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民
- 作品数:137 被引量:680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模拟外科手术在外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5年
- 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外科医生不仅要学好外科学,也必须学好临床外科应用解剖学。为了探讨外科人才的培养方法,本文作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许多国内外著名外科专家进行了工作交流,考察了30多家二至三级公立和民营医院,并对我院外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创新实践。从1999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选拔有志于从事外科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外科基本技能训练与尸体模拟外科手术,对他们进行“超前”培养。15年里,我们通过模拟外科手术来培养外科人才,先后为各医院输送了280多位年轻外科医生。经过实践证明,我们认为模拟手术开辟了培养外科人才的新途径,为我国外科人才的培养改革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 屈士斌孟镔李海民孟珩王慧敏杨西胜汪建林
- 关键词:模拟手术教学改革
- miR-200家族与上皮间质化
- 汪建林杨西胜李海民
- 新型自杀基因linamarase/linamarin系统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外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的初步观察
- 2008年
- 目的:研究新型自杀基因亚麻苦甙水解酶/亚麻苦甙(lis/lin)统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热带植物木薯的cDNA文库,并从中扩增出lin基因克隆至pEGFP-N1载体,构建质粒pEGFP-N1-lis。通过电穿孔法将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同时进行G418筛选,直至出现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命名为HepG2/li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T-PCR、Western blot鉴定lis基因的表达;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lin对已转染的HepG2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证明转染的lis基因能够在HepG2细胞中表达并产生融合蛋白lis-EGFP;低浓度lin对转染了lis基因的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效应;旁观者效应显示仅10%左右的HepG2/lis细胞与90%的HepG2细胞混合培养于lin浓度为500mg/L的培养基时,就可显示出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lis/lin自杀基因系统在lin浓度为500mg/L时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
- 陈明浩马俊李海民李军李韧张福琴窦科锋
- 关键词: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 闭合性肝外伤的诊断治疗
- 2008年
-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及交通的发达,创伤已有明显上升趋势,故对创伤病人的救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紧迫。肝外伤更是腹部外伤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肝外伤的发生率占腹部外伤的15%~20%,Loeher等报告肝外伤的病死率仍高达14%~40%,严重肝外伤时可达31%~76%,远高于脾损伤的病死率5%~6%。肝外伤的发生率在腹内脏器伤中仅次于脾、小肠创伤而居第3位.肝外伤以内出血、休克和多合并伤为特点,无论平时或战时,救治时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也为肝外伤的诊断、处理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 傅由池李海民
- 关键词:闭合性肝外伤创伤病人腹部外伤严重肝外伤腹内脏器伤
- 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及灌洗治疗急性胰腺炎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方法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 11例非胆源性胰腺炎及无梗阻性黄疸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腹腔置管引流及灌洗。同时 ,给予生长抑素、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余 10例均在 10d内好转出院 ,出院时血象 ,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 :腹腔置管引流有助于减少胰腺炎腹腔内毒素及炎性介质的吸收 ,对保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尤其是在急性胰腺炎早期置管引流灌洗。
- 孙凯窦科峰李海民岳树强王德盛戴辉杨雁灵
- 关键词: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灌洗急性胰腺炎
- 肝内嵌合Sertoli细胞对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鼠肝内嵌合Sertoli细胞对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的睾丸Sertoli细胞以不同浓度 (1× 10 5·mL-1、1× 10 6·mL-1,1×10 7·mL-1,1× 10 8·mL-1)和培养 4 8h的上清液 ,经门静脉向每只雌性SD大鼠肝内注入 1mL .2wk后取肝组织 ,应用半定量RT PCR(QRT PCR)的方法检测各组肝组织中Fas/FasLmRNA相对含量 ,与正常肝组织比较 .结果 :正常、上清液组及 1× 10 5·mL-1,1× 10 6·mL-1,1× 10 7·mL-1,1× 10 8·mL-1浓度组肝组织中Fas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 .77±0 .0 5 ,0 .78± 0 .0 4 ,0 .78± 0 .0 4 ,0 .78± 0 .0 4 ,0 .81± 0 .0 3,0 .80± 0 .0 4 ,FasL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 :0 .18± 0 .0 4 ,0 .2 0± 0 .0 4、0 .2 4± 0 .0 4 ,0 .2 4± 0 .0 4 ,0 .4 3± 0 .0 4 ,0 .4 3± 0 .0 4 .各组间Fas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 ;FasLmRNA相对含量 ,正常、上清液组与 1× 10 5·mL-1和 1× 10 6·mL-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 1× 10 7·mL-1和 1× 10 8·mL-1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Sertoli细胞经门静脉肝内注入 。
