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奎

作品数:80 被引量:72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物量
  • 13篇生物量
  • 11篇林分
  • 8篇碳储量
  • 7篇天然林
  • 5篇胸径
  • 5篇树种
  • 5篇
  • 4篇单木
  • 4篇冬凌草
  • 4篇林业
  • 3篇蓄积
  • 3篇森林生物
  • 3篇森林生物量
  • 3篇森林资源
  • 3篇杉木
  • 3篇生物量估算
  • 3篇生物量模型
  • 3篇天然林保护
  • 3篇天然林保护工...

机构

  • 64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生物技术有限...
  • 5篇生物技术公司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济源市水利局
  • 2篇加利福尼亚大...
  • 2篇吉林省林业调...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藏农牧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藏大学

作者

  • 76篇李海奎
  • 8篇孔四新
  • 7篇唐守正
  • 5篇崔旭盛
  • 5篇雷渊才
  • 4篇郭玉海
  • 4篇李永慈
  • 4篇雷相东
  • 4篇王保民
  • 3篇曾伟生
  • 3篇杨英
  • 2篇唐小明
  • 2篇庞勇
  • 2篇邓广
  • 2篇郎璞玫
  • 2篇李玉堂
  • 2篇张怀清
  • 2篇张会儒
  • 2篇王雪峰
  • 2篇余涛

