斯洋)持续扩张以及板内走滑运动调整。泛大陆聚合过程中至少出现4种板块汇聚碰撞方式:追尾式碰撞、侧向式碰撞、错车武碰撞和拥堵式碰撞。
李江海王洪浩李维波周肖贝
关键词:显生宙泛大陆冈瓦纳构造域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