- 李海民窦科峰帝振宇李韧王志刚张福琴
- 关键词:FAS/FASL信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对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在活体内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肝组织内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了解目的基因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人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含量,通过观察小鼠急性肝衰模型的生存率、肝功能变化、肝组织病理改变来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肝组织中PCNA指数的变化了解肝脏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肝组织内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染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后在血清中可检测到hHGF的表达,而且可持续1周以上,与对照组相比,转染hHGF基因组的生存率明显提高(40.0%vs11.5%,P<0.05),血清ALT、TBi明显降低,肝组织中PCNA指数也明显升高。结论活体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可获得表达,而且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对急性肝衰小鼠有治疗作用。
- 何勇周峻陈勇李海民赵青川窦科峰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谷丙转氨酶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时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过程中对照组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患者39例。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为74.36%,观察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纳差、腹胀、恶心、反酸等不适反应的发生率为25.6%,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取出结石,摘取息肉,还能保护胆囊,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加雄李海民郭震芳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保胆手术胆囊息肉胆囊结石
- 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原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 1 9年中 1 2 9例胆管损伤1 0 8例再手术病人的损伤部位和再手术时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手术率 83 1 % (1 0 8/ 1 2 9) ;病人性别、年龄与再手术率无显著关系 (P >0 0 5) ;再手术率与损伤原因、首次手术方式、损伤部位、再手术时机、再手术术式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 ;LC胆管损伤再手术率 (93 3 % )高于OC手术胆管损伤 (82 5 % ) ,相差显著 (P <0 0 5) ;LC胆管损伤再手术率最高 (92 3 % ) ,OC次之 (84% )、OC +胆管探查术最低 (75 % ) ,三组间相差显著 (P <0 0 5) ;损伤部位再手术率 :肝总管、肝门部胆管、高位胆管分别为 92 3 %、88 5 %、89 6 % ,三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胆总管损伤再手术率最低 36 9% ,与前三个部位再手术率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胆管损伤力争手术中、术后早期 (<2 4h)确诊并处理 ,术后被迫急诊手术只能作为急救措施进行胆汁外引流术。LC术中及其术后和OC手术术后胆管损伤短期内 (<4周 )修复应慎用 ,4周后行损伤近端胆管与空肠Roux Y端侧一侧吻合较合适 ,并内置T管支撑半年以上 ,可降低术后胆管再狭窄及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 。
- 李海民高志清窦科峰李开宗付由池孙凯
-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再手术
- 胰头癌内引流术式选择与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胰头癌内引流术式选择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10年中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 179例引流术治疗的胰头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手术死亡率、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和生存期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手术死亡率 8 9% ,胆肠吻合术组 (9 0 % )和胆肠加胃肠吻合术组 (9 8% )显著低于外引流术组 (16 7% ;P <0 0 5 ) ;而术后复发性黄疸和胆管炎发生率胆肠吻合术组 (30 6 % )和胆肠加胃肠吻合术组 (15 6 % )亦显著低于外引流术组 (5 8 3% ;P <0 0 5或P <0 0 1) ;术后生存期胆肠吻合术组 (9 0 8± 1 2 1个月 )和胆肠吻合加胃空肠吻合术组 (9 78± 1 2 6个月 )显著长于外引流术组 (7 6 2± 1 0 7个月 ) (P <0 0 5或P <0 0 1)。未行胃肠吻合术各组术后十二指肠梗阻发生率在 32 7%以上。结论 胰头癌内引流术式应尽量选择胆肠吻合内引流加胃肠吻合术 ,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 ,可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
- 李海民窦科峰周景师高志清李开宗付由池
- 关键词:内引流术随访研究