传媒

  • 10篇林业科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生态学报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种子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微电子学与计...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中草药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微型机与应用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ORSTAT(统计之林)核心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李海奎
关键词:统计分析组件设计程序语言
文献传递
非木质森林资源抽样调查方法与监测被引量:2
2010年
非木质森林资源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摸清非木质森林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础。文中在界定非木质森林资源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资料,从抽样设计、样地数量和统计分析等方面对非木质森林资源的调查方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监测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抽样调查和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耿晓李海奎郑立生李风华
关键词:抽样调查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目前关于林分碳储量随年龄动态变化的模型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建立林分水平的碳储量生长模型系,为区域尺度的森林碳储量动态预估提供方法。【方法】以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使用立地质量分级算法将所有样地划分为3个立地等级,并将其作为哑变量引入模型系中,使用联立方程组的方法将林分平均高、断面积生长模型和林分碳储量模型3个方程进行联合估计,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采用调整确定系数(R^(2)_(adj))、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来评价模型的表现,分析不同立地等级和林分密度指数(SDI)下林分碳储量的生长过程,及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对林分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中林分平均高生长模型、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和林分碳储量模型的R^(2)_(adj)分别为0.879、0.977和0.953,MPE均<2%,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2)直接利用林分平均高和断面积或由生长模型得到林分平均高和断面积的这两种途径都可以准确估计林分碳储量,结果仅相差0.02 t/hm^(2),模型系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稳定性。(3)林分碳储量生长量随立地质量的提高而增加;立地等级相同时,SDI<1500株/hm^(2)时生长较慢,SDI>1500株/hm^(2)时,在40年以后的林分密度对碳储量生长过程基本无影响;林分密度指数控制在1500~2000株/hm^(2)时可实现较快的碳储量生长。(4)林分碳储量随林分断面积和平均高的增加而增加,林分断面积与林分碳储量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林分碳储量的生长和立地等级、林分平均年龄、密度、断面积、平均高等因子有密切联系,采用联立方程组方法是建立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林分碳储量生长模型系可以对林分碳储量动态进行有效预测,为了解林分碳储量的生长过程和森林碳汇评估提供了工具。
何潇周超凡雷相东李海奎
关键词: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红松母树林下刺五加资源抽样调查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红松母树林下刺五加资源,采用3种不同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典型抽样,从数量估计、分布规律、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以及地形因子对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抽样方法对刺五加数量有显著的影响,随机抽样精度最高;3种方法从样地尺度和单株尺度上证实刺五加是聚集分布;地径结构和树高结构规律相同,3种抽样方法均遵从韦布分布,虽然就坡位对地径和树高的影响,3种抽样方法并不一致,但地径和树高大小总体趋势仍为上部>中部>下部。
李海奎郑立生李风华王树良
关键词:刺五加抽样方法
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生长模型与固碳能力驱动力研究
2023年
【目的】针对采伐干扰后天然恢复的次生林,建立其碳储量生长模型及对应的碳汇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固碳能力的驱动作用,为固碳能力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第9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筛选出的111个采伐后形成的天然次生林样地数据,采用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以样地平均木的碳储量为因变量,以样地平均年龄为自变量,通过对年龄分组和迭代算法建立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通过对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中的年龄求导得到碳汇分级生长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以地理因子、地形因子、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为自变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引入定性和定量因子交互作用,分析固碳能力的驱动力。【结果】(1)天然次生林碳储量分级生长模型的R2为0.9656,RMSE为2.61 kg,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2)各个分级碳汇量最大的年龄分别为8、10、13、17和29年,以1000株/hm2的密度计算,5年时间的阈值为1.84 t/hm2,到30年时增加到10.78 t/hm2,各级间的阈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一阶定性和一、二阶定量交互的模型对平均木碳储量的解释最高,R2为0.9192,与不含交互项的主效应模型相比,R2提高了0.0885。(4)对于平均木碳储量,地理因子(经度和纬度)、地形因子(海拔、地貌、坡向、坡位和坡度)、枯枝落叶层厚度、气候因子(年均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湿度指数、无霜期天数)、土壤因子(土壤厚度)和林分因子(年龄和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对于不同立地分级20年时碳密度,地理因子(纬度)、地形因子(地貌、坡度和坡向)、气候因子(极端最高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湿度指数)、土壤因子(土壤类型和砾石含量)和林分因子(优势树种)等因子有显著性影响,而海拔和腐殖质厚度等变量存在于交互项中,其主效应并不显�
何潇李海奎张逸如黄金金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冬凌草叶中铅含量预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数量化理论方法筛选影响冬凌草Pb含量的关键因子,为冬凌草Pb污染水平预测及调控提供依据。方法:冬凌草Pb质量分数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生态环境因子为样地调查实测和收集产地环境监测资料相结合,采用数量化方法 I拟合曲线分析。结果:经多因子筛选,确定影响冬凌草铅含量(Y)的贡献值最大的关键因子分别为:土壤Pb含量(X1),降水p H值(X6),污染源(X3),公路距离(X4)。结论:建立的冬凌草铅含量预测模型,可为冬凌草药源铅污染程度科学评估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孔四新李海奎李吉学崔建平王保民郭玉海
关键词:PB冬凌草
广东省森林死木碳库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广东省第8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和2016年典型抽样的死木调查数据,利用分树种、分腐朽程度的各个组分相兼容的生物量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地上、地下部分含碳系数,对广东省森林死木碳库动态进行估算,分析死木种类、林分类型和龄组对死木碳库的影响,量化林分生长特性和自然灾害对死木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2007—2012年间广东省乔木林死木碳库新增碳储量5811.86 Pg,占同期乔木林活立木碳库的2.94%,其中枯倒木多于枯立木;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贡献了近70%的死木碳储量;马尾松、其他软阔、湿地松、阔叶混交林和其他硬阔的死木碳储量占同类森林总活立木碳储量的比例较大,均超过4.00%,桉树和杉木比例最小,均不足1.00%;从龄组看,发生在中龄林的死木碳储量占总死木碳储量比例最大,过熟林最小。与同龄组林分的现存碳储量相比,从幼龄林(2.03%)到过熟林(4.56%)基本呈上升趋势。全省新增死木库碳密度为(0.7612±3.3988)Mg/hm^2。竞争和衰老引起的枯死在林分中普遍存在,占发生死木林分面积的60%以上,但增加到死木碳库的储量不足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自然灾害只占发生死木林分面积的10%,对死木碳库的贡献却超过40%。到2016年,2007—2012年间增加到死木库的碳储量下降到785.57 Pg,减少约85%,枯倒木的腐朽程度重于枯立木,不同树种间腐朽程度不一,杉木腐朽程度最低。清林等人为经营活动和死木的腐朽是存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赵嘉诚李海奎
关键词:林分类型
广东省含参数分级的阔叶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区域尺度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为预测未来某一时段广东省天然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广东省1997−2017年5期森林清查数据,选择栎类、木荷和其他软阔类等6个阔叶树种为优势树种的203个天然林样地,以参数分级反映立地质量差异,以竞争指数表示密度影响,以分步建模(一元非线性回归法)和联合建模(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区别建模方式,采用理论生长方程构建胸径生长模型估计林龄进而构建多种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以决定系数和平均预估误差等4个指标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对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以2002−2017年4期连清的183块样地为检验样本,用总相对误差来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对比模型拟合效果和区域尺度及样地水平上的估计精度,以探究林分密度、不同参数分级、分级方法和建模方法共4项影响因素对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优于分步建模法;与生长速度有关的参数b分级模型优于与生长潜力有关的参数a分级模型;考虑林木竞争和分级方程中加入竞争指数对优化模型性能影响不大。参数b分级、自变量和分级方程皆不含竞争指数的联合模型(模型10)为最优模型,其生物量生长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701;预测4期生物量时,估计效果较好,后期估计误差明显低于前期,如采用模型10预估栎类2002−2017年区域尺度生物量时,4期的估计误差分别为6.22%、15.27%、4.80%、−1.84%。【结论】以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构建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来估测区域尺度生物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评估未来某一时段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区域的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建提供参考。
黄金金刘晓彤张逸如李海奎
关键词:阔叶树种
基于异速生长和理论生长方程的广东省木荷生物量动态预测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将异速生长方程与理论生长方程相结合,预测广东省木荷生物量动态,为广东省木荷林碳汇计量提供模型和方法,为其他树种碳汇计量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实测样木生物量调查数据,包括40株树干解析资料,构建由胸径和年龄的理论生长方程以及地上生物量和胸径的异速生长方程组成的模型系,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在胸径生长速度分级情况下拟合模型参数;基于3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样木数据,对广东省木荷生物量动态进行预测。采用决定系数( R 2)和均方根误差(RMSE)评价模型拟合效果,通过生物量存量估计误差和增量估计误差判断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胸径生长速度分级情况下,理论生长方程中年龄对胸径的解释率达0.95以上,比不分级提高0.166 3,均方根误差下降到1.97 cm,降低2.16 cm以上,预测胸径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率提高到近0.82;接近独立异速生物量模型中实测胸径对地上生物量的解释率达0.88以上,比不分级提高近0.30,均方根误差下降到51 kg左右,下降30 kg以上。在胸径生长速度不分级情况下,各期生物量存量估计误差变动幅度在-46.31%~77.45%之间,而分级情况下下降到-16.13%~7.06%;在尺度上,分级与不分级均呈相同规律,即单木误差小于林分误差、林分误差小于区域误差。不分级时,单木水平和区域尺度间的误差不大于10%,而分级时小于8%。不同间隔期生物量增量估计误差,不分级时估计值普遍偏大,在32.57%~115.45%之间,而分级时下降到-6.57%~15.77%之间,在单木尺度上不超过±10%;随着尺度增大,增量估计误差不断增加,不分级时单木水平和区域尺度间的误差介于10%~15%之间,分级时稳定在8%左右。【结论】对于理论生长方程和异速生长方程组成的模型系,分级可极大提高模型精度,减小预测估计误差;生长速度不分级时,仅利用
薛春泉徐期瑚林丽平何潇曹磊李海奎
关键词:木荷生物量
用两阶段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和ForStat软件进行模型整合被引量:4
2004年
以同龄林分的年龄X、平均单株胸径Y1 (cm)和平均单株材积Y2 (m3)的关系模型为例 ,应用ForStat软件 ,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两阶段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整合。结果表明 ,应用常规方法得到的Y2 估计值明显有偏 ,而应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得到的Y2 估计值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方法得到的估计结果。事实证明
李永慈唐守正李海奎
关键词:系统生态学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